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99|回复: 4

初中碎片拾零---熊振华(市工信局离退处二轻支部退休干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2 15: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工信离退人 于 2021-8-12 16:25 编辑

    我是1964年进初中读书的。现在回想起来,只残存一点零星的记忆碎片   
    记得一次上物理课,老师和颜悦色轻声说:“同学们,什么是压强呢?……”然后娓娓道来:“所谓压强,就是指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打个比方说,从五楼屙下一泡屎,掉到楼底下,‘啪’的一声……这就是压强。不信?不信就把我的名字倒过来念——我的名字叫高展高!”    
    顿时,教室里欢声笑语一片,比过年还热闹,尤其是男生,一个个比打了鸡血还亢奋。   
    这样的物理课真是别开生面,别具一格,原以为屎尿只是肥料,却不料还是形象直观的教具,并且都是随身携带,不计运费、无需包装、不用展示、经济实惠、低碳高效、不含转基因、不含苏丹红、老少皆直至终生。   这种形象教学,纯属在观念或意象中进行,至于“天女散花”后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老师就没往下说了。大约是让同学们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吧?这个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能记住“压强”定义的同学肯定没有几个,但满脑子灌满了屎尿的人,肯定为数不少。当然,老师那个有特色的名字想忘也肯定忘记不了。   
    客观地说,老师清晰、风趣、幽默的讲课是无懈可击的。若干年后,我在选修课《普通物理学》的课堂上,下意识飘过一个金黄色的压强,纷纷砸向地面,发出不太谐和的声响,从而对冲了该课的枯燥与乏味。   
    这种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集于一身的物理老师是否绝了迹?我不敢轻易断言。   
    我们的数学老师胡开明。人如其名,确实很开明。头发三七开,油露水光,一副数学家派头,教学十分严谨,对人也很严厉。   
    可能是1956年吧,我们增加了一门《生产队会计》课,由胡老师教我们如何记账。诸如什么生产队购种子、化肥、农药、石灰以及机械等生产资料一类;往来账明细科目有什么张三、李四、王五、赵六、李阿毛……,我认为这些名字起码用了两千年,叫起来有阿猫阿狗的感觉,该换换了——“王二麻子”有点搞怪的喜庆效果,于是就顺手登在明细账户上的第一页以取代“张三”,却不料被胡老师看见了(当时我坐在第一排),大声批评说:“谁叫你写王二麻子的!谁叫你写王二麻子的!怎么不按要求写!”,引来同学们一片哄笑之声。也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岂止是不假?——绝对是真理!对,绝对真理!……   “丁小冬,你来朗读这篇课文的第二段,从‘江苏姑娘’……开始”,语文老师王梅芳点了我的名,将我从似睡非睡中惊醒。   
   我缓缓地站了起来,嗫嚅着问:“么得姑娘?”   
   同学们嘻哈应声而起。   “
   上课不要开小差,从‘江苏姑娘’开始念”,王老师板着脸大声说。   
   我恢复了神态,抓起书大声念了起来:“苏联姑娘……”   
   课堂上秩序大乱,哄笑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我脑子一片空白。这能怪我吗?这姑娘也真是,怎么一下子成了“苏联姑娘”?害得我当众出丑,你说我冤不冤?!……   
   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憋了我几十年,不吐不快。   
   有一年冬天,学校放了寒假,那个冬季冷得出奇,漫天飞舞着鹅毛大雪,大地一片茫茫然。   
   几个同学约好到学校打乒乓球,却不料大门紧闭。我们只好沿着学校靠沅江边的围墙转,打算从那里翻越进去。   
   大雪覆盖了所有的道路和坑坑洼洼,我们只能判断出大致的方位:学校的后面有一个鱼塘,再过去靠东南方就是厕所和猪圈的位置,从这个地方攀越应该是比较理想的,估计猪只是吭吭唧唧以示抗议,不太可能做出告密或聚众闹事的举动,这点应该比某些人有觉悟……如果从厕所穿越则更为妥当,只是那种污秽之物的画面感,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实在是太令人震撼,只要看一眼,估计前两天吃的饭都会呕出来。   
   说到此处,不得不提到C同学。他有一条“一二三”的棉裤。何谓一二三?形象地说,即大统裤也。   
   这种裤子有一个特点,就是腰间没有固定系皮带的地方,且用布特别夸张,肥大得出奇,足足可以同时容纳两个人。如何系腰带也堪称一绝。   
   这样丑陋的裤子文化,也可能只有我们特定年代的愚蠢先人才想得出来——堪称世界之最。腰间有空荡荡的一大块布,首先由左手抓住布捏住绷紧由左至右折一下,然后按住,此为第一步也;再将右手抓住布的另一头然后由右至左复叠而按住,此为第二步也;第三步,即系上一根不是草索形似草索的腰带,此乃“一二三”之谓也。   
   我啰里八嗦分解这个动作,说完就犯傻了——千万不要以为我是什么健美操教练哦。   
   这里不妨插一句,我们这个民族,似乎是只关注吃不关注拉的民族——从孩童的破档裤,到老人的大统裤似乎是一条流水线,只有吃的艺术,没有拉的品味。为随地大小便大开了方便之门。这种裤子,在我们童年时,只要家里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几乎是司空见惯的。大约是为了老人出恭的方便,平时那条腰带一般是固定在腰间,几乎是须臾不离的,这样平时穿脱方便一些。      
   如果那个年代有金毛、京巴,腰带拴在这些宠物狗身上,就无需手牵之劳了。在大小河街遛一圈,肯定是一大亮点,也会令狗大开眼界。现在这种裤子似乎已绝迹,堪称古董。我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见过,当然比这华丽得多,那种宽大的服饰在故宫博物院仍被珍藏。   
    我曾想过:这样的垃圾裤有何必要保留?近代史上我们屡战屡败,是否与这种丑不拉几的裤子有关?!试想穿着这样的裤子进攻作战那是一副什么画面?集体冲锋时裤子垮了怎么办?……   
    C同学的那条疑似康熙年代的裤子——不用说,当然是他祖父辈乃至曾祖父辈流传下来的,但经过了改制,也仅仅是瘦瘦身而已,换汤不换药,原始风貌犹存。   
   这年冬天,C同学穿上了他的那条历史悠久、疑似具有文物价值的棉裤,看见他时不时地往上提溜一下他那条下坠的裤子,以显示那文物的不一般。  
   “厕所在哪里”?D同学问。  
   “我知道“。我说。   
    印象太深刻了,因为一次去上厕所的那条长廊上跌了一交,疼痛难忍便意顿消——由此我有了一点感悟:一种痛苦在更大的痛苦面前,就隐匿了它的存在——当然这句话是后来想到的,然而没有那次痛苦的体验,是怎么也想不出来的。  
   “猪圈在哪里?”B同学问。  
   “我知道、我知道,跟我来!……”  
    C同学边回答边小跑,将我们一下甩出20米开外。紧接着,他发出一声狂叫,只看见了他的半截身体。C平时有点恶作剧,因此我们以为他又在玩什么鬼把戏。此时从窝棚里钻出来一个农民,大声吼道:“你到我的粪坑里干什么?是想学游泳呀?要收费的!”我们这才发现,C掉进蓄粪池了。想起来了,这里的蓄粪池很多,一个挨着一个,只是大雪覆盖后,全部遮蔽了它的血盆大口。天哪,C无法挪动一步,因为他的棉裤中已经灌满了粪便,且越挣扎灌得越多。我们几个人急得团团转。还是D同学办法多,大约他长征的故事看得多,触类旁通,让我们用围巾连接在C手上,采用拔河的方式生拉硬拽地拉出来一条白晃晃,C同学终于金蝉脱壳式的被赤条条的拉出来了,他的大裤衩却傲然挺立在粪的碉堡上,一付舍我其谁的架势。我们央求农民帮忙,他拿了根大竹竿费了很大气力终于将那条文物挑了出来。   
   中国的农民,骨子里有一种幽默感,说了一句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话:“人走可以,但裤子上的粪要刮干净哦,我们攒一点肥也不容易哦?!”   
    这种乡野村夫的幽默,超越了一切所谓《幽默学大全》的经典教义。还真是这样。但我们也不能忍心让C同学打着条胯(读作:tiao ka)现场直播兼刮粪吧?说了几句感谢村夫的话,忍受他的揶揄和调侃——此处非久留之地,前车之鉴,撤退,撤退!尽快走出那片白色的陷阱!   此时,回头一看,在刺骨的寒风和鹅毛大雪的映衬下,C的屁股连同那话儿被冻得异常通红,犹如雪地上绽放的红玫瑰,鲜艳得令人不敢直视。   
    拔河拔掉了裤子——这可是百年不遇啊,我无意于过分渲染这个情节,因为有点少儿不宜了——只得就此打住。   那次现场直播,冻得我浑身颤抖,拔河拔得眼冒金星、双手差点脱臼。写下这段文字时,不知从哪里突然飘过来一阵化粪池的气味,我下意识地感到双手痛了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2 16:47: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好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2 17: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2 17: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好文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2 17:3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犹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03:14 , Processed in 0.0345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