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风 于 2021-8-11 05:18 编辑
临澧红色故事
红星四度耀新安
新安镇采写组
湘西北的红色历史,无不与贺龙元帅息息相关。而常德临澧新安镇等地区,因离贺龙老家桑植较近,所以,受贺龙早期活动和后来革命活动的影响,自然更多一些。贺龙与新安的交道,大体可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大约是1910年前后到青少年时代结束,贺龙常在澧水流域的慈利、石门、临澧、澧县、津市一带谋生,或向西南茶马古道运送贩卖山货土产,或东下洞庭、北上川鄂营生。这便有了贺龙常在澧水中游的新安白岩寺、灰窑湾,官亭天星堰、谭家铺、团山营等处做工谋生的经历。其间,生性豪侠的贺龙,结识过不少生死至交。第二时期大约是从1927年8月南昌起义失败,后根据中央指示,贺龙与周逸群一道回到湘鄂西建立湘鄂边红军武装,到1935年10月前后,贺龙周逸群率红二、六军团,从湘鄂西突围,向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靠拢,共同北上为止,其间8年,贺龙先后与周逸群、邓中夏、任弼时、萧克、王震等一起艰苦开创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其间,贺龙所部曾先后四次进驻过新安地区,这便使这个地区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镀上了深深的赤红色彩。 贺龙红军第一次驻扎新安,是在1928年8月20日。当时,贺龙为执行中共湖南省委和湘西特委关于策应湘东红军的行动,和支援石门南乡起义的指示,率所部1500人,从桑植进军石门。8月25日,贺龙红军进驻石门西北乡中心区的磨岗隘。但此时南乡起义已告失败,曾任中共石门县军事部长和红军某营营长的罗效之,已率部叛变革命,石门革命形势落入低潮。而更严重的是,当时湘西特委成员也有人被捕叛变,向敌人供出了贺龙率部去石门的情报。而由于消息一时不通,所有这些变故贺龙尚不知情,因而使贺龙率部在石门陷于盲人瞎马、夜半深池的危境,他们甚至连一个可靠的向导都找不到。于是,贺龙临机召开高层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方案,决定以群众基础较好的渫阳区为据点,向澧县方向运动,以暂避险境。8月28日,贺龙先派出几个熟悉临澧新安区、官亭团山区的战士,去找贺龙以前在这一带结识的几位老友探听情况,得知当时临澧北部暂无国民党部队,地方反动势力也还不很强大。于是,贺龙当机立断,于9月1日,将主力大部转移到石门以东的新安区和团山区,临时驻扎。9月5日,这支主力奔袭到王家厂,次日奔袭了大堰垱,使部队军需得到不少补充,“扩红”工作也小有进展。9月7日,贺龙率部返回石门渫阳区据点。显然,这次驻扎新安的时间很短,且形势很险恶,所以红军在新安、团山一带,基本没有开展其他革命行动,只是摄于贺龙红军的威名,当地一些土豪劣绅自己吧自己吓坏了。 1930年5月,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湘鄂西根据地的红四军和红六军等,统一编制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为两部会师湖北公安,使湘鄂边根据地与洪湖根据地连成一片,决定贺龙率红四军东下,周逸群率红六军南下,以图在湖北公安会师。但由于湖北的国民党军决坝放水,会师受阻,贺龙只得率部折返湘西。5月19日,贺龙取道临澧西进石门。当时这些地方的民团武装在国民党支持下,有所抬头。贺龙红军途中攻占了临澧北部的团山、合口、新安三个区。这次部队驻扎新安后,根据形势的发展,采取了必需的革命行动。对地方富豪人家毫不留情,进行搜查没收;对贫苦人家给予接济,开仓赈饥。当地富户粮仓中的屯粮,大都分给了苦度粮荒的老百姓。这自然得到老百姓热烈拥护,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群众威望,提高了大家对红军的向往。这次,新安又有一批青年农民参加了红军。这是贺龙红军二进新安。 1930年7月4日,红四军与红六军最终还是在湖北公安县斗湖堤胜利会师,召开了红二军团成立大会。11月4日,红二军团为配合红一、三军团攻打长沙,克藕池,取津市,拟南下。但国民党军立即组织围堵,红二军团腹背受敌,只得先改变行动,西取石门,建立临时后方,以做继续南下的缓冲地。于是,贺龙、孙德清率红二军团主力,快速进军,经张公庙行经合口、新安,而径取石门;红四师师长王炳南、红十六师师长王一鸣则率部从澧县城北经大堰垱,进入临澧,再经团山、新安两区,西入石门。这次,红军在新安白岩、双楼、兰田、高兴驻扎了三昼夜,为直接进攻石门做各方面准备。在新安的这几天里,红军一方面为老百姓解决各种急切困难,一方面对土豪劣绅进行警告训诫。在部队的“扩红”声势中,新安又有十几个青年农民参加了红军。11月13日,这两路红军完成汇合,随后一举攻占石门县城。这是贺龙红军第三次进入新安。 而贺龙红军最后一次进驻新安,则是1935年9月了。在此前的1933年9月至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在江西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残酷的第五次反“围剿”,在国民党蒋介石不惜一切的疯狂“围剿”,和共产党一边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严重干扰,最终归于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即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不久,就遭受到八万中央红军,只剩三万突围成功的湘江战役重创,中国革命处于极为严峻的境况之下。远在湘鄂边地区的红二军团,毫无疑问成为了中国革命必然倚重的一支重要力量。经湘鄂川黔军委会研究,决定红二军团出击长江以南、洞庭湖以西地区,扩大政治影响,征集物资,扩充军需,补充兵员,进而向中央红军方向靠拢,会合中央红军后,一并进行北上战略大转移。于是,1935年8月20日,红二军团主力从桑植县洪家关出发,经走马坪、江垭进入常德地面。9月,国民党蒋介石调集130个团来堵截红二军团,妄图一举消灭这支红军队伍。于是,红二军团兵分三路以应对敌人堵截。南路是肖克率领的红十七师主力,他们从石门白沙渡出发,经易家渡、雷打岩、大树岗进抵临澧县城,10月上旬由肖家河、陈家河一线进占澧县、津市。中路是红十七师的另一个团,他们从石门沿澧水北岸,东出新安、合口驻扎,以控制澧北平原。北路则是红二军团第四、六两个师,于9月19日由石门仙阳坪出发,进驻临澧许家坪、林家桥、白岩寺、枣木桥等地,做进攻津澧的准备。不久,他们就占领了澧县、津市,控制了战略要冲津澧地区。 1935年9月下旬,团长贺炳南、政委余秋里率领红六师十八团进驻临澧新安。在此期间,红军大张旗鼓进行红色宣传,用革命道理武装人民群众,震慑土豪劣绅等反动势力。一时间,这里革命标语随处可见,诸如“打倒国民党!建立苏维埃政府!”“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地革命!”“反对蒋介石抽丁拉夫、征粮派款打内战!”“红军是替劳苦大众谋利益的军队!”“猛烈扩大红军!当红军最光荣!”“不交租、不交税、不交粮……”同时,还在许多显眼位置,留下了红军宣传画和红色诗词。红军的宣传是立体化的,他们还组织文艺人员教唱红色歌曲,不仅红军唱,也教群众唱。当时所唱的革命歌曲,有《红军战士好英勇》《当兵就要当红军》《红军纪律歌》《全国反动派都一样》《青年歌》《抗日歌》等等。红军宣传队还排演了文艺节目,到一处演一处;节目演的都是群众熟悉的社会现实,有打倒土豪劣绅的,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丑恶嘴脸的,有拥政爱民、优待红军家属的,还有歌颂红军纪律的。特别是小话剧《我要当红军》,剧本接地气,演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观众观看时,不时掌声雷动,拍手叫好。 当然,这次驻扎期间,红军的主要革命行动,还是严厉打击土豪劣绅,救助接济穷苦百姓,以及筹集军需,扩充兵员。红军与当地游击队联合起来打土豪,得来的钱粮浮财,除一部分充作军需,其余都分给了穷苦民众。区域内查抄了20多个土豪宅院,大量粮食、财物用大缸、扮桶等装了,堆放在一个打谷场上,通过开大会,分发给贫苦民众。从镇上富商王义生、毛贻兴、胡恒大、冉义兴、德大生等布匹商号没收的大批布匹,都集中到杨家祠堂和王松茂的“生茂号”、毛先楼的“鼎升益”几处,组织了三十多个裁缝师傅,由手艺最好的裁缝翟友军师傅组织安排,花了20多天时间,缝制了夏天抽棉当夹衣,冬天塞棉做棉衣的夹层军装约4000件。这些军装,红军后勤部是计件付酬的,一件一吊铜钱。 在此期间,红军还在新安等地区帮助建立人民政权,进行土地改革,组建农民自卫游击队,由红军干部训练游击战术。当时新安地区建立起了由涂自宜为队长的李溶村常家铺农民自卫游击队,侯家舫为队长的潘台侯家畈农民自卫游击队,于圣保为队长的洞子坪农民自卫游击队。同时,红军从军团各级首长到战士,都把动员参军、扩大红军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当地苏维埃和农村政权权力支持配合,形成了当地拥护红军、热爱红军、参加红军的可喜局面。在红军就要开拔前几天,红军招兵不问文化程度,不需填表,只要报姓名和年龄就批准参军了。随后让已报名参军的人回家告别,各自做好出发准备,到时带好行李整队就出发。出发那天,有的穿着新衣服,带着新棉衣、棉鞋、雨伞等,有的还带有小吃货;更多的则是穿的烂棉衣,带着蓑衣斗笠,脚穿草鞋,带着或生或熟的红薯。列队时,领队首长让他们在街心排队,穿得烂的站一队,穿得好的站一队,然后,领队首长对穿得好的那队说:你们回去吧!具体原因就不说了!另一队青年则被告知,准备随红军部队开拔。被要求回去的那队青年都唉声叹气,怏怏而归。 1935年10月初,红军全部撤离临澧,回师石门磨岗隘。当时,十倍于这支红军队伍的国民党军,趁机四面合围,企图歼灭红二军团于湘西北。而当时与中央的联系很困难,队伍一时进退失据。9月29日,与中央失联一个多月的红二军团,突然接到周恩来发来的明码电报,这可是真正的及时雨。任弼时立即以湘鄂川黔省委军委名义,用密码电报回复周恩来。之后又陆续接到红军总部的相关指令。到11月上旬,红二军团层层动员,誓师突围,先后挥师西进,经南岳石门垭,离开石门境,开赴贺龙老家桑植。11月19日,红二军团各部分别在桑植刘家坪的干田坝和瑞塔铺枫树塔,再次举行突围誓师。贺龙与萧克分别向部队下达突围命令,部队开始踏上长征的道路。从此,新安革命群众与贺龙红军的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红色故事,渐渐化入了人们的历史记忆。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和当地老辈群众回忆口述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