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老山(2)
王富松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岁月流逝能淡化头脑的记忆,却带不走刻骨铭心的经历,这是我31年军旅生涯最引以为自豪的一段———参加为时一年半的老山地区自卫还击战。现在撷取几朵战地小花,献给当年一同作战的首长、战友和读者们。
湖南慰问团热泪长流 在老山战区,每天几乎都有慰问团到来,我觉得与部队官兵相处得最热烈、最亲切的要数我们湖南慰问团了。慰问团长是当时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沈瑞庭同志。我们部队在抗美援朝归国后即驻扎在湖南,70年才调防西北,驻湘近20年,把湖南视为第一故乡,军、师、旅、团领导,当时湖南的还有不少。家乡慰问团的到来,战区欢呼雀跃了!部队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落水洞沸腾了,“欢迎家乡亲人”、“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理解万岁”的口号此起彼伏。当天下午给慰问团放映了我们部队作战、训练、猫耳洞生活、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录相,其中有战斗英雄顾金海“不要管我,快救排长”的画面;有独臂英雄赵来柱的画面;有战区官兵抗洪救灾,在激流中抢救群众的画面;有英雄连队官兵攻占山头,英勇无畏的画面;有老山前线猫耳洞官兵“烂裆”的画面;有后勤保障人员冒着炮火攀藤爬崖送物资的画面……慰问团的同志看了后个个泪流满面,沈团长泣不成声,断断续续地说着一句话:“太感人了,你们真正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慰问团带来的文艺演出,所到之处,热情奔放,台上台下连成一气,著名花鼓戏演员还应前线猫耳洞战士的要求,拿着话筒演唱了《刘海砍樵》,形成战区一道新的风景线。我有幸陪家乡慰问团一部分人员去海拔1000多米的老山主峰慰问部队和参观战场。这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据说很多高级首长都要踩着引导战士的脚印走路,不能摔跤,不然就会碰到地雷。有一位前指首长恰遇打炮时上老山,强行被一个战士拖进了猫耳洞,结果前面和后面的战士都牺牲了,这个猫耳洞却安然无恙。这次上老山顶是否安全顺利,我心里象是15个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快到山顶了,只听得炮声隆隆,我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一个战士示意我立即停止,停下后,又让我们隐蔽在山后一侧,这时从炮火中抬出两名战士,我们也顾不得了,挪上去看个究竟,只见一个战士左手炸断了,正在包扎,一个战士右脚脖子炸歪了,正在上药,老山守卫团的薛参谋长大声对这两个战士说:“我是团参谋长,和你们永远在一起,我们英雄团的战士从来不哭,你们为祖国受伤,我为你们而骄傲!”我和慰问团的同志都感动了,热泪不停往下流。在战场调度人员和当地领导的劝说下,这次未能到老山主峰,但却亲身感受到了前线官兵出生入死,轻伤不下火线的大无畏精神,要说已经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但我仍不死心,以后一连去过3次老山主峰,留了影,实现了“老山主峰留影激励一生”的宿愿。 上了前线就应将生死置之度外 上战场,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就是牺牲问题。我们对部队进行了扎实的政治教育,讲清作战意义目的,提出激励口号,包括我本人在内,都写不定期遗书,万一牺牲告诉父母和家属不要悲伤,通过教育,个个踊跃参战。战士们还在猫耳洞上贴上对联:“贪生怕死莫进这个门,当官发财请走别的路”、“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坚强豪迈,神鬼皆惊。我是做政治工作的,常常注意做好疏导工作。一段时间,战士收到大量亲友来信,其中几乎都有一句话:“望多保重!”我因势利导,引导到加强战时训练、战场建设、战场管理上来,讲清只有作战本领练高了、练精了,才能有效保护自己。于是练兵热情空前高涨,军事技能提高很快,战场管理和战场建设也面貌一新。领导的实际行动是对战士最好的教育,在正式接防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先后几十次深入到最前线所辖直属队的猫耳洞,观察所、潜伏区,对方工事、人员近在眼前,也没有任何惧怕之感。一次在回撤的路上,也许我乘坐的车子被敌军发现,连续打来3发炮弹,落在我车前不远处,荡起浓厚尘土,我立即让司机停车,结果又打来两发炮弹落在前面,我们丝毫无损,等平静了,我们还捡回一块炮弹皮。还有一次去前方的炮兵观察所,忽听一发炮弹打来“咔嚓”一声落在哨所旁,我心想这下完了,可是久久不见爆炸,一会后,战士来报告说,炮弹卡在砖缝里了,是一枚“臭弹”,我们笑了好大一阵子。就这样,我的胆子越来越大,吊着“光荣弹(防止被敌俘虏时自己“光荣”用),到边界上象是“走亲戚”一样,每次去都看望慰问部队,鼓舞土气,战士老远就会喊着说:“我们处长来了!”真是亲密亲热无比。快要胜利凯旋了,一位记者采访过我,问我去了那么多次最前线,当时对生死有什么考虑,我脱口而出:“上了前线就应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确,选择了军人职业就意味着奉献,打仗就意味着牺牲,使命使然,真正的军人就应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干戈早已化为玉帛,下了一番气力建设的老山战场已成为人们的旅游胜地。老山难忘啊,在这里,人们的灵魂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升华;和平、安宁来之不易,应该珍视、捍卫。 我衷心祝愿祖国永久和平、世界永久安宁!(作者原系市政协文教委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