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曾巧中 于 2021-11-7 20:23 编辑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摘录自《老年自我保健之探索》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中医的一个术语,也是中医的主要理论之一。它是瘀血阻滞经脉引起疼痛的发病机理,意思是气血畅通就不会疼痛,如果疼痛就说明气血不通。这句话最早源自黄帝内经,明确提出这种说法的是明代医家李中梓。当人体气虚、血热、阳虚、寒滞经脉时,会影响到气血的畅通,从而就会出现疼痛的情况。 气血畅通,则人体生机旺盛。气血不通,则疾病丛生,常常有如下症状: 在腹内,则出现腹胀、腹痛,甚而出现症块;在皮肉,可见皮肤青紫、皮下血肿、产生疼痛;在肠胃,则可出现消化不良、排便不畅或呕血、便血;如在心脏,会发生胸闷、心绞痛、口唇发绀,甚至发生心肌梗塞,危及生命;在肺部,可出现肺叶不张、咳嗽、哮喘或咯血、吐血;如在子宫,则会出现恶露不下,经闭,经行腹痛,月经不调,色紫成块等。因此,保持和促使气血流通乃养生之大要。 我对“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有过切身体会: 九月的一天,我的左小腿突然疼痛起来,有缩筋的感觉,走路困难了。这时候,我没有想去就医,而是坐着思考发病的原因,并轻轻撫摸着小腿疼痛处,好象有一点点肿。 睡在床上,左小腿还是痛,我还是思考着发病的原因。突然,我想起来了:昨天上午,我去过一片瓦砾废墟之地寻找草药蒲公英。那里,高低不平,不好走路。我一跳上,又一跳下,很是吃力,有半个钟头。我左小腿疼痛,莫非是跳上跳下伤了筋,或者堵了气?而且,小腿骨处有肿痛之感。 我决定采取“阿是穴”治疗法,就是哪里痛治疗哪里。这种治疗,或用按摩,或用针炙。我采用徒手推摩左小腿,双手的虎口夹着左小腿,从上往下推。每回推30--40下,早、中、晚各推一回。这样推了两天,左小腿的疼痛逐渐消失了,走路也慢慢自如了。再推摩两天,左小腿完全好了。 我若去医院就医,对我左小腿疼痛茫然的医生,只好采取照光或扫瞄等方法,用了几百元或几千元钱,不一定好得这么快。 对于身体外部疼痛,除了采取“阿是穴”自治法,还可以采用“拉筋”自治法,即使疼痛部位舒筋、拉筋,一下子不要过猛,逐步舒筋、拉筋,坚持几天,疼痛慢慢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