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于乾松 于 2024-3-26 22:09 编辑
南下入澧及南下入澧干部名录
于乾松
1947年6月,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整个格局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推翻国民党统治、摧毁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解放全中国,进而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奠定了基础。为此,中共中央适时地确定了全国性大反攻的战略方针。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百余天,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一百五十四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国民党军队防线逐渐由华北退至华中,甚至华南,全中国的解放胜利在即。 此时,中共中央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随着解放区面积的不断扩大,我党所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城市和地区的解放,而是城市的管理、群众的安抚、秩序的规范甚至经济的发展。对于一直被战火和硝烟包围的人民军队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战场”。1948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中央关于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强调指出:“战争的迅速发展,业已将此项任务紧急提到我党面前,如果我们缺乏此项准备,势必不能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而使我党处于被动的地位。”为此,中央决定从晋中、太行、察哈尔、冀南、冀东、冀中、豫西和山东、河北、哈尔滨、长春、北京、天津等各老解放区的党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动员各级党、政、军、群部门,原则上采取抽一半干部南下,留一半在原地区工作的原则,抽调南下的干部和工作人员,组成南下区党委(支队或总队部)、地委(大队)、县委(中队)等,成建制随军南下;与此同时,华北大学、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中原大学和东北工人政治大学等单位也抽调了一大批学员,共计5万余名年轻干部随军南下,到南方解放区开展接管建政工作。 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调度准备随军渡江南进干部的指示》;3月,南下湖南省委在天津组建;5月上旬,南下湖南省委在河南开封正式组建省委和省政府领导机构;5月下旬,南下湖南省委机关移驻武汉,具体组织指导了长沙和平解放。这样,北方各老解放区上万名热血青年,怀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告别亲友,离开家乡,历尽千难万苦,辗转数千里,先后来到湖南。根据中共中央和华北局的指示,湖南部分地、县领导班子人员,由冀南区各级领导班子一分为二抽调干部组成。 1949年3月,冀南区全体干部赶赴河北省威县集中,以地委为单位在威县县城东郊方家营一带村庄参加学习和军事训练;4月3日开始徒步南下,4月中旬赶到开封以南一带,待命学习。经过开封待命学习和组织调整后,冀南区南下入湘人员兵分两路向湖南进发。进入常德地区的有1900余人,其先遣队250余人随四野十三兵团行动,于5月20日出发;其余的大部分人员则于6月中旬由开封出发。他们经过艰苦跋涉,于7月下旬或8月上旬进入相应的县市开展工作。 1949年7月23日,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四野四十九军一四五师四三五团,在团长周继光、政委石河伦、副团长丁健的带领下,歼灭湖北保安旅残部,一举解放澧县。8月2日,由常德地区地委委员、县委书记赵立春、县长李志刚带领的180多名南下干部到达澧县。这批南下干部主要由来自河北省清河县的人员组成,还有来自北京、山东、河南、东北、安徽的干部。他们到达澧县后,随即与左承统所领导的地下党、第四突击大队会合,开展接管建政工作。这批南下入澧干部,从此扎根澧县,与澧县人民打成一片,把他们的青春和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了接管建政、筹粮支前、清匪反霸、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献给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澧县人民深深地感谢他们,也永远忘不了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