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62|回复: 16

拓拔鲜卑人的云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0 07: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1-10-10 07:11 编辑

拓拔鲜卑人的云岗

   胡红江

    车出大同市西郊,约半个小时车程,越过十里河的溪流,来到叫做武州山的山麓南面,在一道并不巍峨的山梁之下,就看到了享誉世界的云岗石窟。
    这个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遗产”的文化瑰宝就开凿在武州山面南的岩石之上。在从东到西1公里的石窟群走廊上,共开凿了45个洞窟,附属小窟207个,有造像51000余尊,雕刻面积18000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佛像有17米高,而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要知道,这是开凿于公元453年,完成于524年的作品啊!15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还巍然屹立在北方的阳光之下,送给这个大千世界以无限慈悲的微笑!我不得不震撼于我们祖先这惊人的虔诚和艺术!
   “往事越千年”。汉朝以来,在中国北方有两个少数民族非常活跃并渐渐走向强盛。一个是匈奴,一个是鲜卑。现在,这两个民族都消失了,大多数都融入了汉民族的血脉。当时,鲜卑有三个部落:宇文鲜卑、慕容鲜卑和拓拔鲜卑。其中,拓拔鲜卑于公元386年脱颖而出,建立了北魏王朝。拓拔鲜卑最初是生活于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约在东汉末年,他们组织了一次历经千难万险的民族大迁移,由游牧走向农耕。经过150多年的东征西讨、内部平叛,于公元398年在长城以南的秦汉名郡——平城(今大同)建立起强大的北方政权。北魏王朝经过六帝七世的励精图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又经过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河南洛阳,使其历史达到了辉煌的顶点,创造了中华民族一个新的文明。我徜徉于这些精美宏大的佛像之前,不禁沉思:一个未开化的游牧民族、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一个没有精神信仰的帝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世界级艺术珍品来吗?绝对不能!在北魏王朝的背后,是一个管理有序的国家政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系,是一种全民共有的精神信仰。他们将蒸蒸日上的民族活力和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渴望,变成手下的不停劳作的雕刀,一刀刀一锤锤,历经70多个春秋终于开凿出这惊世骇俗的不朽之作!
    在这众多石窟中,有5个特大型石窟,大致用了12年,完成于文成帝和平年间。这些洞窟里的造像多数规模宏大,佛像无不呈现出慈悲和蔼、充满自信、宽容大度的神情。据说,有些造像就是当时帝王的原型,他们这样的设计,既可体现出帝王受命于天的正统合法性,又由衷地表达出对佛祖的尊崇,也使我们后人可以感悟到拓拔氏君王的自信、自尊以及他那博大的胸怀。
   大同,古代的平城,算得上是丝绸之路的发轫之地吧?遥想当年,在这条路上,往来车马如流,各色人种、各种装束不绝于途,运过去中国的丝绸、农产品等等,带来了西方的物产,更带来了艺术和佛教信仰。那个时代,各民族之间的大交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可见,沟通和交流历来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和形式。一个承平、发展的朝代必然是一个宽容、开放的社会。我们有理由庆幸,北魏王朝是一个有容乃大、对外开放的王朝;他令人钦佩地选择了佛教作为尊崇的信仰,从而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一个曾经是马背上的民族,为什么能够作出这样正确的选择呢?一个曾经是游牧的社会怎么能够入主中原、成为一代枭雄呢?其实,这是互为因果的。拓拔鲜卑以开放的胸襟大量吸收了以汉民族为主的中原文化,促进了自身的大步发展;善于博取他人之长的眼光又使得他们扬弃自身的缺点,义无返顾地地作出正确的选择。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难道不是兼收并蓄、善于学习的结果吗?一个吸收精华、不断创新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拓拔鲜卑消失了,消失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如同有清一代写下无尽辉煌的满族一样,也基本上消失了,但他们在消失中获得了永生!他们的血液汇入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大海。
    从丝绸之路上,不仅输送过来异域的珍品,更重要的是传入过来了诞生于印度的佛教。这一宗教一度广为流布,“南朝三百六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有的朝代,由于帝王的极力推崇,甚至成为国教。佛教以慈悲为怀,劝导人们积善行德,在今世受苦受难,以求得来世的福缘。这种劝人向善的学说无疑具有稳定社会、教化人心的积极作用。信佛的社会一般是承平、温和的社会,因为,“三尺以上有神明”,谁愿意行凶作恶而得到来世上刀山下火海的报应呢?毕竟只有极少数利令智昏的人才会挺而走险。而有的宗教过于极端,他倡导的教义是以暴力来获得自身的利益,为了狭隘的利益而殉教,可以作为“烈士”进入天国。所以只要其教主一声令下,教徒们可以“圣战”而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这种教义有极大的危害性,是一种给人类社会带来无穷后患的不良教义。值得庆幸的是,在我国,这种宗教从未成为一种信仰的主流。遍布国中的寺庙和经久不绝的梵音带给我们的何止是一种文明和艺术啊!
    我徜徉在这艺术长廊上,流连于这堪称艺术瑰宝的石窟和造像,我在思考,那些工于绘画和雕刻的技艺、那些众多雕像所演绎的故事、那些浩如烟海的经书、那些流传于世的传说,有多少值得我们后人传
承和发展的精髓呢?我们应该作出何种选择呢?
    我们需要继承的太多了,我们肩负的历史委实太重了,这是一种幸运吗?仰或多少也是一种负担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0 07: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从东到西1公里的石窟群走廊上,共开凿了45个洞窟,附属小窟207个,有造像51000余尊,雕刻面积18000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佛像有17米高,而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要知道,这是开凿于公元453年,完成于524年的作品啊!15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还巍然屹立在北方的阳光之下,送给这个大千世界以无限慈悲的微笑!我不得不震撼于我们祖先这惊人的虔诚和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0 07: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哈子现在到处公园立的铜像制品,欣赏不到有何韵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0 07:2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0 07: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未开化的游牧民族、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一个没有精神信仰的帝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世界级艺术珍品来吗?绝对不能!在北魏王朝的背后,是一个管理有序的国家政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系,是一种全民共有的精神信仰。他们将蒸蒸日上的民族活力和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渴望,变成手下的不停劳作的雕刀,一刀刀一锤锤,历经70多个春秋终于开凿出这惊世骇俗的不朽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0 07: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精品佳帖!分享精彩 !感佩才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0 07: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精品佳帖!好文章,分享精彩 !感佩才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0 07: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劝人向善的学说无疑具有稳定社会、教化人心的积极作用。信佛的社会一般是承平、温和的社会,因为,“三尺以上有神明”,谁愿意行凶作恶而得到来世上刀山下火海的报应呢?毕竟只有极少数利令智昏的人才会挺而走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0 07: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0 07:35: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之大,历史悠远,奇景,奇事,奇人之广。
欣赏老师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21:35 , Processed in 0.0381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