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于乾松 于 2014-11-8 08:38 编辑
南下干部到达常德建立新的党政军机构纪实(原创三)
接管旧政权 建立新政权 根据中共中央中南局及中共湖南省委下达的《要把反革命统治的湖南变为人民统治的湖南》的总方针、总任务,南下干部到达常德后,地委把接管建政作为打开新区局面的首要工作任务来抓。1949年8月10日,地委对各县市发出第一个正式文件《地委对目前几项主要工作的指示信》,对如何接收旧政权,提出了总方针、总任务,对接管工作的政策、作法、步骤,都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根据地委指示精神,8月上旬,专署派出秘书室主任程焕星、专署建设科科长赵步贞,去澧县接收了国民党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各县市的旧政权接收分两种情况进行:
一、比较完整地接收。和平接收的条件是:旧政权人员起义或没有逃脱,档案、资财比较齐全。和平接收的方针是:迅速接收,一面接收,一面工作。这类县市有:澧县、临澧、安乡、常德县、津市市、常德市及当时属益阳地区的汉寿县。接收的方法是:南下班子到县后,首先与旧县政府的县长、秘书谈一次话,肯定他们没有逃跑、安定秩序、准备移交等方面的成绩,指出旧政权的反动性质,指明他们的出路。谈话后,干部进入县府,贴出布告,正式宣布人民政府成立,并召集所有旧职员及工友开会,宣布新政府对旧职人员和工友的政策,除罪大恶极的人以外,凡下决心改造自己,愿为人民服务的,可根据工作需要,酌量暂时留下,将来可根据工作成绩正式量才录用。到时不录用,也给予学习机会,或发给路费回家生产。凡暂时录用人员,根据工作成绩,看其生活状况,技术高低,每月酌量发给80—120斤大米的生活维持费(邮电、学校、工厂可发150-300斤)。开会之后,原县长即搬出县政府,然后按各系统分头接收。
二、不完整地接收。即县政府人员大部分已逃跑,档案、资财也不齐全的县,采用边工作边接收的方法。这类县有石门、桃源、慈利、华容、南县。这些县首先找到没有逃跑的人,通过他们争取逃跑的人回来。明确宣布对逃跑人员的政策:如果很快回来,第一是保证其生命财产安全,第二是能够录用的分别量才录用,或给以学习机会或遣散回家,否则将来捉到了就要按俘虏对待。在开始接收和做这些人工作的同时,即宣布人民政府成立,发号施令,安定人心,进行工作。
常德地区专员公署正式成立的时间及主要负责人是:常德地区专员公署,南下途中成立,专员王含馥,副专员孙云英。各县、市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及主要负责人是:澧县,8月5日,县长李志刚;石门,8月5日,县长康日新;常德市,8月5日,市长赵墨轩;临澧,8月6日,县长丁少元;常德县,8月7日,县长张勇;慈利,8月10日,县长杜梅森;桃源,8月14日,县长李铁峰;津市市,8月15日,市长栗汇川;安乡,8月19日,县长郝义武;南县,8月17日,县长石新山;华容,8月18日,县长赵吉甫;汉寿,8月29日,县长刘亚南。
由于政策好,方法对,接收进展很快,全区县市只用7至10天就接收完毕。接收以后,都分别召开工人、学生、工商界、开明士绅、教职员工等座谈会、群众大会,讲解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号召大家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对专、县的直属单位,由新政府按系统接收。对于县以下的乡、保政权,除收缴枪支弹药外,没有急于接收,只派工作组下去配合部队筹粮,了解情况,开展宣传,稳定人心,待征粮任务完成后,县人民政府才研究划区工作,建立区、乡人民政权,保甲制度则利用了较长一段时间。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到9月15日止,全境已将165个大乡镇划为55个区,建立了中共区委和区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