“行医向善添长寿,念党怀恩做好人”。采访117岁高龄的姜萍清老人后不由让人生出这样的感慨。
1905年3月27日,姜萍清老人出生于桃源县城一家境殷实的商人家庭,有姊弟8个。后来日本侵略者侵入桃源,她家里的布店铺、米店铺、药店铺等各个店铺均被毁于炮火之中。
姜萍清外公世代行医,6岁时姜萍清便跟随外公出外行医、上山采药,因此学到了一身精湛的医术。直到后来上桃源女子中学(桃源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后,才放弃学医。在学校,也许是姻缘际会,她遇到了来自湖南华容县的汪海棠,后与其结为伉俪。他们夫妇早年也曾开过药铺,后到北京从事交通运输,夫妇二人以开车为业,这一干就是几十年。夫妇俩先后生养过9个孩子,但是由于战乱等多种原因相继失散与夭折。受此打击,姜萍清更加喜欢小孩,老人曾先后收养过16个孤儿,现分散居住于全国各地,且大部分都已儿孙满堂。在众多的养子中,住在桃源县郑家驿的何英凡,现离姜萍清老人最近,他们一家还与其有着密切地来往。
1968年姜萍清的丈夫汪海棠去世后,她带着养子汪金华共同生活,母子俩先后开过餐馆、药铺、服装厂以及汽配修理厂等谋生,尤以开药铺时间最为长久,到后来,姜萍清老人就以行医为业。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她医治好了许多的疑难杂症病人。老人一生信仰多做好事,给人看病收取钱财也是等病人吃药愈后方付款,遇到困难之人甚至不收取钱物。就是这样一个与人为善,一生好强却又命运多舛的奇女子,在走过了一个多世纪跌宕起伏的人生之路后到得晚年,只有一个她早年收养的、现已73岁且无儿无女的养子汪金华与她相依为命。
老人一生命运坎坷,经受了过多的磨难,但她却看得开,面对苦难的生活总是自强不息。看着挂在客厅墙上姜萍清老人的像片,那是一张犹如菊花瓣般的笑脸,透过那双阅尽一个多世纪风霜雪雨而依然透露着一种知性、坚韧而又充满慈爱目光的眼晴,让人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那里有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和一段百年人生的生命传奇。
人说落叶归根,2017年姜萍清母子回到桃源后,因老人年寿已高,且体弱多病,不能给人把脉看病了,生活已无来源,起居亦无定所。桃源县委、县政府以及县民政局领导知道情况后,及时伸出援手,对姜萍清母子给予了极大关怀,首先给他们安排了一套廉租房,让他们住进了县城安置小区——幸福小区安享晚年。这是一套两室一厅一厨一厕50多平米的房子,从此他们母子终于有了一个幸福而又温暖的固定住所。随后,县里又为他们母子俩都办理了低保,为姜萍清老人落实了百岁老年600元补贴。现在他们住院就医,国家有低保医疗政策,平时住院基本上都是国家负担,有了低保和百岁老年补贴金,这让他们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姜萍清老人每每谈到此事时,眼里总是含着泪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平常老人逢人总是不断念叨,她在解放前,一生过着漂泊流离、缺衣少食、担惊受怕的日子,后来又与生活顽强抗争,干这干那,但总没能成器。现在到老了,还是共产党,新中国人民政府给了她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让她感激涕零,深深懂得只有共产党才是人民大众的福星!
(附:此次采访姜萍清老人,老人已于前一天住进了医院,以上内容由其73岁养子汪金华提供)
姜萍清简介
姜萍清,性别,女,1905年3月27日出生于桃源县城,现住桃源县城幸福安置小区。一生在外漂泊从事过多种职业,后回桃源以行医为生,高龄后由政府安置养老。现身体有病,行动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