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浮山松 于 2021-11-20 08:06 编辑
浮山凤凰展翅飞 ——从浮山诗社采风活动看太浮镇文化兴镇强镇建设 图文/浮山松 鸡窝里飞出金凤凰。这是一个美好的神话。但在临澧县太浮镇,如今却变成了精彩的现实。在太浮山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泥水里,从稻田中,走出了一批两脚泥巴,浑身泥香的诗词爱好者、乡土诗人,他们组建了临澧县诗词学会浮山诗社,在镇党委政府文化兴镇强镇战略的引领下,将一个边远偏僻的深山小镇,成功打造成“湖南省诗词之乡”,真正从山窝里飞出了一只诗光闪耀的金凤凰。 11月17日,冬日气暖,浮山诗社的诗词爱好者一行20多人,在叶明玉社长的带领下乘中巴专车,从太浮镇出发,一路欢歌笑语,走上欣赏常德美景,传承红色基因的诗词创作采风参观学习之旅。 太浮镇是千年古镇,座落在石门、临澧、桃源、鼎城四县(区)交界之处的太浮山下,是湘西鄂边区革命根据地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多年来,太浮镇历届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文化兴镇工作,把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大力打造文化兴镇強镇平台,通过创建诗词之乡弘扬中华诗词文化;通过建设湘鄂西苏区太浮山武装斗争烈士陵园传承红色基因文化;通过建设太浮山旅游风景区发展景区旅游文化,从而有效地推进了太浮山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加速了全镇乡村振兴。 太浮镇2016年被湖南省诗词学会授予“湖南省诗词之乡”,2019年常德市老年大学、市教育局授予“太浮社区终身教育品牌项目”。浮山诗社从最初10多人已发展到50多人,其中农民会员占70%。已有中华诗词会员5人,省市级会员25人。近两年,在中华、湖南、常德诗词期刊上发表诗词作品300多首。目前正努力向打造《中华诗词之乡》大步迈进。 为广泛传承红色基因文化,太浮镇在建设完善太浮山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后,2020年又组织专门机构,从诗社抽调夏应运、原野、舒中一等骨干人员,广泛收集整理太浮山地区革命斗争红色经典故事。最近,一本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太浮山红色历史故事》已经出版发行。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注入了生机与动力。 为发展景区旅游文化,太浮镇自2008年起,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以太浮山“山、峰、溪、湖、鹤、田”等特色资源为依托,打开了太浮山旅游开发大门,开始建设临澧县太浮山生态旅游区,至2019年底,成功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如今正全力打造“浮山福地”品牌,构建“红色+绿色”全域旅游新格局,极大地增强了太浮镇发展后劲,使太浮山逐步由绿水青山,变成了“红色+绿色”的金山银山。 这次学习采风活动,虽然由诗社自发组织,但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镇政府不仅提供了相应的后勤保障支持,党委书记江来思,镇长肖锋还亲自为采风诗友们送行,叮咛大家注意安全,预祝采风活动圆满成功。临澧县诗词学会夏应运、张显全、郑瓦卡三位副会长,以及几位从太浮山走出去的中华诗词会员也应邀出席了此次活动。 采风活动首先是走进大美常德,参观独立于世界威尼斯纪录鳌头的《中国常德诗墙》,诗墙是一座当代的露天博物馆,全长 3000米,刻诗1200余首,刻嵌中外壁画 43幅。诗墙以时空交汇、纵横结合的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完美和谐。侧重于历代题咏常德诗词,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又着眼全国,同时荟萃了当代中国书画艺术佳作。大家走在诗墙下,陶醉在诗海中,情不自禁地为中华诗词文化,为宏伟的诗墙而感叹赞美。不少人员在参观学习时就吟出了自己的诗词。 参观学习的第二站是游览"水上天堂"柳叶湖,柳叶湖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湖南常德古城东北,总面积16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1.8平方公里,集山、水、田园、城四位一体,被誉为"中国城市第一湖。大家兴高采烈的走在景区长堤环湖风光带上,只见湖面如镜,堤柳似诗,诗屏若画;闻鸟语,听诗音,赏鹤舞,观摩轮,心怡神旷。激情荡漾的流连于柳叶诗韵,驻足在司马楼台,心中诗潮涌动,仿佛聆听到刘司马当年吟诵的竹枝声音。 最后,大家走进了赵必振研究基地参观学习,研究基地设在鼎城区红烨山庄内。赵必振是中国译介马克思主义第一人,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中国早期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里还开辟了党史红色教育展室。大家通过参观学习,看到了常德这块中国早期革命的策源地,所哺育出来的一大批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纷纷表示要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通过这次学习采风,让大家对大美常德有了更一进步地了解和认识,饱尝了一次诗词创作源泉的大餐。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决心积极用诗词讴歌新时代,传播正能量,助力文化兴镇强县。
活动结束当晚诗社就收到了10多名采风诗友30多首诗词作品。特别是农民会员汤先华,一人交诗稿6首,如《柳叶湖》:“临登司马望前川,欲写湖光下笔难。为觅新词一二首,心随潮浪到天边。”每首诗词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充满着对祖国和生活的热爱,深受诗友们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