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yw.loupanwang.cn/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411/07/094555nkohorwz3k3zpmr2.jpg)
寻访古代澧州书院遗迹(原创九)
于乾松
3.培养经世致用、德高品厚的人才,是古代澧州书院的基本宗旨。 古人教子读书,大多是私塾形式,或是殷实人家自请塾师在家里教授子女,或是家族延请,本族子弟均可就读。而书院的兴起,则为人们提供了另外的一种从教就读的形式。澧水流域的书院,自唐代至清末,无论是各县的书院还是州本部的书院,都有着极为明确的办学目的和宗旨。如车渚书院在明正德十三(1518)年重建后,梁宝(明弘治己酉科即1489年举人)写了一篇《重修车渚书院记》,就书院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是如此描述的:“由此聚生徒以考德问业,时祭祀以崇德象贤,吾乡后进,拜瞻盼仰之余,论时尚友,其所以感发兴起,励先生之志节以驯造。夫孔孟醇全,亦升高行远之渐,不犹愈于置里闬之先哲而躐等,欲速以为贤也哉。”这就是说,澧州学子有了车渚书院,即可以“考德问业”、“崇德象贤”,又可以在车武子精神的熏陶激励下“论时尚友”、“感发兴起”, 深造甚至超越成具有武子志节式的贤俊之才。 因此,一些有识之士曾经高度概括澧州书院的基本宗旨为:一是 “尊楷范而励清修,缅想画粥断齑之志;敦诗书而隆雅化,追忆先忧后乐之怀。”这是清代湖南学政吴嗣富在为《重建范文正公祠记》中说的,其大致意思是说书院的学子们要尊崇范仲淹等先贤刻苦攻读时所立下的雄心壮志,不断全面提升自己,以养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二是“耸人心而激士气,俾强于为善”、“ 国家化民成俗”。即要通过书院去培养经世致用、德高品厚的人才,让他们为善的思想、善行的举动去影响、教化社会和人民大众,并让高尚的情操逐步成为人们的习俗。三是学子们要“笃志好学,切磋讲贯,绍文正之事业”、“ 勿但以此为操科甲之左券”,不要把书院作为“ 猎取荣利之场”。清乾隆年间的澧州知州方维祺在《澧阳书院落成记》里,曾经期待指出:“而尤企州人士思其艰,图其实,慎厥终,以惟其初,毋务为虚文而怠以中止。”
![](http://zyw.loupanwang.cn/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411/07/094555nkohorwz3k3zpmr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