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65|回复: 7

“土葬、火葬”都不要争了!农村丧葬正式出新规,开始执行! 临澧红文化 今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3 20: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土葬、火葬”都不要争了!农村丧葬正式出新规,开始执行![url=]临澧红文化[/url] [color=rgba(0, 0, 0, 0.298)]今天

生活在农村,对于婚丧嫁娶来说,虽说是平常之事,却也体现了传统的民俗在其中!

对于婚姻来说,古代又称为“小登科”是预示着一个人转变的关键节点,因此,婚礼的习俗也有很多的考究!

而对于“白事”来说,在人们“死者为大”的思想牵引下,在人生最后一次仪式上,为了缅怀逝者,为了孝悌的传承,也是人们很在意的!

俗话说“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这也蕴含了,丧葬习俗的一些程序和礼仪!

在古代,人们遵从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多以土葬为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也为了倡导文明丧葬。

因此,近年来,“火葬”逐渐取代了“土葬”,扎根在人们心间,不过,仍有一些偏僻的确的农村,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土葬也是有存在的!

不过,对于“火葬、土葬”之间的争论,还是要根据当地风俗文化来定!

而近年来,为了不断推进移风易俗,不断的摒弃在丧葬习俗中的落后思想,农村丧葬习俗又有了2大新变化,对此,乡亲们是如何看待的呢?

变化一:推进移风易俗,摒弃丧葬陋习

在农村操办“白事”,无非是为了送别逝者,也是为了孝悌的传承。

因此,在丧葬仪式中,往往村里的人会自发的前来帮忙,这也凸显了邻里之间的互助!

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攀比现象愈演愈烈,“生前不孝,死后乱叫”,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现象层出。

有些个别偏僻的地区,丧事成了活人们“盛宴”,花大价钱请来的歌舞表演,也让悲伤的气氛成了人们欢快的娱乐,这显然不符合“厚养薄葬”,孝悌思想的存续。

因此,为了狠狠的刹住丧葬仪式中的陋习,在农村设立了“红白理事会”对村庄内的婚丧嫁娶进行制约!

变化二、倡导绿色集约化的安装模式,在农村倡导统一公墓安葬
生活在农村,对于每个家族来说,都有固定的墓地,老人过世后,会陆续安葬在指定的位置。

由于时间的流逝,一代代的人员更迭,墓地也在不断的扩大,有些甚至占用了良田,这不仅不利于农业种植的开展,也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移风易俗的不断推进下,倡导绿色安装,集约化安葬的模式,由村里规划出,用于安葬的公墓区,进行统一的安葬,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但是,在一些农村老人看来,公墓区相互并列,分不清辈分的不同,“五服”的区别,因此,很多老人左右徘徊,不知如何选择!

综上所述,在笔者看来,“火葬与土葬”的纷争,应该以人为本的对待。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也要符合其文化的差异,因此,还需要各地根据各自的风俗习惯,差异进行!

而对于丧葬习俗中,推进移风易俗,摒弃丧葬陋习这是人心所向,也是让丧葬习俗更加的与时俱进!

而对于,推进倡导绿色安葬,其实也是为了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也是可取的。

不过,在划定公墓进行管理时,更需要细致更需要符合村民的所思所想!
(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3 20: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个别偏僻的地区,丧事成了活人们“盛宴”——不仅是个别偏僻的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攀比之风更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3 20: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村里规划出,用于安葬的公墓区,进行统一的安葬,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3 21: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精品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3 22:39: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8 18: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死了,我想,随便把骨灰撒河里算了吧。这里埋,那里埋还不是害子孙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 16: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节约为好,以环保为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0 20:4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7:07 , Processed in 0.0363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