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84|回复: 6

西藏归来: 读《吐蕃佛教》(8):桑耶法诤公案(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7 15: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1-11-7 16:01 编辑

西藏归来
读《吐蕃佛教》(8)

小昭寺.定.jpg
笔者游西藏摄影:小昭寺

桑耶法诤公案(下)

    三、顿渐两派争论的焦点
    摩诃衍主要依据如来藏思想,提出“若达到无思考、无分别的境界,即可显现佛性、顿悟成佛”的观点,即所谓“不思不观”的顿悟说;莲华戒则立足于中观思想,以“若无‘一切法无自性’的分别,则无法达到‘无分别智’”的渐悟说,加以驳斥。二人采取各种方式,相互责难。有专家指出,頓渐两派争论的佛教理论问题既多且杂,全是深奥的佛教理论,况且有语言上的障碍,或翻译,或转译。但是,概括其争论的焦点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观心”与“观行”。顿派崇尚“观心”,渐派主张“观行”。“观心”是北宗的基本禅法,它追求内在心灵的自觉自悟,即本原清净心。在摩诃衍那看来,思维活动,或者是心灵的妄想分别的存在,不仅受生死流转的系缚,而且成为阻止成佛的最大障碍。他说:“一切众生,缘无始以来,妄想分别;取著妄想善恶法,或长寿,或长恶.以是因缘,流浪生死,出离不得,所以经文,凡所有想皆是虚妄,若见诸想,则见如来……一切众生,缘无量劫已来,常不离得三毒烦恼,无始心想习气妄想,所以流浪生死,不得解脱。”摩诃衍那消除烦恼、实现解脱的方法就是"观心",破除影响智慧产生的思想分别,使心灵处在无思无虑的宁静状态,便能成佛.确切地说心的宁静状态,即是本性清净之心。摩诃衍那提出“无想”的目的是防止心产生“妄想”,消除“妄想”是为了使心灵宁静,离“染”而寻“净”,为寻“空”而离“有”,让心回归它原初的清净状态,这就是“观心”的目的.“无想无取,无舍无著,是名般若波罗。”众生心妄想导致顿和渐。
    “观行”是以寂护和莲花戒师徒为代表的中观瑜伽行派学说的核心,也是渐门派的基本思想。“观”,梵文称“毗婆舍那”,意思是用智慧眼观察事物本性真实差别,泛指一切思维观察活动,特指在佛教“正智”指导下对特定对象或义理的观察思维活动。“行”,指一切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的生起和变化活动。“观行”是依智慧观察诸法(包括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的生灭变化。它融合了大乘佛教中观和唯识两大学派的思想,在世俗谛说唯心无境,在胜义谛讲心境俱无,通过这种方法看待诸法实相。《拔协》说:“渐门才是观和行具备的法.所以,佛法应该象渐门的法一样。”莲花戒说:“为了达到涅槃境界,如果说什么也不应该想,其本身就是对以正确解析为特点的明理之否定。”
    总之,摩诃衍那代表的顿门派只强调“定”,很少提及“观行”,莲花戒一派则重视定中观,观中行,止观双修。
    二是关于佛性观的分歧。摩诃衍那的佛性观观反映在他的无想无念说、妄想说、觉即佛说以及心被障染说等,承认众生本有佛性。“佛性本有,非是修成,但离三毒、虚妄、妄想、习气垢衣,则得解脱。”这种本来就有的佛性由于被无明习气所覆而不见,必须“以清净平和的习境使各种妄想杂念息灭,”从而使佛性显现。摩诃衍那说:“凡事无所思又无所作为,生此念后即可解脱矣!”需要说明的是,摩诃衍那所说的“无思”或“无念”并非真指在心中不作一切思想分别,彻底消除一切思维活动,而是在强调顿悟佛性的同时,没有否定渐修的必要性.从中暗示凡圣皆具佛性,悟佛的过程和能力方面仍具差别,对于"天资愚钝"的凡夫来说,必须通过修行“荡涤阴云,拂拭灰尘,”对于圣者来说,觉悟的殊胜状态一念即致。
    莲花戒为代表的渐门派继承了中观瑜伽行派的佛性观,认为菩提心即是如来藏(佛性),或者觉心即佛性。而佛性或菩提不是由突然降临的爆发和如同闪电一般产生的解脱行为引起的,需要长期渐进修习才能获得。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但是,获得菩提心必须止观双修。因为“止和观是菩萨加行的两个主要特征。获得终点本身便是来自止观的途径之不存在和外界之不存在。菩萨之观要经历十洲之地自始至终把精力集中于终点之上,其止观也就进一步洁净,而每洁净一步,又标志自身的一次激变。当止观之念完全实现,菩萨便到达终点,此终点并非别的而是佛陀之状。”"对于渐门派来说,通过渐进的止观修行,是获得菩提心,达到佛之境界的最佳方法。
    四、桑耶法诤结局
    藏文史料 《巴协》、《布顿佛教史》和 《贤者喜筵》中记载以莲花戒为首的渐门派一方获胜,顿门派败北。《巴协》记载“王乃降旨,应向阿阇梨(莲花戒)奉献花鬘,祈请宽容,唯一白法之教应即废止,天竺教派于理于教均无违碍,应依是而行,以后如有行此汉传唯一白法者,予以惩治。如是吐蕃全境立法,积聚汉派书籍于桑耶寺,埋于地下。汉堪布沮丧而归其本处,传闻彼在此法苑遗留靴鞋,向徒众授记,此乃预兆,佛教頻临灭绝之时,今之教法仍将存留。”汉僧在听到被流放的结果后,“汉堪布鱼头上燃火,面向西方极乐世界而逝。睡眠士久玛玛自捶男跟而亡。”渐门派也遭到报复:“莲花戒被外道所遣使之杀手于夜间刺杀于其翻译室之寝榻,手按肾藏部位而死”。
    恰恰相反,《顿悟大成正理决》 中却记载顿门派摩诃衍一方获胜 ,“至戌年正月十五 日,大宣诏命日:‘摩诃衍所开禅义 ,究畅经文,一无差错 ,从今已后 ,任道俗依法修习’”。同样是早期的藏文资料《五部遗教》也有一段利于汉僧的赤松赞普对法诤的评论:“内外诸法红白,现而又现,见而又见,知而又知,如是无分别,此其一;诸法无有,如兔角,石女子,如是无分别,此其二;无思、无思,如是无分别,此其三;通达于此,则他义不费难,此其四;此四者,于一刹那倾同时修。”《顿悟大成正理决》承认“有吐番僧乞奢弥尸毗磨罗等二人,知身聚沫,深契禅枝为法捐躯,何曾顾己,或头燃炽火,或身解霜刀”,但那是因为:“不忍见朋党相结,毁谤禅法。”



昌珠寺定.jpg
笔者游西藏摄影:昌珠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7 16:17: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7 18:3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7 22: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7 22:13: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佛教,增长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8 08: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精品,,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5 16:39: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2 04:17 , Processed in 0.0374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