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拓思 于 2021-8-31 12:13 编辑
“兵教兵”也是学习
“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简称“官兵互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传统的群众性的练兵方法,毛主席早在《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中指出:“练兵方法,应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当时,全国各高校都把解放军的练兵方针运用到高校的教学方针上来。我院我系也贯彻这一教学方针,安排和支持学生上讲台讲课,我曾被安排上过几次讲台。1973年12月18日,按照系里和文选习作课张隆华老师的安排,要我上讲台讲文选习作课,具体是讲记叙散文《雪莲》,我分析了散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和技巧,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指出这篇散文的神在哪里?抓住了“神”,写好了神,这篇文章就成功了。所谓“神来之笔”、“画龙点睛”就是这个意思。我是在阶梯教室讲的,七三级一、二班的全体同学参加听课,讲了一个多钟头,据反映还可以,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1974年4月12日,系党史组副组长戴柏汉老师交给我一次讲党课的任务,内容是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的学习辅导,毛主席这篇著作是促进全国胜利和革命转变的伟大纲领,著作中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基本政策和基本思想,奠定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的理论基础,并向全党警告,全国胜利后,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会成为主要危险,号召全党全国人民牢记两个“务必”,将革命进行到底!我主要讲了毛主席报告的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讲后戴老师作了肯定的评价,并作了必要的补充。 1975年9月10日~10月10日,我们三年级进行军训。我和另四位同学被抽了出来,参加修改编写《<国家与革命>辅导材料》的小册子,没能参加军训。编写小册子,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深研原著,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第二阶段,拟定提纲,写出初稿。第三阶段,修改定稿送审。9月29日,我们几个同学和三位老师与出版社的王组长、胡帆编辑一起讨论修改小册子,进行分工,给我分了第八、九课两篇。要求三天拿出修改提纲,于是9月30日、10月1、2日放假就这样安排掉了。军训结束复课后,我们边上课,边负责编写修改工作,几天之后第一稿完成。10月20~31日这段时间,我们几位边上课学习,边修改文章,第二稿完成,交给老师批阅,基本上可以定稿了。 湖南师院由院团委和院学生会办有一份报纸《师院青年》选聘我为《师院青年》报编辑,我负责第三版,经常有编辑和修改任务,有时因缺哪方面的稿子,就要自己动手写,有时还负责刻写油印,有一天我刻了五张腊纸,还要给全国各大学邮寄交换报纸。当然,这些工作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做,还有几个人,主要是中文系的,其中有一位叫段志坚,我的印象政教系只有我一个人参加编辑部。
1976年5月22日,因《湖南教育》杂志征稿,系总支交给我写一篇《阶级斗争从来没有熄火》的文章,作为中学政治教材第三讲,作将来中学的政治教材用。于是我先上图书馆查阅资料,然后开始动笔写,5月29日,初稿写完。6月1日,与系张副主任研究改稿之事。然后着手改稿,誊写稿件。 我与陈渝生的一篇杂文《“座次”与“台阶”》在《长沙日报》1976年7月11日第三版上发表。7月份我还写了《列宁是怎么反对官僚主义的》的文章。(连载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