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关键在人才,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是助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延长农产品价值链条,提升农村文化品位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临澧县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年轻人返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他们有的发展电商,为村里的农产品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有的经营农场,用新技术、新机械让种地更高效;有的修建粮仓,带动农民发展订单农业……3年多来,临澧县回乡工作的优秀年轻人共有1700多人,带动4200多名群众脱贫致富。
“电商小子”--刻木山乡岩龙村党总支书记印剑
2013年从广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印剑曾在新疆从事肉制品销售6年。2018年,看到家乡刻木山乡岩龙村脐橙产业发展的好势头,同时了解到村里正招聘党建联络员,一直想家的他,毅然回到家乡。任党建联络员期间,印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依托合作社在淘宝等平台开设了店铺。2018年,帮助村民们销售脐橙超15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40余万元;2019年,又实现翻倍,其中贫困户的橙子占一半以上。
他的踏实稳重和创新闯劲赢得了领导与群众们的一致信任。2021年1月,他高票当选岩龙村党总支书记,将个人奋斗足迹与岩龙村的发展紧紧交织在了一起。
目前,印剑正带领全村村民着力区域物流、区域品牌合作等,将所有合作社社员产品统一分拣、集中包装,充分发挥电商、订单优势,盘活产业。同时,与北京专家合作,全力研发阳光一号石漠脐橙新品种。
如今,村里建起了冷库,为延长脐橙销售时间、拓展销售平台提供了条件。“现在网销比例还比较少,如果网销占到20%,200万公斤,仅按每公斤增收4元来计算,每年就可增收800万元,648个农户户均增收12000多元!”对于村里脐橙产业发展,印剑信心十足。
“新农民”--烽火乡永盛家庭农场场长张鑫
几年前,在广东打工的90后小伙子张鑫,选择回到家乡临澧县烽火乡,开启了职业农民的生涯。起初,亲朋好友没少泼冷水,“别人千方百计跳出农村,在城里安家,你怎么想的?”
张鑫憋了一股劲,一定要干出个名堂。从父亲手里接管田地后,张鑫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田间地头。这些年,他购买了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在农场进行机械化耕种。施肥用测土配方技术,“既精准,又省肥!”原来农场只有几百亩田,几乎忙不过来,现在扩展到1100多亩,还可忙里偷闲。
如今,张鑫不仅把农场经营得红红火火,还投入200多万元建起了烘干厂,安置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30多人,4户贫困户在他的扶持下摆脱贫困。
“90后”粮农——临澧县福源米业有限公司法人、总经理尹红道
修梅镇杨板村的尹红道,以前是东莞一家电子公司的人力资源副总经理。在外打工的日子虽然比较自在,但离亲人很远。2016年,尹红道回家过春节时,发现父亲已是满头白发。父亲从事粮食加工30多年,也依旧象从前一样都是门口摆张桌子收粮卖粮,对于订单农业等市场新名词完全不懂。于是,春节后,尹红道留了下来。虽然父亲并不同意,但经过认真思量,他把自己的积蓄掏出来,建成了一个储量达1.7万吨的标准粮仓。并同时决定发展订单农业,推广优质稻。
2017年,公司推广优质稻1.5万亩,农户每亩纯收入增加150元左右,增幅达20%以上。不少农户将抛荒的农田重新栽种水稻,产粮积极性高涨。2019年,公司优质稻面积推广到1.8万亩。如今,尹红道接过了父辈的担子,公司长期雇用10多名农户,其中3名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返乡大学生--“新农人”伍子景伍子景毕业之后一直在广东上班,去年回到家乡望城街道和平社区时,看到同乡王涛在家种田致富,于是心动了,也成立了一个自己的家庭农场,流转了200多亩田,今年收获了30多万斤稻谷,明年打算继续扩大面积并加稻田养鱼。
伍子景跟同乡学习稻田养鱼知识
自临澧出台鼓励返乡创业的土地流转、小额信贷等优惠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回到家乡,他们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击队”、美丽乡村建设的“特种兵”和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最可期待的“预备役”。
来源:红星云供稿:临澧县委组织部作者:裴艳奎编辑:李偲校对:彭卓珺
[color=rgba(0, 0, 0, 0.9)]红星云[color=rgba(0, 0, 0, 0.498)]
权威发布 学习教育 综合服务 互动交流
[color=rgba(0, 0, 0, 0.498)]
58篇原创内容
[color=rgba(0, 0, 0, 0.298)]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