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沅江樵夫 于 2021-7-29 10:50 编辑
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见闻 文/刘小明
那一年金秋,我有幸来到新疆采风,欣赏大西北中的明珠—乌鲁木齐。 飞机从长沙黄花机场起飞,经过4个多小时的空中飞行,降落在新疆地窝堡国际机场,开启了新疆首府的采风活动。 我们坐在旅游车上,在乌鲁木齐市几条主要街道上游览了一番,那一栋接一栋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那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也是别具一格,那宽阔洁净的街道高端大气,那街道的绿化也是绿意盈盈,其市区印象使人有了一个初步轮廓。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在导游的引导下,来到了沙依巴克区新华南路。这是一条伊斯兰教风情很浓的街道,街道两旁的建筑,都是伊斯兰式,门是半圆的,房顶是古堡式的,多数房顶还竖立着半月型装饰。门店外壁上,绘制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生活图案,非常醒目耀眼。扫视街道两侧,摆满了一堆堆伊斯兰食品—馕饼,馕饼有大有小,有厚有薄,颜色都是金黄或棕黄,满街也飘散着馕饼特有的香味。我们观察良久后,走进了一个脸上长满络腮胡须的大爷的摊位,他用很生硬的汉语告诉我们:他叫赛力克雅,今年67岁,是达板城区阿克苏乡人,来此地做馕饼生意已经28年了。他拿起摊位上的一个大馕饼,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说:这是我们新疆维吾尔族人上好的食品,叫“艾曼克馕”,它是馕饼系列中最大的一种饼,直径可达40—50厘米,它中间部位很薄,边缘厚一些。它的原料是用面粉发酵后,适当地放些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少许盐、糖等,再在特制的馕锅内烤制。在制作时,为使味道更好一些,还要在表面上撒些“斯亚旦”(黑草籽)。所以我们维族人出差,走远路都带这种馕,不仅味道好,更在于方便。看到赛力克雅大爷滔滔不绝的介绍自己做的馕饼,忍不住便和同伴们共同买了一个,当时就用手撕下成若干块,每人拿起一块吃了起来。边吃边品味,其口感筋道、柔和、纯正、香喷,觉得是地地道道的物美价廉的方便食品,难怪乌鲁木齐市许多小街上摆满了这种食品。 随后我们按照预定线路,来到了新疆南区的国际大巴扎。据导游介绍:这里是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居住最多,伊斯兰建筑风格最密集高端,民族特色产品最繁华集中的地方。下车后,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大巴扎的特色建筑:一个较大呈圆柱型的伊斯兰建筑非常有气势,导游介绍说它叫新疆国际大巴扎观光塔。它建筑高度约20米,顶端建有一个圆堡式大型观光台,墙体绘有伊斯兰风格的砖体花纹。在我们的要求下,导游带我们去了观光塔最高层。站在观光塔上,鸟瞰整个国际大巴扎,其建筑格局和密集人流历历在目。大巴扎建筑雄伟,面积宽广,特色鲜明,伊斯兰风格非常明显。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两层经营的活动大厅,大厅的正中央建有一个直径超3米的半圆建筑,越到顶端逐渐收缩,最后顶端中央一根较粗钢棍伸出,最顶端上耸立着一个天蓝色月亮;大厅四角,各建有一个圆型建筑,很高,顶端上建有一个圆球堡,并用淡绿色的油漆进行了涂抹。 不久我走进了大巴扎内,只见商铺林立,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慕名到大巴扎购物的、观光的、闲逛的一批接着一批。我睁大眼睛往两边的商铺扫视了一下,新疆坚果、新疆葡萄、新疆地毯、新疆铜器等店铺最多。我和朋友商议了一下,选择了最近的一家名叫“柯力克”的铜器店。柯力克的店主人叫艾泽西加,是一位年逾花甲的维吾尔族大爷,鬓角发白,古铜色的脸上印满了岁月的苍桑,有特色的胡子又白又长。艾泽西加是一位好客和健谈的老人,他见我们一行朝他的店铺走来,忙从里走出来热情地打招呼,并指着店铺柜台上展示的铜器认真地介绍。我迅速看了看他店铺卖的货物,几乎都是铜制品,诸如大小铜花瓶、铜鼎、铜壶、铜杯及许多铜制工艺品,其中一个造型独特的铜花瓶吸引了我,我走上前出仔细观赏起来。它长约1.5米,圆周约80厘米,跟南方的瓷器花瓶形状有点相似,属上小中大下萎缩。奇特是的整铜瓶都用动物、植物装饰,而且精雕细刻,大部分铜壁都被工匠镂空。整个铜花瓶共雕刻了5个动物,分别是马、羊、牛、鸡、鸭,它们被恰到好处地被设计雕刻在铜瓶的各个表面。如雕刻的那匹骏马,高昂着头,马眼注视着前方,扬着鬃毛,打着响鼻在狂奔,给人一种奔放力量;还有那头黄牛,四肢发达膘肥体壮,边吃着草边瞅着他的主人,好憨厚可爱;其它三种动物也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它们机灵、顽皮的一面。而无数不知名的植物,有的枝繁叶茂,有的含苞欲放,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春天万物竞相生长的场景。此瓶最好看点在于:整个瓶材料属于铜质,但镂空雕刻确是鬼斧神工和天下一绝,把动植物的和谐相处刻划得活灵活现,真乃一“绝世真品”。伙伴见我对此物观赏得如痴如醉,大声招呼道:喂!那么动人就把它买了。我一看众人对我“痴迷”状态发笑,才从专注的情感中醒悟了过来,随着大伙继续在大巴扎内游览。 纵观大巴扎内,店铺众多,货物琳琅满目,伊斯兰教风格和氛围特别浓厚,且大都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吃、穿、用、玩货物为主,且相当一部分看上去非常精美。诸如各类西北坚果、新疆水果、新疆乐器、新疆衣服、新疆古玩、新疆生活用品等,应有尽有,美不胜收。如果真要细看慢赏,两天时间也不会够。导游给我们介绍说: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是“新疆之窗”、“中亚之窗”和“世界之窗”, 新疆国际大巴扎占地面积398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是新疆商业与旅游繁荣的象征,也是乌鲁木齐作为少数民族城市的景观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以传统磨砖对缝与现代饰面工艺相结合的处理手法,不作舞台布景式的建筑语言堆砌,体现空间和光影的变化, 目前,大巴扎已形成集吃、住、行、游、娱、购和民族民俗文化展示基地为一体“大旅游”环境格局,倚特色之本,以不群之姿,傲然屹立于民族商贸之林,她是新疆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也是通往旅游商贸的一座大门。 傍晚时分,我们一行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人声鼎沸的大厅,来到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的玄武湖路。乌市深秋的夜晚很凉,白天穿西装内套羊毛衫还挺舒适,到晚上就冷得不行,双手插在衣袖里只能叫勉强过得去,难怪此地民间谚语说:“早穿棉袄午穿衫,围着火笼吃西瓜”的,经历过后就深谐其意。乌鲁木齐市的夜晚很美,民族风格和现代化风格在这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特别是建筑高楼上的灯饰,更是把这里装扮得特别美丽。我们乘电梯来到一个叫做“天楼”的瞭望楼,目测此建筑足有60余米高,沿着瞭望楼鸟瞰沙依巴克区和部分乌市夜景,真是灯光闪烁,繁华似锦,堪称西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