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87|回复: 10

秦时明月汉时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9 07: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1-10-9 07:47 编辑

秦时明月汉时关

胡红江

    今年盛夏之际去了一趟陕北榆林,在那里处处感到微风送爽、清凉宜人,既无北京桑拿天的湿蒸气闷,也无华南的烈日当空、酷热难熬。毛乌素沙漠从北面包围着榆林,在过去沙进人退的历史中,这个西北重镇曾经几度南移,然而今天,在与沙漠化的斗争中,人们取得了初步胜利,沙漠开始变为绿洲。当此盛夏,婆裟多姿的遍地杨榆摇曳出满眼翠绿,倒使人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感觉。据说,榆林当数夏秋两季最为宜人。在西沙火车站竖立着一座巨大的广告画,画中男子竖起大拇指骄傲地说“哪哒哒也没有咱榆林好!”。在这高远的蓝天之下、西北边陲古镇、清新凉爽之季,使我获得了一个惬意的消夏之旅。
      榆林,除了夏季的舒适,最吸引我的是她保持完好的城墙和连绵千里的长城遗迹。在无定河以东的老城区,沿着长城路,雄伟的明代城墙环绕着古镇,虽然千百年的雪雨风霜使得不少地段出现垮塌损坏,但城墙基石依然坚固,墙身堞楼昂然挺立,出城的几个城楼,仍然以巍巍雄关的风姿调度着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潮。在城北,巍然屹立的镇北台仍然警惕地守望着鄂尔多斯高原。在通往定边、靖边、盐池、银川的高速公路上依然可见连绵不绝的长城遗址,虽然已风化成一线高耸的土堆,但遥想当年,成千上万的人们在十分原始的条件下经年劳作,付出了多少热血和生命,才成就了这么艰巨而浩大的长城,不得不使人肃然起敬。
   榆林,从秦代起就成了汉人抵御少数民族入侵的重要边关。长城内外,发生了多少历史传奇、涌现了多少风云人物!秦始皇死于南巡,胡亥与宦官赵高密谋篡位成为秦二世,他们假传圣旨,赐死镇守边关的长子扶苏、大将蒙恬,致使边关动摇、民心大乱,陈胜、吴广乘势揭竿而起,强大的秦王朝竟毁于一旦、二世而亡。汉朝国力强盛,屡屡击败匈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霍去病等一代名将战功卓著、威震群雄,开创了西北边境少有的和平景象,经过多年休养生息的西汉王朝终于成为东方强国。宋朝却是一个积弱不振的王朝。西夏屡屡进犯,榆林成为防守的重点。杨家将几代戍边,杨宗保死于西夏的伏击,其妻穆桂英就是在今天榆林的府谷披挂出征,其子杨文广随母迎战西夏,老公婆佘太君率军接应,一举击溃了西夏的进犯。这个故事就是传唱至今的《穆桂英挂帅》。榆林雄关千百年来见证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兴衰征战,他们的爱恨情仇演绎成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兄弟霓墙争斗的悲欢故事。榆林的城墙与西安、北京的城墙一样,多修复于强盛的明王朝,明长城固若金汤,日渐衰落的匈奴后裔已不能撼动边关。倒是东北大地异军突起的八旗子弟,趁明崇宗风雨飘摇之际入主北京,开创有清一代三百年基业。清季以来,漠北边疆融入泱泱大国的版图,游牧民族的后裔蒙、藏、维、回等民族已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民族和睦相处,边关风烟不再!历史的陈迹只是在证明:再坚固的城墙也挡不住人心的向背。“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唯有民心的和谐共进才是任什么利器也攻不破的真正的长城。
    榆林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沙漠草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水源充足,土地肥美,物产丰富,民风淳厚。占据这里,进可攻入蒙西草原,退可守住关中平原。当年红军进占陕北,彭德怀几次进攻榆林都未成功。据说,镇守榆林的国民党军队颇得民心,屡屡得到群众大力支持。解放战争中,榆林国民党守军也是在大局变化、已成孤岛的形势下,弃暗投明,毅然起义,走上和平解放道路的。千百年来,都是中央政府派人镇守榆林,所以城墙以内的古建筑多为仿造北京的格局而修建,因而榆林长期被人称为“小北京”。本地的饮食也多为京华风味,做工精细考究,尤其豆腐做得细嫩恰当,入口溜滑,使人大脍哚尔。宴请的仪式也多有繁文媷节,反映出这个好吃的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今天的榆林早已旧貌换新颜,她是一座古城,但又是一座经济飞跃发展的工业新城。上天对此地情有独鈡,不仅给了她荒凉,也给了她丰饶。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岩盐等矿藏。去年,煤的产量就突破了一亿吨,达到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采煤量冠于全国之首的神华集团仅在神木、府谷两县就建设了数个年产过千万吨的井巷,现在更是将采煤巨手伸向邻近的鄂尔多斯和宁夏的煤田,一条由神木到河北黄骅港的运煤专用铁路线不舍昼夜地将优质乌金输往渤海湾。天然气已实现了西气东输,北京千家万户的煮饭取暖就是烧的榆林的气。她管辖的12个县区其中6个因为开采矿藏而日渐富裕。去年全市财政收入已突破80亿元,今年上半年就达到了60个亿。中国政府已将榆林规划为第一个能源化工基地,人们称榆林是中国的“科威特”。为了开发利用这里的能源,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大公司、大老板纷至沓来,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办起了一座座煤矿、油气田、煤化工、油化工企业。过去贫穷至极的老百姓成了工人,靠劳动解决了温饱;而那些善于经营的私企、民企老板靠开矿掘得第一桶金,继而依靠原始积累扩大企业规模,不少人已经身家过亿,在北京城买房过上了富贵的生活;政府官员们见的世面大了,看到财政金库里的银子多了,投资办企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了,不经意间自己的底气也足了,说话办事显得更“牛”了,多少世纪积淀起来的官场文化,加上经过包装的现代文明,使得榆林的官场具有不同凡响的讲究,形成纷繁亮色里一道灰黄的风景线。古老的榆林也不可避免地承袭了历史的重负啊!
    榆林的夜晚是静谧而又神秘的,仰望城楼上辽远纯净的星空,不由得使人发思古之幽情。金戈铁马,关河梦断,在时空中走过一代代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他们的爱恨悲欢演绎出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人们提到榆林便会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那是因为三国时代那里出了一个武艺超群的吕布和一个美貌绝伦的貂禅,他们那段为权力斗争所利用的爱情只能成为使人唏嘘不已悲剧。黄河流过这深厚的土地,黄土地上生长的五谷杂粮有着丰富的养份。黄河乳汁般的水和澄黄的小米粥同样可以养育出改天换地的伟人!明朝末年,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的“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甚至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如果不是官僚腐败、决策失误,完全有可能就会开创一代帝业。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毛泽东和九死一生的共产党军队来到陕北,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历经13载而羽翼丰满,于是东渡黄河,打出一片根据地,又以红色巨浪席卷全国。据说,毛泽东在渡过黄河,回望故园时感慨万分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194910月,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终于登上北京天安门,庄严宣告新中国的诞生!今天,一个伟大富强的国家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正在谱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每念及此,便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更感到这片土地的神奇!
    榆林夜晚的欢快全部体现在她那宽阔的中心广场上。这是西北地区少有的又开阔又精致的广场。广场北边是硕大的舞台,万人集会和大型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因为有一个巨型电视屏幕,平常却是人们休闲、观看电视的好地方。广场南边有呈弧线状布局的若干广场柱,中央是音乐喷泉,在随音乐的高低错落而跳荡不已的喷泉之下,穿梭奔跑着嬉笑打闹的孩子们。广场的东边有一湾湖水,湖面上廊桥高架,曲径通幽,桥下水面是缓缓而行的游船,湖畔柳荫之下,人们高歌浅唱,翩翩起舞。广场西边临近热闹的街市,建了不少门面店铺,霓虹灯五颜六色,闪烁不停,商业风气开始沁润这片古老的土地。
     我在夏夜的凉风中行走,体味着时空变换的奥妙,揣摩着历史风烟的动因,静观当下的五彩缤纷,推测来日的潮起潮落,悠悠然思接千载,眼观万里,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状态。今年夏季,我在古城榆林有一个愉快而充满感性的凉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07: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07:55: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08: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08: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场的东边有一湾湖水,湖面上廊桥高架,曲径通幽,桥下水面是缓缓而行的游船,湖畔柳荫之下,人们高歌浅唱,翩翩起舞。广场西边临近热闹的街市,建了不少门面店铺,霓虹灯五颜六色,闪烁不停,商业风气开始沁润这片古老的土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08: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夏夜的凉风中行走,体味着时空变换的奥妙,揣摩着历史风烟的动因,静观当下的五彩缤纷,推测来日的潮起潮落,悠悠然思接千载,眼观万里,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状态。今年夏季,我在古城榆林有一个愉快而充满感性的凉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09: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胡红江先生的作品,使人感觉到实在,丰满无华,文笔朴实,从不矫揉造作,值得学习。谢谢万会长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09: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堪称美文,欣赏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17: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万老石诗佳贴,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22:48: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21:46 , Processed in 0.0357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