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514|回复: 1

南湾湖军垦忆(之五十三) 听珍宝岛英雄的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7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0129jlbrl0reh0t2tzr0.jpg
      建国后,中国有一场战争,战争的规模不大,但名气不小,就连这场战争之后若干年才出生的年轻人也知道,那就是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生产活动,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1967年后,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巡逻队上岛巡逻,多次制造流血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官兵多人,抓捕中国渔民。最终导致中国边防军自卫还击,在1969年3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珍宝岛之战。这场局部战争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告结束。
          珍宝岛.jpg
        据有关资料,在3月的1日2日苏联边防军两次入侵均引发流血冲突之后,中国还是采取了较为克制的态度,而且在对外宣传方面也很注意分寸。当时,全国有1.5亿多人参加了游行活动。3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军民在游行中做到不冲、不砸、不烧、不抓、不打苏联驻华使馆、机构和苏联在华人员。3月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了经周恩来修改的社论,指出:长期以来,珍宝岛地区一直在中国管辖之下,我国边防部队人员一直在这个地区进行巡逻,“怎么能够说珍宝岛地区突然跑到‘苏联国境线’那边去了呢?怎么能够说这块中国领土成了苏修边防军‘警卫’的地方呢?明明是苏修军队侵犯中国领土珍宝岛,向中国边防部队人员猖狂进攻,你们却反诬是中国边防部队人员发动‘挑衅’。” 3月6日,周恩来将宣传部门送审的稿件中有关“苏修”的字眼改为“苏联”。他还多次指示边防部队,要严格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行事。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举世关注的有一定规模的自卫反击战终于在3月15日爆发了。珍宝岛之战半年之后的1969年9月20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孙玉国,杜永春,华玉杰,冷鹏飞,周登国,孙征民、杨林、陈绍光、王庆荣、于庆阳(后五位英雄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等10位同志“战斗英雄”称号。给边防部队侦察连、一连和边防站等10个单位各记一等功一次。几位英雄应邀到军内外介绍珍宝岛之战的经过。


       孙玉国等珍宝岛英雄来南湾湖作报告是广州军区组织安排的,这个消息在六九年夏秋之际就听说了,但一直没有兑现,可能是他们到各地的讲用活动安排得太紧,直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发生十个多月后的1970年2月14号(正月初八)南湾湖农场才再次盛传此事,说报告会不久就举行。这次不是小道消息,因为消息是由农场部队传出来的。
          2.22,冒雨听报告.jpg
       对于听这个报告,部队的重视程度真叫做无以复加,远超想象,先后多次做出部署:
       1),在2月15日全团庆祝林彪“为创造更多的四好连队而奋斗”题词的集会时,就要求我们都打背包开会,这是前所未有的。会后解放军先行离开,我们学生连队留下传达国务院1969年12月22日关于分配的文件时,又对听报告的纪律再次进行强调,看来在纪律方面,团部对解放军是放心的,对我们还是不太放心;
       2),四天后的19日,我们学习了整整一上午,为了听好孙玉国同志的报告,此前省军区规定了“六不”,包括不迟到早退,不喧哗,不抽烟,不中途上厕所等等,紧接着团里又制定了24条纪律,详细而具体,不过现在全部忘却,只在日记上看到这个简单的记载;
       3),师部还做了全师集合安排一次座位的计划,获知广州军区领导陪同孙玉国一行已在20日下午到达南湾湖,安排我们师在22日听报告,于是师部拟定21日全师进行一次演习,但21日天气突变,下起了中雨,排座位演习胎死腹中。这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但没有一个人提起这个属于“旧风俗”的传统节日,半个月前的除夕也没有当节日呢,何况元宵!


       22日上午全师集中听报告,这是上级早就安排好了的,虽然仍然下雨,但时间铁定,计划不改。


       在听报告后的26日,团政治处专为22日听孙玉国等人报告的会场纪律发了通报,表扬了一批做得好的单位与个人,同时也批评了一些个人,主要就是在听报告的中途有学生偷偷吸烟。不仅之前有布置,而且之后有总结,部队就是如此。
             孙2.jpg
       我将那天报告会的情况做个回顾:
       22日那天,早上起床后就发现老天继续在下雨。虽然春节已过半月,距最近的一场大雪也过去了八天,但南湾湖还是乍暖还寒时节,气温依旧较低,早上还可以看见在沟汊水塘边沿处结的一圈薄薄的冰。连队没有安排早上的“天天读”,提前开了早餐,出发前,指导员再次强调要做好准备,放下“包袱”,五个小时不能够上厕所!七点钟,我们都穿着深筒胶鞋,披着塑料雨布,提着小木方凳,在泥泞的道路上,排着两列纵队,冒雨行军到三里多远的师部。我们到得比较早,礼堂内外都给学生连队和部队划分了地方,有军人给我们指定礼堂内的集合位置,我们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礼堂容不了全师一万多官兵,当里面坐满的同时,大半队伍都被安排在外面的操场上,包括大学生连队和解放军连队。我们学三连是因为到得早还是本来就是这么安排到礼堂内的,我们不清楚。在操场听报告的所有连队,都按照指定的位置列队整齐地站在雨中。那天上午一直下着小雨甚至中雨,时断时续,直到大会结束前不久才停,他们可是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这是我们来农场后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会。1969年4月底广州军区政委任思忠与省军区政委刘玲前来宣讲九大精神,是分两次开会传达。这次听孙玉国等同志的报告,是全师大集合。


       作报告主要是三个人,孙玉国,杜永春,华玉杰。当军区首长将他们逐个介绍给我们时,所有参会人员报以热烈掌声。然后三人依次发言。第一个作报告的就是孙玉国。


       孙玉国,我们早就认识他,是半年前在银幕上认识的。那是观看介绍“九大”的一部大型纪录片,影片中可以看到,孙玉国被邀请到主席台上给九大代表介绍珍宝岛之战的经过,他上主席台后首先与坐在第一排的领导人一一握手,他那激动地表情记忆犹新:每和一个领导人握手后,都立马转个身来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口号,再和另外一个领导人握手。


       这时候,孙玉国已经由边防哨所副站长升为副团长,比起在九大电影中出现的模样稍胖了一点,据说他很喜欢打篮球,是有名的七号运动员。他第一个发言,用110分钟时间具体介绍了珍宝岛三次自卫反击战的情况;杜永春原是团干事,现在是指导员,他用75分钟时间介绍了边疆军民鱼水情的动人事迹已及杨林,陈绍光等同志的英雄事迹,我记录了他唸的陈绍光的几句豪言壮语;“主席思想暖心怀,一生交给党安排,甘洒胸中满腔血,换取全球幸福来。”华玉杰,原是战士,现在是副连长,他用50分钟具体介绍他打乌龟壳(坦克与装甲车)的情况:在15日的战斗中。他一人炸毁苏军四辆坦克和装甲车,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确保击毁坦克,在距离坦克只七八米才发弹,巨大的声响震聋了他的耳朵,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恢复听力。这样的报告他们已经做过无数次,时间的把控很精准。


       他们三人是中央军委嘉奖的珍宝岛十英雄的前三名,三人发言的内容生动而具体,每一个人发言结束时,会场都爆发出雷鸣般掌声。整个报告会开得很长,包括军区与师部首长讲话在内,接近五个小时。尽管报告过程中间没有安排休息,但会场秩序井然,未见一人走动,这当然得益于此前师团对纪律的腔调与大家的重视。


       孙玉国介绍的珍宝岛3月1日,2日与15日三次自卫反击战的情况,我当时无法记录,当然不可能记得,从网上粗略录取一点以飨读者:


       在1969年的3月1日,当时身为边防站副站长的孙玉国,正带领着一支小分队进行巡逻。而就在孙玉国等人刚登上珍宝岛之时,便有两辆载满了苏军士兵的军车朝着他们气势汹汹的开来。而双方接近之后,随即从苏联的军车上跳下了一队苏军,并且还挑衅的看着孙玉国等人。后来,苏联一支军队更是全副武装的入侵了位于我国边界的珍宝岛,并且在一番耀武扬威之后,还将驻岛官兵给打伤了。
       守卫图.jpg
        
       3月2日8时,中国边防部队派出巡逻分队登岛执行巡逻任务。苏军发现后,立即出动70多人,分乘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从苏联境内分路向珍宝岛急进,接近珍宝岛后,列开战斗队形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进逼,并以一部兵力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的一个小组侧后穿插。入侵苏军不顾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向其发出的警告,突然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中国边防巡逻人员6人。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中国边防巡逻第二小组听到枪声后,在班长周登国的指挥下,给侧后的入侵苏军以沉重打击。随后,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发起反击,但遭到丛林中苏军的猛烈射击。中国边防战士于庆阳猛然跃起,向丛林苏军射击,吸引火力。苏军火力向他射击,击中他的头部,他倒下后不久,顽强地站起,端起冲锋枪继续向苏军冲击,直至英勇牺牲。副连长陈绍光指挥一个班迂回到丛林中苏军侧后,但一股苏军又从他的侧后冲来,两面机枪夹击他们。陈绍光一面指挥分队英勇还击,一面奋勇向苏军一个机枪火力点冲去。这时他身受重伤,仍然坚持移动到有利位置,打掉了这个火力点后,倒在了血泊中。经1个多小时激战,中国边防部队击退了入侵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


       到了3月15日时,这次中方有所准备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当时的苏军认为,中国只在岛上布有一些步兵,而苏联则拥有坦克、装甲车以及直升机等,其武器可以完胜中国。然而武器的差距虽让我国的边防军处境十分艰难,但我们的战士面对有优势装备的侵略者,没有一人退缩,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地物,采取了灵活的作战计划,弥补了武器装备的不足。
      
       上午7时40分,中国边防军两支巡逻队登上珍宝岛。8时零2分,中国边防巡逻队与凌晨4时偷偷在苏军6辆装甲车掩护下登上珍宝岛潜伏在丛林里准备偷袭上岛的中国巡逻队的30多名苏军步兵开始交火。激战一个多小时后,中国边防军击毁苏军两辆装甲车,苏军撤回到苏联一侧,第一次战斗结束。
       9时46分,苏军出动3架飞机向珍宝岛俯冲过来。接着,苏军在岸上炮火掩护下,出动坦克6辆、装甲车5辆,分两路向珍宝岛上的中国军队展开攻击,同时以4辆坦克向珍宝岛南侧江汊运动,企图从背后攻击中国军队。中国边防部队在岸上火力支援下,顽强抵抗苏军的冲击。这时,中国边防军无后座力炮班登上珍宝岛后,立即架炮向苏军坦克射击。然而,中国边防军使用的75毫米无后座力炮和40毫米火箭筒都是40年代设计的,威力有限,只打掉了苏军两辆装甲车。苏军坦克遭到打击后导致队形混乱,最前面的一辆坦克闯入了我军预埋的反坦克地雷的雷区被炸毁,其余坦克慌忙逃回苏联一侧。
       下午1时35分,苏军以大口径火炮、坦克炮向珍宝岛及江岸中国一侧防御阵地、边防站及后方桥梁猛烈轰击,火力正面达10公里,纵深达7公里。在持续2小时的炮击之后,15时13分,苏军又出动10辆坦克、14辆装甲车、100多名步兵向珍宝岛发起第三次攻击。岛上的中国边防部队把敌人放放到五十米,突然开火,用无后座力炮、火箭筒在距苏军几米、十几米的地方开火,多次打退了苏军的冲锋。15时30分,岸上中国炮兵群也加入战斗,以猛烈的火力集中轰击,击溃敌军,第三次战斗结束。
       从早上八点开始,到下午五点结束,九个小时,打退了苏军三次猛烈的进攻,最终,孙玉国等人不仅歼灭了包括苏军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和一名中校在内的苏军超过两百人,并且还击毁了苏军的一辆最新式的T-62型坦克、四辆装甲车以及各种军用物资等,大获全胜。
       毛泽东后来说到珍宝岛之战时说,我们一没有用飞机,二没有用坦克、装甲车,三没有指挥车,打了9个小时,敌人三次冲锋,都被我们打垮了。我们不是不要飞机、坦克、装甲车,但主要靠勇敢。要破除迷信,这次珍宝岛就破除了迷信。




      下面将他们三人做个介绍:
                         孙1.png
       孙玉国,珍宝岛之战时,他是个连级干部,但后来直接成了副团长。全国各地争相邀请他去做报告演讲,一圈回来后,孙玉国这个副团长转为团长。1973年底,孙玉国晋升为省军区副司令员,但他在这个位置上还没坐热乎,第二年就提拔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这一年,孙玉国才33岁。孙玉国无疑是国家的英雄,然而不幸的是,在那段特殊时期之中孙玉国遭到了免职,并且被迫的接受了调查,身为英雄的他却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他非常平静的接受了检查,并坦然面对这一切。主动配合组织的调查,并且态度非常的友善,在经过党的审查之后,最终在1983年那年,时年42岁的孙玉国被撤销了所有的罪名,而他也成了沈阳军区后勤部的厂长。
             华玉杰1.jpg
       华玉杰,安徽亳县双沟公社西小华庄人,高中毕业后1964年12月30日应征入伍,来到沈阳军区某野战军服役,由于思想作风过硬,军事技能强,成了连队的各项工作的骨干。当时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远落后于苏联,,我军工科研部门仿制了先进的新型火箭弹,并装备了部分一线部队训练操作的优秀射击手,华玉杰就成为了火箭筒手。所谓的新型火箭弹其实威力也不足与绝对与苏军坦克装甲车对抗的优势,只能在近距离才能发挥作用。1969年3月15日午后,珍宝岛发生第二次激战,苏军边防军纵深炮火猛烈袭击中国防御阵地,正面达10公里,纵深约7公里。炮击2小时后,苏军100余人在10辆坦克和14辆装甲车掩护下,发起第三次进攻。守岛的中国边防部队分割其步兵与装甲、坦克联系与苏军近战,减弱其火力。当时的华玉杰是火箭筒手,开始对二百米外的敌车进行射击,根本无效,指挥员决定开展近战,等待最佳射击时机,勇敢的华玉杰把敌装甲车放到在70米后才沉着击发,一发火箭弹犹如怒火之箭射向了敌人。顿时敌人的装甲车履带被炸毁。华玉杰越战越勇,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中甩掉了帽子,棉衣,绒衣,又把目标对准了第二辆装甲车。这样,华玉杰和助手(火箭筒手)扛着火箭筒,打一发换一个地方,共发射21枚火箭弹,共击毁4辆装甲车,其中一辆是被华玉杰在8米左右击毁的,战斗中华玉杰的耳朵被震聋,副射手就靠拍他的肩膀,为其指明射击方向。战后经过治疗他的听力还是不能完全恢复。
       华玉杰退休前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司法局调研员。于2017年2月22日因病逝世,享年74岁。


            杜永春1.jpg
       杜永春,1943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962年参军,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是主战部队46军133师政治部的干事,在1969年8月随该师侦察连开赴最前线。
       在3月2日的中苏冲突中,杜永春冲锋在前,用手榴弹消灭了两个敌人。在3月14日傍晚,他未经上级允许私自跟随排长于洪东等十名布雷部队战士来到珍宝岛上设伏并执行埋雷任务。排长于洪东希望他回去,可是这位指导员,怎么劝都不回去,说战地指导员就是要冲在第一线,做一个好的榜样一定要做好榜样。
       3月15日凌晨,杜永春等伏击部队在敌人的侧面伏击,战斗刚开始不久,伏击小队就与战场主要指挥官失去了联系,这时候杜永春主动担任了战地指挥员的角色,指挥小分队作战。在战斗中,杜永春向战士们提出了:“缩小目标,冷枪杀敌。”的战斗口号。
       当敌军步兵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轻重武器交叉扫射我边防阵地。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杜永春带领战士们出其不意地向敌人发起进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敌人,重新纠集兵力,向杜永春所在的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一辆辆坦克喷着火舌向阵地扑来,冲在最前边的那辆坦克触到我边防军在14日深夜预埋的反坦克地雷被当场炸瘫,后面的三坦克来不及刹车,撞到一起。杜永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命令大家把手榴弹捆在一起向敌军坦克投去,一束束手榴弹在坦克上爆炸,反坦克炮兵也抓住战机将猛烈的炮火倾斜到敌坦克上,但这是苏联最先进的坦克,几十发穿甲弹也没有再击毁一辆,另外三辆开足了马力拼命逃回去了。这辆被地雷炸毁的坦克成了被中国军队击毁的唯一一辆坦克,后来被运到北京军博进行展览。
     战斗结束后,杜永春回到了科里,他的科长要以私离岗位,未经批示擅自留岛的名义处分他,后来,其他同志将他的事迹往师里报,当时前线指挥部认为,上战场本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杜永春同志不畏惧危险,值得表扬,最重要是伏击小分队在他的指挥下,立下了大功。经过评选,杜永春不仅没被处分,还得到了“战斗英雄”的称号。
      1985年,杜永春在师政治部副主任任上转业到龙矿集团,历任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等职务。1997年,他从龙矿集团退休,是一名出色的门球“高手”,更是门球运动的组织者,多次以裁判长的身份组织各类比赛。

       杜永春3.png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中国边防部队在严寒条件下,面对苏军的先进武器装备,毫不畏惧,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采取灵活的战术,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他们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将永远激励每一个中国人。


                  公众号二维码.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1 11: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23:45 , Processed in 0.0432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