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9273|回复: 402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7 17: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超球 于 2024-8-30 14:48 编辑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

c2cacbcd0f215f3287a178f1ea45cc5.jpg
    沐浴着午后的阳光,匆匆来到沅江西岸风光带上的,顿感浑身热乎乎起来。   
    要知道,参加老干网宣组织的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党的二十大文件,领会中央领导站在时局最前沿的重要宏论,让人深受教育、壮志云天。我好像看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前景越来越光明、越来越最有希望、越来越让其他民族与国家望尘莫及了!
    这真是:风景这边独好!
    要知道,作为生活在伟大祖国这片安定绿洲上的我们,正越来越感同身受幸福生活的香甜、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中华大地巨变下的美好。早已退休在家的我,看到午后的室外,阳光灿烂,便被吸引着,前往箭杆河边,以便让身子接受“光合作用”,也好顺带坐下来看看书,或者就近欣赏沅江风光。
    要知道,迈步在防洪墙人行道上后,见天高云淡、视野格外开阔,景象也好像比往常更加养眼了,于是乎,我就此放慢脚步,慢慢地欣赏起周围的景致来了。
170901wonzqrx6il6qs0qz.jpg
9877e083bffa103ebe6b9aaff8655bd.jpg
    这里,早已风景如画!
    初冬的阳光,照在地处沅江下游县城
江边,早给这里镀上了融融的温馨。不然,这长长的沅江西岸风光带上,附近的条椅、走道上,怎会坐着、走动着那么多的年老之人,正边享受着大自然恩赐的温暖,边惬意地谈天说地呢。还有,那些跟着好动孩童前追后赶的中老年妇女,怎会敞开了衣襟、笑语吟吟开怀而乐呢。
微信图片_20211206162523.jpg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身暖步健的自己,好像初次来此一样,竟好奇似地,依序地,鉴赏起周围的一切来了。
    你看,这长长的水泥防洪墙,约十多公里长吧。只见它坚挺着,好像斩钉截铁一般,把个有着百万之众的农业大县的这个县城,与宽阔的沅江大河,毫不客气地阻隔开来了。我记起,正是因了1995年冬天,花大力建起的这防洪墙,才使得1996年超历史更高水位的洪水,再也不能在县城范围内横冲直撞了。这真得感谢这届县委的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毫不犹豫、毫不手软、毫不松动的铁腕做法!要不然,那些建在江岸边上的民房、商店以及高楼酒店,怎会轻易地搬迁异地?要不然,洪水过后的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就不会谈《“两桃”现象》了——所谓“两桃”,即同属洞庭湖范围内的桃源
桃江这两县,1995年时的县城都遭超历史水位的洪水淹没过。然而第二年呢,当超前一年更高水位的洪水来袭时,我们桃源因及时修筑了这水泥防洪墙后,安然无恙了!而后者呢,却如前一年那样,依然遭洪水浸泡!幸喜,我们县里的领导,站得高、看得远、执行力强,敢作敢为,造福了百姓!

微信图片_20211206162551.jpg

    也正是因了这防洪墙的保险作用,所以使得我们这县城,自此加快了城镇建设,常住人口由当时的四五万人,随后扩增到了如今的二十多万人!其中,县城内现有的四五万中小学生,就与1995年
常住的人口相当!也正是如此,加上国家经济社会强劲发展的促动,所以使得县城在内涵与外延上,都不断地扩展着。你看如今,宽广厚重的县城,是一条条纵横有序的街道;街道两旁呢,到处是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宽宽的街道上呢,虽然大小车辆越来越多,但因有红绿灯的管控,所以张驰有度、有条不紊地或驰骋或停让着。绿荫的人行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虽有些摩肩接踵,却都“行人靠右”、井然有序的。可以说,如今的县城,无不处处繁华而热闹。
173524g9tx44ianuksctza.jpg

    你看,在这防洪墙的外边,则是宽阔的沅江大河,还有与江河并行的两岸绿荫荫的树林廊道。这里,与县城街上对比起来,是绝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也就似乎是一幅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在防洪墙与江岸之间的沅江西岸风光带上,除了晚间有乐队吹拉奏响、中老年妇女跳广场舞外,其余时间便是一片静谧景象。也就是说,紧贴着防洪墙而去、依着江岸而建的,是一条或宽或窄的人行大道。大道上,凡宽敞的平地之处,都有亭台楼阁伫立其间。大道的中间一线,有着一排排四季常青的绿树、中空节直的竹子,还有花木林带呢。这些,即使冰天雪地之时,也是一片青枝绿叶景象,似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若逢适当时节,像道中的桂花树,就会散发出浓郁的芬芳;玉兰树开花了,圣洁的花色与香味,会引来姑娘们的倩影与欢歌笑语。在绿树与青竹之间,还安有条椅、睡石,建有凉亭。临江岸边,要么有类似木料纹状的新式材料做的护栏,要么就是用万年青做栅栏。在这护栏栅栏下边呢,除了水边廊桥外,就是我们的母亲河——两里路宽的沅江了。

微信图片_20211206162540.jpg

    你看,在这被电站大坝拦住了的江面上,虽然“漫江碧透”,却不见“鱼翔浅底”。为何?只因这深深的江水,掩盖了水下游来游去的鱼儿。不然,在水边廊桥上,怎会坐着众多“放长线钓大鱼”之人,正
悠闲地观察着鱼儿在否拖动丝一般的长线,难道他们都是痴汉呆子么?眼光越过这碧波荡漾的江水,放眼东边的对岸,首先看到的是叫“双洲”的地方,最后远眺到的是双洲那边的东边河,以及那东边河上的江景与座座楼宇。
微信图片_20211206162648.jpg

    你看,江面上的这双洲,是由几乎紧贴在一起、一大一小的两个江中之洲组成,故曰“双洲”。每当沅江发大水奔腾到这里时,滚滚洪流便被迫因双洲而一分为二开来,然后在被隔离三公里远后,才在洲尾重新合二而一了。这两水之间的双洲之上,在温饱不足的过去,曾住着一百多户人家。洲上,土地肥沃,盛产棉花、花生和芝麻等经济作物,老百姓靠政府配给的统销粮,日子也还过得比江边周围农村人的生活好一些。所以这里的女孩子一般是不愿嫁出来的。而后来呢,周边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了,加上年年上涨着的洪水侵袭洲上的房屋,他们便按照政府在县城街道上提供的优惠政策,而搬离了这祖居地。电站大坝完工后,政府又投巨资,把这江上双洲,改造成了沅江两河拱托之上的双洲文化
体育公园了!正是因了这公园的建成,才使得人们节假日或休闲时光里,要么经电站大坝开车而来,要么从电站大坝或大桥上徒步前来。人们在此散步、聚会、游玩、打球、休息、观看两岸风景,或带小孩进入游乐场蹦跳,快意舒畅呢。一句话,几平方公里的这公园,能供众多的游人来此,尽兴尽意地赏玩呢。
微信图片_20211206162616.jpg

    你看,在这电站大坝与沅水大桥之间,三公里多长的横断面上,今天显得比往常更漂亮了。从防洪墙边开始,放眼望去,风景处处,无不让人感到欣欣然起来。在这长长的防洪墙上,沿线还建了几座像“红军码头”等的城楼。城楼底下,是出入防洪墙的门洞。城楼上面呢,都有十多根红红的圆柱,支撑着楼中供人休憩与赏景的空间。城楼顶上呢,檐牙高啄,给人一种古色古香、古箭楼之美。在防洪墙临江的墙面上,已成了会说话的画面墙。这墙面,似闻名遐迩的常德诗墙一样,分别刻有自古以来咏唱桃源山水的
诗词代表作、本地发生的有代表性的名人佚事、出土文物的代表性塑品,以及醇厚风土人情的例举画作,还有自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以来,这里为国为民作出奉献牺牲的革命先驱先烈的雕像,等等。紧贴这防洪墙而建的,就是笔者对此依依不舍、名叫沅江西岸风光带的新建景点,或叫沿江的文化公园了!它从沅江支流的延溪河里头,一直上行到尧河那头,不下二十公里长!通过这电站大坝与沅江大桥,一起携手横跨双洲与两河,使得这沅江的西岸与东岸、这县城的一江四区,不仅恰到好处地融为了一体,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与交流,而且促进了两岸的经济发展、城区建设与社会的同频共振。就说沅江东岸吧,自电站大坝建成通车后,其城镇街道的建设、房地产业的兴盛、经济的提速,以及当地菜农的出路,也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微信图片_20211206162533.jpg

    你看,这里的风景真好!在这沿江的风光带上,无论何时,都在演奏着一首首和美温馨的赞美诗。比如炎热夏天的夜晚吧,三五成群
人们,或嘻嘻哈哈的青年人,总是顶着树上放射下来的树影灯光、看着墙上五颜六色的霓虹光芒、踏着地上星星点点灯饰的路标,边散着步,边享受着清凉江风带来的舒适气息。春秋季节,温暖如春时,傍晚来临后,这里便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比较集中的休闲场所。冬天的节假日呢,只要冬阳高照,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纷纷来此,或分享温柔的阳光,或集聚一起高谈阔论,或一展歌喉畅抒心境,或边切磋边翩翩起舞的女人们,还有带着老人儿童来游玩的人们。要清楚,在寒冷的冬天来此,或享受温暖的阳光,或欣赏常青绿树带来的希望,或分享孔雀蓝江水审美世界带来惬意的人们,已是越来越多的了。
微信图片_20211206162608.jpg

    你看,眼前的这沅江大河,多宽阔、多碧蓝、多迷人啊!我知道,
沅江,来自贵州黔南自治州那里,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上千公里后,才途经这里。千万年来,她滋养了沿途两岸贫瘠的大地,孕育了这个流域的生命和希望。所以,她是我们这里名副其实的母亲河!然而,她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一旦山洪暴发,柔弱的她,也奈何不了桀骜不驯的洪水猛兽。所以,有史以来,这泛滥成灾的江上洪水,常常带给了沿江人们不尽的痛苦灾难。在家时,常听老人讲,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那年夏天,沅江发大水时,不仅淹没了沿江平区的土地,而且把上中游冲毁的房屋与木排,以及祸害的生命,冲得满河漂流。还害得沿岸的人们,流离失所、十室九空。1954年农历六月上旬,刚有记忆力的我,亲眼所见,沅江暴发了一次特大洪水。虽然没听说过去的那些惨状,可自己亲身感受到,我的父老乡亲,日子因此过得紧巴巴的了。在我的印象中,当时四五十岁的人,都像如今七老八十的人了。不过,经历这次洪灾后,虽然国力贫乏,可党和政府却调兵遣将,整治山河了。在我儿时的印象中,曾耳闻目睹,先是我们省在洪灾过后的1954年冬,调集80万农民大军,抗严寒化冰雪,突击治理了洞庭湖水患;随后是我们县里,在1955年、1956年几年内,每年调集数十万劳力,突击修筑了我等家乡的几个堤垸,从而缓解了洪灾带来的生存压力。再随后,即使大旱三年、吃食堂特别困苦时期,冬修水利之事,也一直坚持大修大干。这以后,又是党和政府统一协调,在这沅江大河支流之上,下大力修起了发电站或拦水大坝,还有数千座大小水库,从而减轻了母亲河上游来的危害。与此同时,又在这千公里沿江之上,先后建起了像东江、凤滩、五强溪,还有我们这里的凌津滩和桃源等25座电站大坝,从而大大缓解了洪峰带来的严重灾害。除此外,还因势利导,适时调节,择机蓄水,水多时发电,水少时抗旱,变水为宝,为我所用。如此一来,不仅水旱灾害发生率越来越少,而且整个沅江流域也变得越来越漂亮迷人了。眼前的沅江风光带,便是奇葩之一!
微信图片_20211206162623.jpg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记起这沅江的苦难辉煌,看着驰骋在电站大坝上来往穿梭的车辆和行人,远望沅水大桥上那些来来去去的大大小小车子,还有江上双洲那些移动的小车和游人,以及发电站底部冲出的翻着浪花的滚滚清流,我的心情有些激动起来了。
    我很感慨。这沧桑的沅江,幸喜今天遇上了好时代!要不,怎会有眼前这迷人的风光?怎会有阳光沐浴下丰衣足食、溢满自豪情怀的人们?这七十多年来,从地方的巨变,到我们的衣食无忧、自由美满
生活,完全是靠了一心为了民族复兴、为了人民翻身幸福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啊!
    我很兴奋!随着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万众一心的人民,在逐渐明了我们党“过去是怎么走过来的,未来应该怎么走”的深刻道理后,观成败、鉴是非、知兴替、明规律,就会更自觉地跟着党奋勇前进!这也就叫在新时代的今天,“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了吧!如此,知所从来、方明所往的我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开创美好未来的!

微信图片_20211206162636.jpg

    我很自豪。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无敌于天下,风景这边独好!随着祖国的兴旺发达,沅江风光带这里,也将更加令人流连忘返!
    眼见晚霞燃烧、华灯初上,我只得赶忙穿上被阳光晒热了的衣服,心满意足地离开这沅江风光带,回家吃晚饭,准备看鼓舞人心的新闻联播等电视去了。


微信图片_20211206162707.jpg

  
微信图片_20231026122222.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7 18:32: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赏佳作观美拍!为老师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7 18: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18: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21-12-7 18:34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18: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玉莲 发表于 2021-12-7 18:32
赏佳作观美拍!为老师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18: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玉莲 发表于 2021-12-7 18:32
赏佳作观美拍!为老师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8 06: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的上乘佳作!加精,置顶,推荐正扬网首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8 07:08: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精品佳作!好文章!学习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08: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先金 发表于 2021-12-8 06:59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的上乘佳作!加精,置顶,推荐正扬网首页!

感谢毛秘您的鼓励!
祝福您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08: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仕先 发表于 2021-12-8 07:08
拜读老师精品佳作!好文章!学习欣赏点赞!

谢谢您的高评!
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07:23 , Processed in 0.03966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