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051|回复: 9

戴笃伯与军旅作家魏巍、战友马玉祥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 08: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戴笃伯与军旅作家魏巍、战友马玉祥的故事
2009年6月

      戴笃伯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19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20岁赴朝作战,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五次身负重伤,被授予“一等战斗功臣”,著名作家魏巍称他为最可爱的人。1955年,戴笃伯再三谢绝国家安排的疗养照顾,带着“特等残疾军人”的伤残之躯,回到故土汉寿县。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借助1000度的眼镜和五倍放大镜,顽强学习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把全部心血和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了农民和他所热爱的事业。
      戴笃伯先后被授予湖南省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供销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商业特级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等多种荣誉称号。戴笃伯还是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代表。他先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胡耀邦、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接见。1980年9月戴笃伯随团出访朝鲜,受到金日成的接见,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链接永远最可爱的人戴笃伯https://bbs.cdzy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863&extra=)


      谈到戴笃伯的感人事迹时,不能不提到魏巍和马玉祥。            
       魏巍既是知名作家,也是戴笃伯的战友。朝鲜战场上,魏巍采访了戴笃伯,并把戴笃伯浴血奋战的故事写入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和《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
      

    《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节选)

    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光。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壮丽的成年。年青的朋友们,这里,我要向你们报告,毛泽东教导下的知识青年们,在朝鲜战场上,怎样度着自己的青春。
    青年团员戴笃伯,他,二十四岁,是湖南的一个中学生。在志愿军某连当文化教员。他碰到的第一次战斗,是飞虎山战斗。他带着一个担架组抢救伤员。当部队冲上又高又陡的山头、跟敌人展开激战的时候,他还在山脚下蹲着。这时候,像一般初上战场的人一样,他觉着敌人的每一颗炮弹,每一颗子弹,都像专朝着自己飞来。但是,他想:“我能够这样地害怕战争吗!我为什么老蹲在这里?我不是在决心书上写过,要迎接对我的锻炼和考验吗?”他这样想着,就站起来,往山上爬。他刚钻进一个小树林里,霍然,有一颗炮弹正落到一棵树上,把大树炸断了。他又连忙蹲下。这时候,在炮火闪闪的红光里,他看见山头上,一个战士滚下来。不知道是被子弹打中的呢,还是被石头绊倒的。可紧接着,那个战士又从山坡上爬起来,高举着手榴弹,喊着什么,又冲上去了。年轻的戴笃伯心里想:“难道我就不能够前进吗?”他又站起来,努力把腰伸直了些,带着担架小组爬了上去。这时候,阵地已经被我们攻占了。连长一见戴笃伯来了,急忙关切地问:“怎么样呵,戴笃伯?你这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哩!”戴笃伯笑了笑就准备把阵地上的一个伤员抬下去。可是,山陡,路小,没法抬。戴笃伯就说:“那么,让我来背。”连长不答应,想让别人来背。戴笃伯急得红着脸说:“连长,我的决心书不是白写的呀!”他说着,就把那个伤员背起了。可是,在陡坡上没有走下多远,就满头满脸的汗,跌跌撞撞地走不动了。又挣扎着走了几步,觉得心慌,口渴,头昏,眼花,腿又酸、又软,每迈一步,腿上都像有千把斤重。他想:“一个人怎么这样的重呵,我休息一会儿才好呢。”这当儿,也不知道怎么把伤员碰着了,只听背上“哎哟”了一声。这使他的心比受了最严重的责备还要难过呵。他只扶着一棵小树儿定了定神,就脸朝后,手扒着陡坡,几乎是爬行似的,咬着牙背了下去。……他到底把伤员背到了绑扎所。
    当戴笃伯第二次赶往阵地去的时候,已经不害怕了。而且,他把战士们的水壶灌满了水,叮叮当当背了一身。战士们接到水壶几乎乐得跳起来,拉着他的手,笑着,叫着。……敌人开始冲锋了,大家劝戴笃伯下去。可是,他说:“不!我一定要打一个手榴弹!”敌人冲到面前了,到底戴笃伯跟战士们的手臂一起,平生第一次扔出了一颗手榴弹。这不是一颗普通的手榴弹,这是一颗光彩的手榴弹,这是中国知识青年的锻炼决心!这颗手榴弹,在世界黑暗势力的面前爆炸了;而且,年轻的戴笃伯,他亲自听见了这颗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在战士们的请求下,给他记了一功。庆功会那天,他曾经对人说:
    “这是我,戴笃伯平生最快乐的一天!”
    年青的朋友们!你们有过这种快乐吗?你们愿意有这种快乐而光彩的青春吗?


      笃伯在魏巍心中份量相当重,魏巍回国后一直想知道戴的消息。
      1965年和1966年交替之际,两人终于通了信。
      1964年8月,戴笃伯参加了全国供销总社的表彰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1965年12月17日,中共湖南省委作出《关于学习戴笃伯同志的决定》。1966年1月11日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生命的光辉》一书,介绍戴笃伯的优秀事迹。人民日报发表通讯《永远战斗在革命战线上——记双目失明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戴笃伯》。同时,《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30多家报刊宣传他的先进事迹。1966年戴笃伯同志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于是,戴笃伯的名字又一次在我国的大江南北广为传颂。
      关于这期间戴笃伯的光辉事迹和精神风貌,从他与魏巍的书信往来中可略知梗概。1965年冬季的一天,魏巍从越南战场上回来,在南方的一座城市街头散步时,从贴报栏里偶然看到了戴笃伯的名字,站在贴报栏前,把《羊城晚报》记者采写的《永葆革命青春的人》一整版文章一口气读完。魏巍回到北京,12月27日给戴笃伯写了一封信:
      

      ……戴笃伯同志,你所走过的路程,你在这条道路上创造的新的事迹,给了我多么强烈的感动啊!当我想到你一个双目失明的人,而跌跌撞撞地为人们挑水,给病号端屎端尿,发生猪瘟的时候,还亲自摸到猪栏里尝猪食,并且还用你一点仅有的光感,借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毛主席著作……我对自己讲,这是多么好的同志,这是革命精神多么旺盛的同志。多年来所悬念的问题得到了解答:戴笃伯在前进吗?是的,他在继续前进,他一点也没有停,而且走得更加扎实,更加坚定有力了。……
      戴笃伯同志,你的光辉事迹中,我觉得对我们最有教育意义的,就是你那不断前进,不断革命的精神。正是由于你具有这种精神,所以你通过了许多考验的关口。例如,你负了这么重的伤,以至双目失明,就是一个严重的考验,一个经不起考验的人,就会挺不起身子;其次,有功于人民,这也是一种考验,立功本来是好事,但是认识不正确,就会成为“功臣包袱”,包着人的双腿不能前进;再其次,这些年的和平生活,不也是一种考验吗?……职位的高低,待遇的厚薄,这对一个患得患失、经常考虑个人前途的人也是颇不轻松的考验。以上这些关口,你都胜利通过了。……”


      戴笃伯捧着来信,激动万分,干涸了的眼里涌出了泪泉。1966年1月10日,他摸着用歪歪扭扭的文字给魏巍回了信:


    魏巍同志:收到你给我的信,我高兴得一个晚上没有睡好觉。十五年前,你用你的笔,我用我的枪,我们一起狠狠打击美帝国主义。抗美援朝的战火,使我们结下了战斗友谊。
      你在信中给了我很多鼓励和鞭策,我从心里感谢。要说我做的那些事情,实在算不了什么,我只是做了一个革命战士、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而且这一切离党的要求还很远。这不是客气话,我确确实实是这样想的。不久以前,当湖南省委做出决定向我学习的时候,我心里很不安。过去工作上即使有点成绩,也是党不断教育的结果,荣誉应该属于党。


      他还高兴地告诉魏巍,去年8月,组织上送他去同仁医院治疗眼睛,左眼重见光明,视力达到0.01,配上了1000度的近视眼镜。

      1966年戴笃伯参加了国庆观礼。在魏巍寓所,战友终于重逢了。戴笃伯这个“死里逃生”的壮士,一个被视为“废人”的人,成为了生活的强者,谈话间,一脸轻松,笑声爽朗。魏巍看在眼里,不无赞叹:“你还是战场上那个阳光灿烂、乐观、从容的戴笃伯啊!”戴笃伯说:“谁让我身上还流淌着最可爱的人的鲜血呢!”
      临别时,魏巍把一本珍藏的初版《谁是最可爱的人》赠送给战友,扉页上题写道:“最可爱的人戴笃伯。”与此同时,魏巍打开尘封了许多年的创作方案。1977年,魏巍历时22年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东方》问世。
      后来,因为国内形势变化,两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联系。魏巍有次从北京来湖南长沙参加一个作家会议,打听到戴笃伯已经死了,当时听到消息就掉泪了。戴笃伯知道后,马上给魏巍写封信过去,并很快就收到回信。1989年8月,老作家魏巍来湖南考察时,专程前往汉寿看望了戴笃伯,并给他写了“你永远是最可爱的人”的条辐。同年秋,戴笃伯去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又登门拜访了魏巍。
      去年8月,作家魏巍离开了人世,戴笃伯老泪纵横:“我现在万分悲痛!战争年代我和魏巍就成了好朋友,和平年代我们更是往来频繁,他是我的知己!”



      马玉祥是戴笃伯九死一生的战友,戴笃伯在营部当参谋,他当通讯员。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说马玉祥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50多个春秋悄然飘逝,两位老战友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赤心始终没有变。
     2006年春,戴笃伯读着老战友马玉祥的来信,感慨万千,激动不已,立即给马玉祥写了回信:


    玉祥同志: 你好!来信收到,看了又看,字字真切,句句是情,把我带到了弥漫硝烟的战场。在部队的时候,你当通讯员,背着一支卡宾枪,往返在营部、团里连队之间。神态是那样英勇,动作是那样敏捷,态度是那样和蔼。每天睁着大眼睛,笑眯眯的,魏巍同志说得好,你像一株沃野里的红高粱。啊!五十多年了,你的身影一直在我脑海里闪烁着。现在好了,通信了!你与时俱进,又有了新的成绩,新的荣誉,我向你祝贺!
   “1952年,我在394.8高地战斗中,连续五次负伤,眼睛打瞎了,右腿打断了,身上还有数十处负伤,特别是一块弹片 从我两树眉毛中间打进去,进入脑髓,经常晕、痛,有时休克,被评为特等残废军人。身体残废了,热血一直在沸腾,朝鲜战场的事历历在目,特别是多次把敌人围住了,抓不了俘虏,敌人靠飞机、坦克跑了。我们首长的指挥是正确的,战士是勇敢的,志愿军是世界上一流的军队,但是我们的武器差,让敌人跑了,有的战友的血就流在敌人的坦克旁。
   “我残废了,不能上前线为战友报仇,决心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在未来的战争中消灭帝国主义。不管怎么样,我千方百计还是参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工作几十年中,基本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年年是先进,多次被评为省、全国的先进单位。现在中国是世界强国,我多么高兴啊!古人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战争几人回。我说:醉卧沙场君欢笑,祖国江山万万年。
   我都好,想拜读你的大作,寄去近照一张留念。


      原来,1958年,马玉祥复员转业支边来到内蒙古通辽市工作,在那已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为了培养年轻人,他于1984年提前离休。他离休后,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200多场,听众20多万人次,写了三部回忆录,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作家魏巍也曾再次亲笔题词:“你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2005年12月,老英雄马玉祥在翻阅杂志《老同志之友》的时候,看到了“戴笃伯”三个字,这不就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吗?看到了戴笃伯的传奇人生故事,马玉祥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他提笔按着杂志中写的地址给战友写了一封信:



    戴笃伯同志:您好!我是你北方的战友,50多年前,我们在朝鲜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起生活过、战斗过。我们是同志、是战友,是九死一生的战友。我是马玉祥,1951年秋,我由三连调到营部当通讯员,你在营部当参谋,我经常把你写的报告送到团里,你的字写得规整好看,但我没进过校门,认识不了几个字,我还向你学习请教过。1952年春,我又被调到团部当通讯员。……第四次战役,我们连坚守580高地阻击敌人前进。打了三天三夜撤出阵地时就剩我和我的一个弹药手及指导员袁世平我们三个人了。

      接着介绍自己转业后特别是病退后发挥余热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历程、业绩,最后以自由诗的形式谈到人生的体验:


人生就像一条小河,潇潇洒洒进入江河。
在这人生的繁华世界,必须尊严地抵挡诱惑。
保持“兵”的本色,不叹息岁月蹉跎,
默默地扬帆前行,高唱着那支奉献的歌……


      11月2日,两位老英雄又通了电话,他们相互问候,互祝健康。不幸的是,两位战斗英雄和作家魏巍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先后作古了。马玉祥于2008年4月11日9时12分因脑出血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医院病逝,享年78岁。得知马玉祥同志病逝以后,著名作家魏巍发来感人的吊唁函,并奉上葬仪3000元。
      遗憾的是,戴笃伯走时,作家、战友魏巍已先他而去了。






   【2009年连载于《湘潮》《武陵古今》;2011年收录于《善德鉴》(中国文联出版社)]










来源: 戴笃伯与军旅作家魏巍、战友马玉祥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 12: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年代就号召向戴笃伯学习,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了解戴笃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 13: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位都是英雄,三位去世的时间也相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 20: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21-8-1 12:58
六十年代就号召向戴笃伯学习,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了解戴笃伯。

  魏巍既是知名作家,也是戴笃伯的战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3 09: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青年时代,戴笃伯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地在我国大江南北广为传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9 07: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戴笃伯与军旅作家魏巍、战友马玉祥的故事

好文!
传唱新曲的靓文!
一进入“人物”栏目的我,就发现了这篇以耳熟能详英雄名字镶嵌其中的文章!
于是,立即吸引着我,进入了这偏文章!
一读,果觉是让人向往的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9 07: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稀之年读这篇文章,让人感慨万千。
魏巍作为知名作家,戴笃伯作为本地的老英雄,以及他们的深厚情谊,至今都是让人敬佩、敬仰、敬爱的!
读这文,顿让自己,一下回到了五十多年前。
当时自己在桃源一中初一时,读到《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后,既非常敬仰文中例举的戴笃伯、马玉祥等类出生入死的革命战士,又十分爱读魏巍的这篇脍炙人口的优秀散文、报告文学。
初二时,又读到了学校油印的魏与戴互相写给对方的信。两文中,那情真意切的文字所表达出的友谊,着实地感人至深,至今难以忘怀。
现读到本文,让人又感亲切无限,又觉可以弥补一下当代青少年学生没有读到《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遗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9 07: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读,果觉是让人向往的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9 08: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戴笃伯先后被授予湖南省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供销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商业特级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等多种荣誉称号。


       戴笃伯是一位大英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30 18:3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6:56 , Processed in 0.03834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