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341|回复: 4

远去的岁月(2): 推谷舂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0 19: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1-8-10 20:09 编辑

远去的岁月(2)
推谷舂米

190445tn2s2n8hnnnccl7o.jpg
推谷(蜡像)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农村人把从稻谷变成口粮的整米过程叫做“推谷舂米”,是笨重的体力劳动。“推谷”,稻谷脱壳,成为可食用的大米。主要去壳的工具叫“推子”。其形状类似磨子,但比磨子大,材质不同,推子是黏土做的,而磨子是石头雕凿的。两者做功的原理都是碾压,但推子负责去壳,推谷就是去稻壳。稻壳,也叫粗壳,农民将其用作燃料。推子也能用作其它种子植物去壳。而磨子,主要是用来磨碎粮食,如墨粉,磨浆等。做推子的工序烦杂,大体有这样几个步骤:首先是用篾编制一个象箩筐一样大小的圆筒,然后将晒干的黄粘土锤碎,用筛子筛去颗粒,用剩下来的粉末细土,喷水拌和后在篾筒内分层夯实。夯实的工具是差不多一人高的硬木夯棒,一端是圆柱型的锤子,另一端象很钝的铲子。第二步是将已夯土的篾土筒柱锯成上下两段,在端口处围上很宽的竹箍后再夯实整平,画出磨齿纹后用宽铁锥凿缝嵌入约十厘米长的硬木齿片。最后将下端安装腿架和硬木轴心柱,将上端抠挖出盛膛直至见预埋的推子扁担和升板(磨喉口板)。稍加刨整后就算制作完成了。推子的硬木齿片一般是用杂木,要耐磨。


推子组合.jpg
推子

    旧时一个强劳力一天可以推五担谷,大约600斤左右,包括过风车,去粗壳;过筛子,去谷粒,成为可食用的大米(糙米)。第二步是“舂米”,去米皮,把糙米变成熟米。米皮,俗称“糠”。形容生活艰苦,常说“吃糠咽菜”,其中的“糠”就是舂米去除的米皮。现在从营养学角度来看,糠还是好东西。舂米的工具是“碓”主要组成部分是“碓臼”,俗称碓窝子。它形同一只巨大的酒盅,碓窝子口部直径不小于 70 — 80 公分。一只大碓窝子,一般要四个人才能抬得动它。碓窝子,即臼内凿有锣纹,臼的身子须埋在地下,臼口露出地面,四周用破陶瓷缸片贴平,以便于清扫。在臼的上面,架着用一棵大树段做成的“碓身”,“碓”的头部下面有杆杵,杵的嘴子上按了铁牙。“碓”肚的中部,两边有支撑翘动的横杆,就像玩杂技的“翘翘板”;“碓”尾部的地下挖一个深坑,当把重心移到“碓”尾并将其向坑里踩压下去,“碓”头即抬了起来,然后舂下去,抬起来,再舂下去,就这样机械地重复,便是舂米。碓臼上面横着一根木杆或竹杆,供舂米的人扶手。舂米是男人们的活,而且一定是很有气力的强汉子才能够胜任。为了省力,加宽踏脚板,同时供两个人踩踏舂米。糙米变熟米的办法,还有有碾子碾米。碾子和碓臼孰先孰后,无考。碾子,有人力推动石磙的碾子,也有用牛力拉动的碾子。因为地碾是圆形的,埋在地下,在碾子圆心位置伸出一根木杆,另一端系在牛鼻子上,给牛蒙上眼睛,驱赶牛,它就自然的围着碾槽转圈。小时候,我就被安排“看碾子”。

舂米组合.jpg
舂米

    推谷舂米,是旧时把稻谷变成食用的熟米的两道重要的工序,其中还有若干小的工序。一般农户,整米的工具不一定齐全,靠互相借用,或者租用。像碾子,一般要好几户人家公用。大富的人家才能工具齐全,并且有专供整米用的磨房。我小时候看过一曲传统戏叫《磨房产子》,写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家境贫寒,少年时为李氏赘婿,投军去后妻子三娘受嫂子虐待,在磨房内生产。凡初生婴儿,必有脐带牵连,不得剪刀,用齿咬断,后为隐帝的刘承祐,被小说家称为咬脐郎。七十年代后,社会发展了,打米机出现,开始是柴油机作动力,后来发展到电作为动力,彻底告别了“推谷舂米”。很长时间,农村经常拉闸断电。1977年冬,我参加高考之前的晚上,大队广播响了,通知打米厂有电了,可以打米,我还去打了一百斤谷的米,否则,家里要断炊。

200828q46puqss6jqslo64.jpg
推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0 19:4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0 19: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去的岁月,推谷舂米、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0 20: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0 20: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好文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2 01:22 , Processed in 0.0355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