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明新保 于 2021-8-3 12:02 编辑
(档案馆资料) 长沙和平解放
1949年8月4日下午,程潜、陈明仁领衔发表了37名将领联名的起义通电,“爰率领全湘军民,根据中共提示之八条二十四款,取得和平之基础,正式脱离广州政府”。8月5日,湖南耆宿和各界知名人士唐生智、周震鳞、仇鳌、唐伯球等104人,黄雍等140名在乡军官,通电拥护起义,以“昨死今生”的精神,参加人民解放事业。8月5 日晚10时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138师,在小吴门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长沙十万市民夹道欢迎,万人空巷,彩旗招展,锣鼓、鞭炮喧天,欢声雷动。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太多的战火摧残,千百年来,在这片神奇而多难的土地上,曾经有多少次人类的厮杀,多少次血流成河、全城毁灭。直到近代的太平天国战争、辛亥起义、讨袁护国战争、南北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长沙无一不是重要战场之一。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军再度开战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长沙城却没有任何战斗。当锐不可挡的人民解放军从北向南、一城一池地向国民党军发动攻击时,刚从“文夕”大火废墟上建起的长沙城却幸免于炮火的蹂躏。 长沙和平起义的胜利,使古城长沙避免战祸、湖南全省得到和平解放,而且为人民解放军打开了向华南、大西南进军的通道。程潜、陈明仁两将军深明大义的壮举,也为国民党官兵和地方当局归向人民阵营,树立了榜样。可以说,长沙和平起义加速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毛泽东、朱德在获悉长沙和平起义胜利消息之后,立即致电程潜、陈明仁将军暨全体起义将士:“接诵8月5日通电,义正词严,极为佩慰……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南望湘云,谨致祝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