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72|回复: 0

阴铿考论(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8 06: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②太清元年(547)秋,阴铿任故鄣县令,太清三年秋去职。
    关于故鄣县: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故鄣县:西汉元狩二年(前121)改鄣县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浙江安吉县北安城镇古城。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属吴兴郡。南朝陈属陈留郡。隋开皇九年(589)废。”
    清同治《安吉县志》卷一建置:“秦置鄣郡。《史记·货殖传》注:在湖州长城县西南八十里,鄣郡故城是也。”“汉更鄣郡为丹阳郡,置故鄣县。”“后汉灵帝中平中,分故鄣县南置安吉县。”“吴属吴兴郡。《吴志·孙皓传》注:阳羡、永安、余杭、临水、故鄣、安吉、原乡、於潜,地势水流之便,悉注乌程。分此九县为吴兴郡。”“隋初省入绥安,属宣城郡。《隋书·地理志》宣城郡绥安注:旧曰石封。梁末立大梁郡,又改为陈留。平陈,郡废。省大德、安吉、故鄣、原乡四县入焉。”
    《梁书》《陈书》均无郡国志,当时故鄣县的情况不得而知。吴兴郡,《吴书·孙皓传》注:“吴兴太守,孙皓宝鼎元年分吴、丹阳立,领县十。……户四万九千六百九十,口三十一万六百七十三。”县均不足5000户,故鄣县户数可能更低于此。到南梁,经过连年征战,户口减少更多。皇室既对外用兵,又对内相互争夺,无暇顾及百姓死活。《资治通鉴》卷一六三载:“时江南连年旱、蝗,江、扬尤甚。百姓流亡,相与入山谷、江湖,采草根、菱芡、木叶而食之。所在皆尽,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衣罗绮,怀珠玉,俯伏床帏,待命听终。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垄焉。”阴铿所任的故鄣县当然也不例外。因此,阴铿所任故鄣县,户不足五千,毫不奇怪。陈制,“不满五千户以下县令、相,六百石,品第九。”阴铿从湘东王法曹行参军转任故鄣县令,品秩并未升迁,只不过由王府自行辟召变为朝廷直接委任,身份更正式一些了。
    阴铿任故鄣县令的时间,赵以武先生认为在萧绎由江州刺史转任荆州刺史之际,是有道理的。任故鄣县令只能在释褐湘东王法曹行参军之后。既然阴铿释褐法曹行参军在萧绎任江州刺史之时,则其任故鄣县令只能在这之后。因为王府佐吏无任职时间的限制,“不拘年限,去留随意”,(《隋书·百官志》)阴铿主动离开萧绎似乎不大可能,最可能的就是朝廷任命了职务,他不得不离开,离开的最好时间就是萧绎再任荆州刺史之时,那就是太清元年正月。此时距陈霸先禅位只有10年。清同治《安吉县志》卷九“职官表”,梁县令先后有徐文整(或作整文)、周宏达(或作宏逊)、施紘、吉理、夏侯珧、周伯宝、阴铿。“名宦”有阴铿简介。徐文整、周宏达、施紘、吉理、夏侯珧、周伯宝,史传均无载,其任、辞时间不得而知。但是阴铿排在末位,任职时间不会很早,但肯定在梁末之际。萧绎于太清元年(547)正月庐陵王萧续死后接任荆州刺史,阴铿应该就在他赴任荆州刺史之后赴任故鄣县令,按阴铿《罢故鄣县》诗言其离开故鄣县在秋末,其赴任故鄣县令应在太清元年秋,然后于太清三年秋去职。此时,距陈霸先禅位立国仅有8年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 09:53 , Processed in 0.0333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