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06|回复: 15

程实:《招魂》之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6 10: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招魂》之说

汉寿县老干部网宣协会   程实


        摘   要:《招魂》招谁之魂和谁招其魂。到底《招魂》所招之魂是谁之魂呢?又由谁招其魂呢?
        关键词:屈原招怀王之魂,屈原招楚国之魂、屈原招将士之魂、宋玉招襄王之魂、宋玉招屈原之魂、屈原招自己之魂。


        据史书记载:屈原,名平、字原。他出生约公元前三百三十九年,卒于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这个时期为战国后期。他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对祖国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熔铸在诗篇里,取得了无以伦比的辉煌成就。
        《招魂》的作者历来有争论,学者们见仁见智,说法各异。
        《史记·屈原列传》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悲其志”的“其”显然是指屈原。司马迁认为《招魂》为屈原所作。
        郭沫若《屈原赋今译》说:“司马迁即说‘悲其志’,可见司马迁已经明言《招魂》是屈原的作品。”
        詹安泰《屈原》亦说:“把《招魂》和《离骚》、《天问》等并提,分别认为是屈原的作品。”
        王逸在《楚辞章句·序》中说:“《招魂》者,宋玉所作也。”并说:“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还之也。”由此,引起《招魂》著作之争,王逸的说法影响较大,以致宋代朱熹也认为是宋玉作。
        梁时沈炯的《归魂赋·序》说:“屈原著《招魂》篇。”
        明代黄文焕,清人林云铭、蒋骥、梁启超、今人郭沫若、游国恩等人仍认为是屈原之作。
到底《招魂》所招之魂是谁之魂?又由谁招其魂?对此,金式武综述古今说法达十多种,可分为六大类。
       一、屈原招怀王之魂
       清人吴汝纶《古文辞类纂评点》说:“怀王为秦虏,魂亡魄失。屈子恋君而招之,盛言归来之乐,以深痛其在秦之苦也。”吴汝纶是主“屈原招楚怀王之魂”之说的代表之一,他立足于屈原作品中寻找内证,在其《古文辞类纂评点》中说:“招魂,屈子作也。‘有人在下’谓怀王也。‘魂魄离散’,盖入秦不返,惊惧忧郁而致然也。屈子不能复见君身,而为文以招既失之魂,以寄其哀思也。”吴汝纶在此意为屈原招怀王之魂。
清人张裕钊认为是屈原招楚怀之亡魂,并非招怀王之生魂。
       清人马其昶在《屈赋微》里介绍了张裕利的说法,张裕利说:“屈子盖深痛怀王之客死,而顷襄宴安淫乐,置君父仇耻于不顾,其辞至为深痛。”
       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后记》中说:“关于《招魂》的作者,用不着踌躇,我们应该尊重司马迁的见解。那是屈原在招楚怀王的魂。”另毛庆的《诗祖涅槃·屈原和他的诗》、詹安秦的《屈原》、姜亮夫的《楚辞今译讲录》、郝志达的《楚辞今注今译》均主“屈原招楚怀王之魂”的说法。
       二、屈原招楚国之魂
       该说以聂石樵、陈朝壁为代表。聂石樵《屈原论稿》说:“招怀王的魂,实际上也是招楚国的魂,因为屈原是把怀王和楚国的命运连在一起的。”陈朝壁在《关于(招魂)的作者和内容的商榷》一文中,认为《招魂》更多的是写出了对祖国的爱,由此更深刻地引起人们的爱国之情。
       另外,周小龙在《漫谈(招魂)》一文中认为,《招魂》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是那样地动人心弦,蕴含着屈原的一种强烈愿望。这一声声“魂兮归来”,是屈原在深沉的呼唤着自己亲爱的母亲——楚国,呼唤着楚国能复归到从前那样繁华、幸福、昌盛的年代,这也说明屈原对楚国统一天下、繁荣富强的信心还没有丧失,希望通过对祖国的呼唤,激起更多的人们对祖国的爱。
       段万翰在《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一书中,专有《为故国招魂》一文,该 文说:“屈原写《招魂》,不仅是悼念故君楚怀王,而且是借哀死亡之心激励活着的人雪耻复仇、发奋图强。所以招楚怀王的魂,实际上也是为故国招魂。”
       三、屈原招将士之魂
       该说为林庚所创。他认为《招魂》是屈原为招阵亡的将士之魂而作。他在《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招魂地理辨》中说:“怀王十七年秦楚曾有过一场大战,楚军先后大败于丹阳蓝田,损兵折将,而齐又坐视不救,楚竟大困。……而秦楚两场大战中楚国阵亡了许多贵族将校武士,就正要作一番超度,于是有《招魂》之举。这工作自然便轮到娴于辞令的屈原身上。”
       林庚认为《招魂》所描写的是一个大规模的招亡魂的典礼。他在《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招魂解》中说:“在战国期间,战争是频繁的,然而这样有关阵亡将士的典礼是否有呢?自然可以,证据是《九歌》里有《国殇》,那无疑的是写着一个对于死国战士的典礼;而这两篇文章又同是屈原的作品,然而这一个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典礼,由屈原建议和实施理所当然。”
       关于《招魂》的作者,司马迁的说法可采信。从《招魂》所述内容看,郭沫若之说言之有理,叙述的应是王者的生活。屈原在顷襄王时被放逐于江南之野,《招魂》中有“魂兮归来哀江南”之语。当怀王客死于秦之后,屈原更加担忧国家前途,便借招怀王之亡魂,表达爱国之心,忠贞之志,在《招魂》中,十二次呼唤“魂兮归来。”司马迁所说:“悲其志”即指此。屈原以“哀死亡之心激励生人雪耻复仇,发愤图强。”
       四、宋玉招襄王之魂
       该说以近代学者居多,主要是以胡念贻、潘啸龙为代表。
       胡念贻在《宋玉作品的真伪问题》一文中,争辩《招魂》的作者为宋玉,并论证这篇作品是招楚国某王的生魂,可能是招顷襄王的生魂。他的这一说法影响比较大,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所采纳。
       潘啸龙在《(招魂)研究商榷》一文中,更进一步论证《招魂》的作者是宋玉,并明确说《招魂》所招当为楚襄王之生魂。认为《招魂》的开头一段是宋玉以襄王的口气向上帝求告。顷襄王在云梦射兕中受惊而病,并散失魂魄,需要祈求上帝解厄救治。同时,认为《招魂》中的“朕”即指顷襄王,《招魂》的结尾的“魂兮归来哀江南”,是宋玉以凄凉的语调发出的乞求,祈盼顷襄王失于江南云梦之魂快快归来。
       五、宋玉招屈原之魂
王逸《楚辞章句》,他注释《招魂》说:“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魂者,身之精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满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他认为《招魂》“为宋玉所作”,又认为宋玉是“屈原弟子”,他可能由此推论宋玉招屈原之魂。通过《楚辞小序·招魂章句》,可见他在此也持招生魂之说,他认为屈原被长期放逐于山泽,其魂也被放逐,意欲恢复屈原身体之精神,并能延年益寿,而且希望楚怀王能够觉醒,以拯救楚国之兴起。
       在宋玉招屈原之魂一说中,当今又出现“宋玉作以代屈原自招其魂”之说。韦若任撰有《(招魂)为宋玉作以代屈原自招其魂说》一文,主要以“《楚辞》中之非屈原作品,均代屈原设言”立论,反驳明代黄文焕、清代林云铭等人的“《招魂》为屈原作”之说,结论是宋玉作《招魂》的目的是“代屈原自招其魂。”韦若任的观点实际是“宋玉招屈原之魂”的两种不同语言表达方式,其核心是一致的。
       六、屈原招自己之魂
       该说以明人黄文焕为代表。主此说者大多认为是招生魂。黄文焕在《楚辞听直·听二招》中,从《招魂》所述季令等内容,推测是屈原“自招”其魂而作。
       清代林云铭《楚辞灯》说:“是篇千数百年来皆以为宋玉所作,王逸茫无考据,遂序其端。试问太史公作屈原传赞云‘余读《招魂》,悲其志’,谓悲原之志乎?抑悲宋玉之志乎?此本不待置辩者。乃后其相沿不改,无非以世俗招魂皆出他人之口。不知古人以文滑稽,无所不可,且有生而自祭者。则原被放之后,愁苦无可宣泄,借题寄意,亦不嫌其为自招也!”认为是屈原招生魂者。
清人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他将《招魂》与《大招》相比较,说《招魂》是屈原自招其生魂,《大招》是屈原招楚怀王之魂。
       游国恩在《屈原》一文中说:“根据《史记·屈原传》的赞语来看,《招魂》为屈原所作,是没有问题的。《招魂》的内容是什么?有人说屈原招怀王的魂,有人说屈原招自己的魂。我同意后者,这篇作品有点像后世的自祭文。”游国恩并从民间有招生魂的习俗等方面,证明其屈原自招生魂之说。
       屈原壮志未酬,忧愤投江明志。诗祖虽然离开我们有两千多年了,但他爱国、爱乡的英魂,富国强兵的理念,上下求索的精神,已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屈原的作品是永恒的千古绝唱,他的品德、情操和精神,光照千秋,万古长存!


       参考文献:
       1、谭家斌:《屈学问题综论》
       2、金式武:《(招魂)新解》
       3、毛庆:《诗祖涅槃·屈原和他的诗》
       4、周小龙:《漫谈(招魂)》
       5、金荣权:《宋玉生平探考及评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6 10: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史书记载:屈原,名平、字原。他出生约公元前三百三十九年,卒于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这个时期为战国后期。他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对祖国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熔铸在诗篇里,取得了无以伦比的辉煌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6 10: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6 10: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后记》中说:“关于《招魂》的作者,用不着踌躇,我们应该尊重司马迁的见解。那是屈原在招楚怀王的魂。”另毛庆的《诗祖涅槃·屈原和他的诗》、詹安秦的《屈原》、姜亮夫的《楚辞今译讲录》、郝志达的《楚辞今注今译》均主“屈原招楚怀王之魂”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6 10: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聂石樵《屈原论稿》说:“招怀王的魂,实际上也是招楚国的魂,因为屈原是把怀王和楚国的命运连在一起的。”陈朝壁在《关于(招魂)的作者和内容的商榷》一文中,认为《招魂》更多的是写出了对祖国的爱,由此更深刻地引起人们的爱国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6 10: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在《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招魂地理辨》中说:“怀王十七年秦楚曾有过一场大战,楚军先后大败于丹阳蓝田,损兵折将,而齐又坐视不救,楚竟大困。……而秦楚两场大战中楚国阵亡了许多贵族将校武士,就正要作一番超度,于是有《招魂》之举。这工作自然便轮到娴于辞令的屈原身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6 10: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时,认为《招魂》中的“朕”即指顷襄王,《招魂》的结尾的“魂兮归来哀江南”,是宋玉以凄凉的语调发出的乞求,祈盼顷襄王失于江南云梦之魂快快归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6 10: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认为屈原被长期放逐于山泽,其魂也被放逐,意欲恢复屈原身体之精神,并能延年益寿,而且希望楚怀王能够觉醒,以拯救楚国之兴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6 10: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屈原招怀王的魂,有人说屈原招自己的魂。我同意后者,这篇作品有点像后世的自祭文。”游国恩并从民间有招生魂的习俗等方面,证明其屈原自招生魂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6 10: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2 11:51 , Processed in 0.0334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