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河堂 于 2014-11-12 06:42 编辑
澧州毛氏合谱续修编辑操典
2012年 4月 24 日 全体领修编修人会议通过
澧州毛氏合谱续修工作,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在各地各姓联宗合谱蔚成大气候的民俗洪流中,由我氏有识之士首倡,经过长期酝酿、广泛咨询、全面准备,在逾百年来几度合修、分修的基础上,合全族之力,举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合谱续修活动。目前,采集丁口、旧谱整理工作已基本结束,正式进入了谱稿审理编辑阶段。根据总部和各支族编修人员提议和编修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岗位责任制,现制订如下操作典章。 一、关于谱书的定名、规格、族徽、堂号 书名:澧州毛氏族谱 (1143-2013) 规格:大十六开白纸 族徽:采用《中华毛氏通书》之毛氏族徽。 堂号:西河堂。这是周武王分封“毛国”于西河的毛氏大堂号(有的支族原有的分堂号可以在分卷中保留)。 二、关于合谱续修的范围、原则 (一)本届合谱续修的范围:凡自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毛大经公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落籍澧阳军州东关外响水桥(今多安桥)丹凤溪(今凤凰林小区)以来繁衍的子孙(迄今已35-37代)均属合谱之列。然因时代久远,迁徙频繁,支系甚众,畛域尤广,实难尽数统列。迨我迁澧始祖大经公繁衍至第八代时,我族嫡祖 “毛氏五甫”赫然著称湘鄂。本次参加续修的是山甫(长房祖)、荣甫(二房祖)和德甫(四房祖)三大世系(即原居澧县、津市、石门、临澧、鼎城及湖北公安、松滋、巴东、建始等区域的宗裔)。还有华甫、奇甫二公之裔未能如愿,有望后人再续。武陵毛氏、子良坪毛氏系山甫公后裔,均在近年已修新谱。这次采取总谱合、分谱分的原则求得统一。故本次合谱续修实为自清乾隆十八年(1753)以来范围、规模上最大的一次。 (二)本次合谱续修的原则:对上述三大世系的族贤宗亲,广泛倡导,全面发动,自愿加入,自力加入(含人力、财力),力求做到全面、准确、真实、无漏,融成合族皆欢、举族皆乐的大好结局。 三、编辑原则 (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既重视历史史料,又突出时代精神。 (二)编辑突出族谱特点,设首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首卷以文史性、综合性、整体性、科学性、时代性为特点,把国史、方志、族谱有机融合,发掘毛氏的历史文化、毛氏精神,真实记录当今毛氏贤能的业绩,以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理清澧州毛氏源流、梳理支系脉络,注明徙居现状,述介本届合谱续修过程及概况,沟通族亲,融洽族情,加深族谊,构建和谐,团结报国。 首卷设七编,另设三个附编,编下设节,把本届修谱缘起;当代澧州宗亲;先祖懿德遗绪;历代修谱诏书、文章;本宗源流祠址;族规家训谱序;总冒世系图、录、字辈及附编一律理顺述清。 整理旧谱时,一要注意选优录用,讲究代表性,避免重复(对历代续谱工作人员有记必录);二要注意历届之间,各支之间的平衡,避免歧视现象;三要注明原作中某支某人某身份;四要全面断句标点,择要予以简明注释。其内容包括三、四、五、六编。 展示总冒世系图时,要注明分支去向(即迁居地),使每个宗亲能一目了然地知晓自己的根在哪里。 记述本届续谱实施状况时,一是总部领导班子、工作队伍、支族工作班子均详载;二是对本届合修有贡献的人物,按捐资额排序,照片、传记、业绩做到图文并茂;三是奉署荣誉称号的志士贤达族亲要按实际贡献和原有职位,如实辑录,给予图文并茂的彰显。 对大学生名录、代表人物名录,有相串的采取择其最高一项登录,节约版面,避免重复。 分卷按世系设卷。根据丁口多少,山甫公长房景悠公世系为第二卷;山甫公二房景忠公世系为第三卷;荣甫公景星、景明,德甫公仲材、仲义公世系为第四卷。形式服从内容,科学精心设计,以章、节、目为结构,支族命名尊重历史习惯,但用括号注明现属×市×镇×村(居委会)。 分卷在理清本支系源流,整理重载旧谱,详录本届工作实施状况的前提下,以世系图、世系录为中心,安排重要位置,占据主要篇幅。 (三)整个编辑工作实行共同决策,协调配合。原则上分卷由支族专人专章组稿,总部负责合成。总编与分编要相互协助,相互主动[url=]B[/url]搜集并提供有关资料,力求达成标准划一,内容完整,查阅方便,人人满意。 (四)编辑责任一竿到底,新编入谱的文字、图表、采丁员采丁范围一律签署实名,谁采集,谁编辑,谁校对,谁出差错谁纠正,谁补救,尽量将差错消灭在正式付印之前。一般采用“三校”后正式付印(支族编制草谱后与丁民校对一次,确认无误后交总部;总部按分类规格整理打印草稿,返支族校对一次;总部正式合编成册,再专人校对一次,主编签发正式付印)。 四、世系图、世系录的编辑 (一)世系图(即瓜瓞图)、世系录(即丁口名册)的编辑,依山、荣、德三公为起点组序,图、录对应连接,尽可能做到一图一录。 世系图一律采用横排版,世代次序一律以大经公为第一代,以下类推;纠正把豫章始祖作为第一代的做法。在分段方式上可袭原序,图、录相连接,有老谱的一定要与老谱的先人挂上勾。当时的生丁,现已殁了的,要补记上所殁年、月、日及葬地(或失考)。老谱上先祖下面这次未入谱的,应注明已迁外地×县×乡×村,或不愿入谱、或已断藤(写“止”),德甫公系因老谱遗失,世系图应尽量上溯至已知为止。知派语不知名,可以派语入图。万一查无依据的用“○”代替。山甫、荣甫二公的,有些支系中间亦有断层的,同样用“派语”代之。招赘女、未出嫁女一律入图。 (二)世系录编排:每一代次独立一行,其后注明×字辈,生丁数,分男、女统计(指毛姓的)。从高代到低代,一个代次一个代次的编写完整。每个代次以长幼为序。在编写下一代时,仍坚持长房后裔排前,避免以大欺小。 图、录正文一律用宋体五号字,主丁派名用小三号字;图、录标题用宋体三号字,世系关系辑载用四号字。 分卷中,每个世系的支族、用专页(图片纸)以方便查阅。各支系旧谱仍袭其旧,用横排,修正明显错讹。使用规范的简化字,无漏原作者,并标注断句整理人实名。 世系图的编法:突出以迁澧始祖大经公为起点,自上而下,中间有不清楚的要千方百计补记上,力求完整。德甫公前仍依老谱,后面中间中断时期因老谱遗失,则由下而上追溯至可知最高先祖,以可知最高先祖为起点,即仲材、仲义公,中间用“○”或“派语”连接。 图的排法:仍袭旧谱分排段落,后面只是接上这次新采集丁口至最近新生一代为止,亦可用“望名”。招赘女、未成年女、成年未婚女入世系图。出嫁女、出赘男不入世系图。有新加入的支族,老谱上一时挂不上直接先祖的,按血缘就近挂靠。 录的排法:紧接图下编录,从高到低,一代一代排完整。为体现男女平等,共和国建立后出生的女子一律上谱。 主丁一般记男,紧接下一行写妻称配、继配,妣、继妣,同居而未办理合法手续、又未生子女的不入谱。所生子女记生母名下,先男后女。 招赘女,女列主丁,配称夫,所生子女记生母名下,姓毛的子女入下一代谱,随其父姓的一般不入下一代谱,个别坚持父母兼祧的本人要求的可入下一代谱主丁(注明兼祧)。 女子已出嫁的,子女无姓毛的,不入下一代谱。 毛姓男子出赘的,子女有姓毛的,照常入谱,子女无姓毛的,注明已出赘,不再上谱;其孙子有返回姓毛的,入谱,注明“赘男之孙” 夫妻终身未生,又无过继的,其名后注明“止”。有继子的注明“嗣子”,入下一代主丁。毛姓男子已出嗣的,注明过继××为嗣。 世系录以表格形式填录,共三栏,第一栏填继承属系,即当行主丁为某某之第几子、女,第二栏填主丁名字(单名冠姓),第三栏填丁员基本情况,即:出生年、月、日,文化程度,职业职称职务,主要业绩,居住地,殁去时日,葬地。紧接男丁另起一行,记配偶全名,内容在上六项基础上,要写清所生子、女个数及姓名。记录业绩时,尽可能择要录其突出事迹、社会影响并著作篇名。 五、几种特殊情况的解决办法 (一)这次合谱原则上依老谱为基础,以原有支系为单位采丁、编辑。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情况:一是老谱上先祖的后裔有的外迁,除尽量要求跟踪追踪补齐外,个别少数个人应注明已迁某县、乡、村或“无考” “失考”或“未详”“无法联系”等。二是少数族民上源不清,无法与老谱对接,本次又要求入谱的,应尽力弄清所属支系,以已知最高辈份为其高祖,与相近支系挂靠编辑世系图、录。三是本属本支本房,因居住分散当时漏录的,只要本人有要求,要在谱正式付印前帮助补录编印。 (二)德甫公世系旧谱失传,应尽量往上追溯人物源流,按人物承传关系编辑世系图和世系录。实在无法追溯的以字辈为根据,辑纂传承关系。关于合派并辈,经各个世系代表会商,以最近所生一代与各支比齐,向前推定,即以“家学光世传”的“传”字辈合“衣冠绍祖先”,“秀士承先业”的“先”字辈合为同辈,即大经公之32代。 (三)因交叉居住而多头采丁的,应由丁员现居地采编人员一道采编,“就地一把抓,回来再分录”的原则,将详细精准的资料整理合格,交由原属支族入册,互相保质保量保时完成。 六、把关定稿付印 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都要固定专人专责,层层分房分工,专档把关,实行边编辑、边补录,边与丁民校对,边与分支定稿统稿核准谱文,分次审批付印。校对定稿按谁采编谁校对的原则“三校”定稿。正式成书谱稿经总部人员集体核定,主编签发。 七、关于图表、画像、人物、实物照片的编辑 毛氏先祖遗像一般沿旧谱(史书)图像,所有祠堂图案一律照载不漏。当今人物照、事迹照,采取本人提供、电脑传真、专人实地拍摄等多种途径解决。至于历史遗产实物图(照)片,应尽量多收集,多录用,同时,考虑支族间的平衡。
大经公三十一世孙 士堂 执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