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最后由杨支埃2021.11.25.23.32编辑
导语:193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会见了长期受人尊敬的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在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巧合的是,许多同时期的日本人都认为毛泽东是中国最有才华的战略家。不久,“西安事变”爆发了。在这一时期,毛泽东表现出了他无可比拟的预测、领导和控制时局的能力,这就是毛泽东作为战略家的伟大之处。
西安事变前后的毛泽东
1. 预测时势:毛泽东首先提出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是抗日
在1917年,年仅24岁的毛泽东就显露出了他作为战略家的才能,这真是不可思议。当时,日本大隈重信内阁即将改组的消息传到了中国。许多人天真地希望日本在他下台后改善对华政策。然而,7月,毛泽东在给同班同学萧先生的信中强烈主张,中日两国将在20年内爆发一场战争,并提出中国人应该加强自己的力量来抵御日本。
19年后,毛泽东对来访的美国记者斯诺说,当时中国人民最根本的问题是抗日。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中日民族矛盾已经取代了国共矛盾,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从战略家的角度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而且是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人民的敌人。因此,抗日战争的未来是“日本输,中国赢”;中国取胜的战略方针,是大规模运动战,局部阵地战为辅。
你知道,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输掉了每一场战争,步步后退。国民党政府在淞沪战役中投入70多万兵力,以守住上海,最终击溃了整条战线。从那以后,亡国论长期笼罩着全国。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毛泽东能够对当前形势作出如此先进而准确的预测。毛泽东的战略眼光超越了当时的一切杰出人物,是非常了不起的。
西安事变前后的蒋介石
2. 领导当前形势:毛泽东直接领导了东北陆军和十七路军的工作
当毛泽东准确地预测了现在的形势,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把现在的形势引向好的方向。你知道,目前的形势应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你不能等待和依赖任何人。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目前严重恶化的局势引向好的方向。在这方面,毛泽东显示了他作为战略家的才能。
从对红军和根据地的五次“围剿”开始,蒋介石就决心实行“先安定后冲出去”的方针。他迫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进行了几万里的长征,把红军赶到了西北。他不愿意继续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疯狂包围和镇压。
在这种情况下,设法团结东北军队和十七路军,这项工作是由毛泽东亲自领导。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比如高富源的释放,放东北军团的指挥官回洛川,毛泽东最初与东北达成秘密协议,军队和十七路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开始形成一个新模式的“共抗侵略,相互贸易和相互派代表商讨”。
毛泽东与张学良、杨虎城等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深深打动了他们,使东北陆军和第十七路军成为红军的朋友,并实施了全面抗日计划。形成了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的新局面。西安事变的始作俑者张学良、杨虎城
3.控制时局:毛泽东软硬兼施,达到了“逼蒋抗日”的目的
1936年5月5日,毛泽东、朱德共同向南京政府和各党派、各组织发表《停战讨论一致抗日供电》,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停止陕、甘肃、山西的内战。双方互相派代表讨论具体的抗日救国措施。在权力传递过程中,他没有提到“攻打和反对蒋介石”的口号,将蒋介石的称号由“蒋贼”改为“蒋氏”,这在全国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6月20日,中共中央与国民党举行直接对话,发表了给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提出,只要你立即停止进攻红军和苏区立即动员全国抗击日本,我们愿全力协助你们,与你们密切合作。8月,毛泽东又提出,不提“抗日一定要反对蒋介石”的口号,而要在统一战线下反对卖国贼。
毛泽东迅速将“抗日蒋介石”的政策调整为“逼蒋介石抗日”。他建议南京内外国民党各派作为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继续进行停战谈判,邀请蒋介石抗日。“他不攻,我不打”,“他攻,我坚决打,争取和平”,在抗日行进的道路上,如果遇到蒋介石的部队和其他部队,实行“以礼相待”的方针。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与南京政府重要军政官员宋子文直接合作,为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辩护;他还写信给宋庆龄、蔡元培等爱国领袖,对他们的爱国行为表示钦佩和赞扬;他还试图联系李宗仁、白崇禧等地方势力,争取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理解和支持。在此期间,毛泽东还进一步加强了张学良、杨虎城的工作。
“两广事变”后,蒋介石认为毛泽东的努力和建议是软弱和虚伪的。他调动十多个师向西北进攻,包围镇压红军。他想给红军造成重大损失,然后来到谈判桌前,与中国共产党谈判条件。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彭德怀、周恩来夺取了山城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的进攻,打击了国民党当局的嚣张气节,把他们赶回谈判桌,有效地促进了“逼蒋抗日”目标的实现。
西安事变期间的周恩来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加紧动员30万兵力,准备“围剿红军”。与原西北敌总司令蒋鼎文、陕甘绥宁边区总司令卫立煌、军事政治部副部长陈诚等十几位军政要人一同飞抵西安。迫使张学良、杨虎城率领部队到陕甘前线包围镇压红军。
张学良、杨虎城不能接受蒋介石的胁迫。他们痛哭流涕,“痛骂”蒋介石。蒋介石严厉斥责了他们,张、杨被迫陷入绝境。同时,反日本的高潮和救国运动在西安最终迫使张、杨做出决定并采取军事建议蒋介石于清晨12月12日发动的“西安事变”,震惊了中国和世界。
总结:可以说,“西安事变”的爆发和和平解决,促成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的转变,结束了十年内战的错误政策,达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共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西安事变是民族抗日战争的真正开端。这一切从根本上说,都是军事家毛泽东的军事家战略优秀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