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极清新 于 2016-6-13 08:34 编辑
太极拳运动祛病保健最终是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来实现的,这就是太极拳运动祛病保健的本质。 太极拳锻炼过程中,肢体的运动会促进气血的贯通,及气血阴阳的调整。例如肩背部的督脉,胸腹部的任脉,腰部的带脉,上肢的三阳脉,下肢的三阴脉都与肢体的运动和调整有关。太极拳锻炼时对周身各部位都有明确的要求,如提顶、含胸、拔背、裹裆、溜臀、松肩、坠肘、舒掌、展指等等,总的要求是“中正安舒”四个字。 “中正安舒”这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好像它只是对外形的描写,实际上它是里外合一的高度表现。中正首先是指身型中正,即悬顶正容、含胸拔背、尾闾正中,松胯落腰,敛臀裹裆的综合表现。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要求,保持一定的正确身型。安舒就是安泰自然、舒展大方,即神态安祥,动作纯朴。完成动作时,肢体在保持松的原则下尽量舒展开来,外观美观大方,没有局促之感。 要做到中正安舒,需要重视架子的一招一式和头、颈、胸、背、腰、胯、膝、肩、肘、腕、足任何一个动作的要求。在学习中不断模仿、纠正、加深体会,建立起正确的动力定型,并形成习惯。同时要在正确姿势的前提下,从放松入手,进而寻找动作意识,掌握刚柔、松紧的节奏,以技法的意念塑造动作的优美造型。在运动过程中要处处把握住其运动要领。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必然会做到中正安舒。中正安舒做到了,人体的经络气血必然畅通,阴阳必然平衡,就能达到健身养生疗病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