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1-7-25 06:47 编辑
赞叹黄山松
胡红江
(接上期) 看了北海景区,“始信黄山天下奇”。始信峰下,后山奇秀,无以伦比。难怪一代伟人邓小平和承前启后的第三代领袖江泽民均钟情于此,他们徜徉于盘山小道,忘情于绮丽风光。江泽民在此触动诗情,他在《登黄山偶感》中写道:“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诗中点到天都、莲花、始信三座山峰和迎客、送客、梦笔三颗奇松。北海林木似海,名松甚多。有黑虎松、龙爪松、双龙松、卧龙松、接引松、连理松、麒麟松、大王松、团结松、辕门松、孔雀松、棋枰松、扇子松等等,当然,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梦笔松了。放眼北海峡谷,定然看到一尊突兀直立如同笔杆的山峰,在笔杆顶端,站立着一丛中间圆润而往上逐渐收拢并形成毛笔尖状的苍松,它就是传说中李太白游黄山留下的神笔,他将生花妙句写在峰峦上,写在云雾里,写在天地间。据说,原来的梦笔松曾经枯萎而死去,园区管委会就做了一颗塑料松栽在峰顶上,此事一经披露,顷刻成为丑闻,游客几乎被触怒。后来,请来专家研究方案,最终通过移栽、悉心养护成活了一颗真正的松树。人们认可这种做法,遂又纷至沓来,尽情观赏这颗奇松。千姿百态的黄山奇松,触动了古今诗人的情怀,也惟有诗人的咏叹和赞美,拓展了人们的想象空间,使得这些有如精灵般的松树,变得更加奇美。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名为“听雨轩主”的博客,他是这样描述黄山松的:“百态千姿万仞松,揖门迎送客情浓。蒲团入定佛前子,弈战行棋樵罢翁。路尽羊肠惊卧虎,天开云海走蟠龙。谪仙梦掷生花笔,皴染江山入画工。”这首诗点到迎客、送客、蒲团、棋盘、卧虎、蟠龙、梦笔都是黄山名松。他以拟人化手法把黄山松写活了,使得这些松树和山峰成为皴染宣纸而又流传千古的中国画。 从使信峰下来,走过几上几下的盘山道,我们来到云谷寺,进入“峰石林泉皆入画”的云谷景区。在白鹅岭、九龙瀑、翡翠谷,不仅看到奇峰怪石构筑出巧夺天工般的画图,而且看到古树奇松展现着千姿百态的剪影。最著名的要数在石板桥上仰望山峰所看到的“喜鹊登梅”,那状如喜鹊的奇石,正要跳上遒劲古朴的青松。还有令人啧啧称奇的“云谷三宝”,即华东黄山杉、南方铁杉和古银杏,三颗宝树在这个世界上存活都有500年到1000年以上了。我们没有时间去细细鉴赏这里胜似画廊的松林美景,就乘坐云谷索道下山,当我们从空中掠过,俯瞰壮阔的群山、葱茏的绿谷和环绕山间的缕缕云气,顿时感到,黄山真是这个天地间的绝美!而这绝美是靠着有生命的松树和游人来感知和传递的! 黄山山体多为花岗岩结构。据地质学家考证,远在侏罗、白垩纪期间发生的燕山运动,孕育了黄山花岗岩体的地下胚胎,在新生代的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喜马拉雅运动使地壳普遍抬升,隆起扩大,黄山地区经历了三次幅度不等的抬升。尤其是在距今约200万年的中更新世初期,中国南部大陆的断块升降运动更为剧烈,影响到黄山山体更为急剧地上升和沟谷的强烈侵蚀下切,形成了今天高逾千米,翘首云天的花岗岩峰林。黄山地处江南,气温适宜,降雨丰沛,适合各种植物繁育生长。我曾经非常奇怪,为什么在哪些坚硬光滑、几乎没有土壤的岩石上,能有那么多松树傲然挺立?原来,那些松树都生长在裂开的岩峰之中,经年飘落的尘土和腐殖质成为它赖以存活的土壤,它发达的根系分泌出有机酸将岩石腐蚀、破碎,使韧性的根须穿越厚厚的岩层,牢牢地抓住了整块岩石和大山,就是几百年、上千年,任凭风霜雨雪,不惧烈日狂风,它就在那里傲然卓立,生生不息。黄山松不愧是植物群落的强者!它的生长高度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花岗岩分布区,高度越上升,则松叶越短、越硬、越密,形态越奇美;它在山阳迎着太阳和雨水伸出葱翠密集的枝干,在山阴却朝着天空竞相生长,繁育成匝地覆盖的绿荫。给一点阳光就灿烂,给一点雨水就葱茏。它又是创新精神的拥夯者,偏偏要和花岗岩怪石组合,这些峰林石骨创造出黄山绝景、人间罕物。 在中国人的感情世界里,松树不是俗气的树木,而是寓意着高贵品质的圣洁物、寄托着富贵运气的吉祥物。纯洁坚贞的友谊可称作“岁寒三友”,健康长寿的人被誉为“松鹤遐龄”,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品性就叫着“松树的风格”。古往今来,人们对四季常青的松树都怀有爱慕之心、崇敬之意,尤其将其比喻成高贵的品德和长久的生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祝福。近代以来,那些以革命为己任的人们更是在对松树的歌颂中倾注了自己的壮烈情怀。诗人兼军事家的陈毅元帅曾经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花时。”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纵笔抒情:“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不得不承认,你到了黄山,看到了布满翠谷的松林,看到了挺立危岩上的古松,看到了千姿百态的名松,你定会心胸开阔,神清气爽,爱慕、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你会觉得永久难忘、不枉此行。承载着美好愿景和高尚情怀的黄山松定会成为你生命中的特写,给予你职业生涯中向上向好的鼓舞力量。 我们在暮色四合之时回到屯溪旁的阳光酒店。此行最大的收获便是对黄山松有了新的感悟。(续完)
2012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