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续二) 谭远辉
一、杨柳依稀古渡头 津市究竟从何时得名,其寓意若何,炎宋以往,史帙阙如。顾名思义,“津”者,渡也;“市”者,贸易之区也。则“津市”应是兴起于渡口码头边的集市。在唐诗中即见含有“津市”二字的诗句,分别为钱起的《送武进韦明府》和李郢的《送李判官》,或曰这是津市地名的最早见证。但经考证认为,此“津市”并不是作为地名的双音节词,所记述的地点也与我们津市不搭界。 固然,在唐代津市这个地方是存在的,但当时不叫“津市”,而叫“澹津”。“澹津”一名出现于戎昱为澧州刺史李泌所作《澧州新城颂》,内有“澹津之墟尚在,天门之垒可辨”语。该《颂》作于唐中叶的建中二年(781),“新城”即为今新洲,在唐代为州城。“天门”即天门郡,是澧州的前身,而“澹津之墟”即为“澹津这个集镇”。这个“澹津”除了津市别无所指。甚至到了清代“澹津”还作为津市的别名偶有出现。龚之茗《延光书院记》中有:“今上御极之六年,清河汤钧右先生以宇内名硕来守是邦……且构(延光)书院于澹津。”延光书院在津市,“澹津”即指津市。如此,津市在唐代应该称“澹津”。原先由大码头往北的街道名为“澹津路”,人们感觉有些奇怪,其实这正是津市古名的传承。津市许多街道的原名都随时代的变迁而改了新名,如衙署街改生产街,关庙街改建设街等,唯有“澹津路”不变,冥冥之中留住的是津市的根。只是现在向北移到了蔡家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