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思忖起来,总感觉到:无论是部落首领的官善卷,还是帝者师的民善卷,他从入世、出世、遁世、到谢世,每一阶段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古代的民本意识。 这就是善卷之德的精髓,也是善德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 善卷身体力行,先后谢绝尧舜将帝位禅让于他,并随机施教于尧舜禹,悉心教化三苗以淳朴民风,自己勤劳简朴而春种秋收,心意自得而逍遥宇宙之中。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以民为本。这就是善卷的民本意识的具体表现。 善卷对虞舜说:“昔唐氏之有天下,不教而民从之,不赏而民劝之,天下均平,百姓安静,不知怨,不知喜。今子盛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丕作皇韶之乐以愚民心,天下之乱从此始矣。吾虽为之,其何益乎?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他通过肯定和倡导唐尧“不教而民从,不赏而民劝,天下均平,百姓安静”的民本国策;同时严正指出虞舜“眩民目,乱民耳,愚民心,乱从此始”不民本的危险。因此,他要和老百姓一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冬衣皮毛,夏衣葛絺,春耕秋收”。 善卷这段话难道不能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萌芽之一吗? 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是相对于君本、官本而言的,其原意是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等。 “民本”的基本价值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重民贵民。《左传》从国家兴亡的高度阐述了“民”的重要性,其中曰:“国将兴,听于民。”其二,爱民仁民。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的爱民思想。其三,安民保民。《尚书》中云:“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善卷民本意识对中国民本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了善卷民本意识和上古社会的重民爱民思想,就有了春秋时期孔子的“恭、宽、信、敏、惠”仁爱学说,战国时期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政王道思想,西汉时期和贾谊的“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礼治思想。也才有唐太宗的“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等民为邦本的思想。 也才有…… 民本意识是善卷施行各种美德的出发点和目的。 只有为了平民百姓,善卷才能“尊师重贤、淡泊名利、自由无为、中庸务实、言传身教、奋发图强、襟怀坦荡”;只有为了平民百姓,善卷才能“重义轻利、重生独善、轻名务实、顺应时势、崇尚自由、勤劳简朴”;只有为了平民百姓,善卷才能“敢谏善谏、就利辞害、坚守秉性、教化帝王、教化百姓、使贪廉懦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