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450|回复: 33

【年俗钩沉】从祭灶习俗看中国古代灶神信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4 06: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祭灶习俗看中国古代灶神信仰
2011年1月26日


063319d22f6dsqcccs1p1s.jpg


      旧时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这两天,是中国北方、南方民间先后祭祀灶神的日子。
      我老家澧水流域特别特别尊重灶神。老家的灶神叫司命嗲嗲或司命菩萨。司命菩萨住在厨房灶脑壳上,尊容颇不雅观,是个破脑壳。人们一日三餐烧火做饭,被熏得黑不溜秋。儿时,我家常年祭祀的神是司命嗲嗲,只要平常稍点有好吃的菜肴,没有不放在灶头上让司命嗲嗲先品尝的。而且年关祭祀的第一个神灵也是司命嗲嗲。腊月二十三这天,司命嗲嗲要上天向玉皇汇报人间善恶。乡亲们将灶台上的东西捡拾干净,灶前灶后打扫整洁,点上锅灯,一边在灶门口烧烟,一边口中念道:“一把稻草一把烟,送你司命上南天。灶前灶后有得罪,玉皇面前多包涵……”




      《常德民俗志》细记载了民间灶神信仰习俗:“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为司灶之神,俗称‘司命菩萨’。传说他受天帝派遣来到人间,监督言行,搜集功过善恶,在腊月二十三上天向天帝汇报。因此,在灶神上天之日,家家户户举行祭祀.以免说坏话。祭时,贴上新灶神像一张,称为替灶神‘换衣’;条形芝麻饴一撮,称为‘皂糖’以糊其口,免说坏话:还有饼、糕、枣、栗、花生、瓜子等素食品。又用黄纸剪马两张,称为‘灶马’,一张焚化,作为灶神上天之乘马;一张粘在灶额上,为迎灶神回宫之马,于除夕时焚化,切稻草一撮,称为‘马草’;粮食一杯,清水一碗,作为马之饲料,然后焚香燃烛烧纸钱,请道士一人,念经,称为‘送司命’,主祭之人为家长,叩头跪拜。晚上,将锅洗净,点清油灯于锅中。称为‘点锅灯’。直到灶神回来为止,因为灶神不在,点锅灯以防耗神捣乱。”又云“旧志载,清同治年间,五祀惟祭灶,其余已停。现在,祀灶亦废。”据我不全面了解,祭灶习俗近几年又在悄然兴起,在农家红白喜事的厨房中偶尔可见,只是没有传统习俗那么烦琐罢了。倒是道观隆重节日中开斋时的祭灶相当的隆重而规范。

063319k8179gf8um8ehtuz.jpg


      灶神的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自然得到了普遍信仰,自汉代以来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十分虔诚,尤其是祭灶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民间灶间设的灶王神位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传说灶神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恶;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回到人间。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因此马虎不得。
      祭祀灶神,是由原始的火崇拜发展起来的一种神祗崇拜。灶神的最早信仰是与灶的自然属性分不开的,而灶的自然属性则是用火烧煮食物。原始人群在长期与大自然搏斗的生活中,学会了使用火,火成了原始人的自然崇拜之一。在原始人氏族群居的生活中,那一堆永不熄灭之火便是他们的灶,因而在原始人那里,火神与灶神是一致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其实神不过是由于人在自己不发达的意识的混乱材料中的反映而创造出来的”。
063318x5fxx7snnsdxh3ym.jpg

      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最老,地位最高,早在夏代就是一位大神。秦代以前,祭灶为国家祀典的“七祀”之一,汉代为大夫“五祀”之一,并且灶神也被人格化,并被赋予新的功能。葛洪《抱朴子·微旨》说:“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一百日也”。也就是说,谁要是得罪了灶神,严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轻微的也要少活一百天。试想,平白无故地丢掉几百日的寿命,这种惩罚实在是让人畏惧。所以,人们如果要祈福禳灾,便要对灶王爷恭恭敬敬。
      灶神的崇拜,从早期的企求降福,到后来的谨盼避祸,曲折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己命运的茫然不解,只能把自己遭遇的各种吉凶祸福托之于神,而灶神不许有怨言、说怪话、发牢骚的种种禁忌,则被统治者加以利用,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种工具。


063316sdlxskszx6ssl22k.jpg
     说起司命嗲嗲这个破脑壳,在家乡还有他秉公言事的一段曲折经历:
      相传,澧州有个姓张的媳妇虐待婆婆,婆婆度日如年。看在眼里的司命嗲嗲,于腊月二十四向玉皇奏禀。玉皇命阎罗王严肃查处,阎罗王只派一个无常。无常变成一个斯文秀才来到人间。岂料,张媳妇的情夫老鼠精早已将情报告诉了她。张媳妇摆酒设宴,请衣着一新的婆婆作陪招待无常,并勾引无常睡了一夜。无常天一亮就回阴曹禀告阎罗,说张氏孝顺,并建议募捐为张媳妇修一座“节孝坊”。阎罗也如实向玉皇禀报报。
      第二年腊月二十四,司命嗲嗲又一次向玉皇奏明真实情况。玉皇大怒,令雷神带电母执法。雷公电母还没动身,那无常就把消息透露给张媳妇。张媳妇立即用重金请道士写颂文拍雷公电母的马屁,并许愿为雷公电母修庙宇塑金身。雷公电母当然非常高兴,在张媳妇家酒足饭饱,正准备回天庭缴旨时,只见司命嗲嗲走下灶头,拦着去路:“两位大神请留步!怎么玩忽职守,颠倒是非,不能如此交差!”
      雷公电母怒火中烧:“小司命,多管闲事,闪开!”
      哪知这司命嗲嗲怒发冲冠:“你们阳奉阴违,贪赃枉法,我要上告玉皇!”
      雷公电母暴跳起来:“好你个小子!”双手一扬,一道闪电,一个霹雳,炸开了司命嗲嗲的天灵盖。幸好这司命也是神仙下凡,当即双手一拍,两半脑壳又合在一起,只因慌乱中没有合得严实,所以留下了破脑壳败相。

063318gzon7cj7qjjsd9jj.jpg



      关于灶神起源,典籍和民间各有说法。
      民间传说中关于灶神由来也有多种版本,较为普遍的是张灶王之说。
      古代张氏兄弟俩,哥是瓦匠,弟是画师。哥哥垒灶手艺高,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威信很高,连邻里的家庭纠纷也请调解。张灶王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张家可乱了套,弟弟只会诗书绘画。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全家老小来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摇曳的烛光中张灶王夫妇的容貌若隐若现,都惊呆了。画师说:“我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哥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大哥知道你们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并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东西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件一传十,十传百,画师把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
063316xwr2dkznwu1ryp7u.jpg

      关于张灶王还有三说:
      1)古时有户穷人,幼子叫张单,父亲瘫疾在床,母亲只得去财主家做工,换点残菜剩羹让张单父子充饥。腊月初,财主家盖新房,财主以浪费太大为由,不准张单母亲带回剩菜剩饭。无奈之中,张单的母亲只好将他的父亲藏在财主家的茅草里,以方便时弄点吃的。不料那茅草突然起火,可怜张单的父亲被活活烧死。张单母亲痛不欲生,只得将骨灰放在灶头上,简设灵位,天天烧香。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张单父亲的生日,张单的母亲还供奉了果品。说来也怪!这天张单做了个梦,梦见父亲被封为了灶神。于是,这个风俗被流传下来,代代相传,至今还流行着。
      2)《酉阳杂俎·诺皋记》中的张单却反其意之。张单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是一个负情浪子,因羞见休妻而钻入灶内,成为灶神。
      3)《封神榜》中的灶王爷姓张叫张魁,灶王奶奶姓高叫高兰英,都是周武王手下的大将,随武王伐纣时,被殷纣的法师作法,驱使蚂蚁咬坏了双腿。后来姜太公封神,考虑他们行走不便,就封到厨房来当灶王。
      民间还说,古时候有一贪官,生性最馋,每天须找美味食用,百姓不堪其扰。后来一位神仙幻变的民女将他掴到锅台上,变成“灶王”,只能看人家吃美食。
      综观有关典籍,也众说纷纭。
      男性说。《事物原会》称,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淮南子·汜论篇》:“炎帝作火而死为灶。”高诱注:炎帝以火德为管理天下,死后以灶神的身份享受祭祀。《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吕氏春秋·孟秋》说“其神祝融”。高诱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曰:“宋无忌之妖,将其入灶也。”《白泽图》:“火之精曰宋无忌。”
      女性说。她既非火神,亦非灶的发明者,而是一位主司厨房烹调事务叫的女神,但姓名不一,或叫先炊,或叫髻,或叫博颊,而博颊又是灶神名苏吉利的妻子。道教称灶君为“昆仑老母”或“云种火老母”、“种火老母元君”。或说祀灶是报“先炊”之德。《仪礼·物牲馈食礼》云:“尸卒食而祭熹爨雍爨。”郑玄注曰:“爨者,老妇之祭。”孔颖达疏曰:“老妇,先炊也。此祭先炊,非祭火神。”先炊即为主持灶以发挥其功能的老妇人。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有相当的地位,比渔猎耕战轻的炊事即自老妇来主持,她们执掌着食品的分配大权。由此可见,祭老妇人,是由母系氏族社会母祖分食的遗迹。《灶王经》说天下灶君,以种火老母为尊。有人认为,这是俗信“灶君奶奶”的由来。《荆楚岁时记》:“灶神名苏吉利。”《玉烛宝典》十二引《灶书》:“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
      还有说灶王蟑螂演变的,虽有些道理,但难免牵强,我不敢苟同,就不赘述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自然崇拜逐渐人格化,而且道教将灶神纳入其神仙系列了。道教中的灶神不只是一个,而是一个神群,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官民之别,有贵贱之分,每个灶神因时因地因职而有别。《灶王经》云:“东方青帝灶君,南方赤帝灶君,西方白帝灶君,北方黑帝灶君,中央黄帝灶君。五方五帝灶君夫人。天厨灵灶神君,地厨神灶神君,曾灶祖灶神君,灶公灶母神君,灶夫灶妇神君,灶子灶孙神君,灶家姊妹媳妇眷属神君,灶下炊涛神女,运火左右将军,进火神母,游火童子,天帝娇男,地常娇女,囱中童子童男童女。”其中“五方五帝灶君”为专门的灶君,“五方游奕灶君”为闲散灶君,“灶子灶孙神君”为家族灶君,“炊涛神女、运火将军、进火神母、游火童子”为灶之衙门,各司其职,连烟囱也有童子存在,保护正常工作。
      洪迈《夷坚乙志·秀州司录厅》记载,一鬼入厨,灶神喝问何干,鬼答逍闲,灶神叱曰:“不得作过!”鬼云不敢。又《夷坚丁志·杨氏灶神》记载,杨氏子不肖,为父所逐,栖身于一破屋中。某夜,一虎闯入,危及杨氏子,杨氏灶神遂驱之,杨氏子转危为安。后来道教吸收了这一信仰,将其视为玉皇大帝的使者,令其常住人家,监察善恶,录人功过,定期上报。

063316xawo8orefh2hewfe.jpg




      灶王既然是神,就必须祭祀,还要念经。
      道教有《灶王经》,道藏收录的《太上洞真安灶经》及《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内容比较玄妙。在网上搜索的民间灶王经大致三种,比较流行的《灶王经》共216句1080个字,还不包括末尾20句100字;《灶王神经》114句,798字,另有偈24句。《灶君降笔文》88句352字。旧时脍炙人口。从形式上看,这些经文三言、四言、五言或七言,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从内容上看,大多是劝善教化,将社会基本道德要求,通过灶王的监督职权,巧妙地教育人们必须信奉灶王,按照灶王的要求去办事做人。 所以民间一般称《灶王经》是“善书”、“宝卷”。
      《灶王经》开篇从经文的来源讲到灶王的职责职权,以及灶王对家人的基本道德要求。经文说,只要你敬灶王,秉真心念真经,将把真经传承下去,你就会光景好,子贵孙荣。读书人名登金榜,种田人五谷丰登,手艺人诸般顺利,生意人买卖兴隆,在家人身体康健,出外人到处安宁,老年人敬灶王眼明脚快,少年人积下阴功。只要你孝父母,敬兄长,亲宗族睦乡邻,行仁义,顾廉耻,安生理,守本分,行善良,你完全没有必要舍近求远烧香,只要你灶王前诚心祷告,灶王将有求必应,万事如意,求名的功名显达,求利的财发万金,驱病的疾病全好,求寿的寿过九旬,求子的生育贵子,连科高升。最后告戒你牢记厨房十戒:不许灶前刮锅响碗,赤身露体,大解小便,涕唾吵闹,指猪骂狗;不许牛马粪破鞋烂底,鸡毛蒜皮推入灶门,烤破衣烤鞋烤脚和妇女及小孩衣服;八不许抛米撒饭,杀鸡宰鸭,吃牛狗肉。记准这厨房十戒,消灾免难,福禄多增。
      如果将此经广传远送,即可登天堂免地狱而不老长生。假若有人不信不传不说,管叫他受贫穷而孤苦伶仃;或见真经不恭不敬,管叫他女有病男受官刑;如果毁谤经典,将暗地里使阴兵斩你灵魂,行善作恶由你自造,降福降祸任我施行。
      民间另一版本的《灶王经》也开门见山地批评了民间居家过日子所存在的不道德的现象,如:打公骂婆,糟踏食物;没理狡三分,得理不让人;离人骨肉,破人婚姻,夺人所爱,施人所忌,妒人所长,讥人所短;嫌贫爱富,借钱如白捡,还钱认丧气;无事生非,无中生有,下井投石;嫖娼聚赌,输打赢要,淫词浪语,酗酒撒泼;为官不义,鱼肉乡里;为商不义,货假价昂,见利忘义,等等。这些行为在当年虽提不到法律制裁的高度,但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按《灶王经》的说法乃是一种罪恶。如有违犯,即被写上恶签,放入“恶罐”,等到年终朝奏玉帝。凡恶罐(贯)满盈者,必当获罪,减福折寿,毁灭造化。
      当然,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一个精神正常的人是不可能相信这些胡言乱语的。
      佛教却认为《灶王经》是伪经
      也因为灶王是道教神仙系列,灶王经也自然地受到了佛教的诋毁和反对,尽管这种排它性不是整个佛门,但也充分体现了外来宗教与本土宗教的不协调性,特别是佛教的包容精神值得质疑。
      有位佛门大师就如此说:“汝皈依佛法僧三宝,欲为父母求寿,当志诚念佛,或念佛经。何得求灶王,念《灶王经》?灶王乃神,去玉皇尚远得很。玉皇去罗汉尚远得很。罗汉去佛尚远得很。汝真真是糊涂虫,不念佛号为父母求寿,念《灶王经》,施《灶王经》。《灶王经》,乃俗流之人所伪造之经。以佛弟子念此种伪造经,即是邪见。然汝以诚心,亦不能说无功德,乃露水一样。念佛功德,则如大江大海。汝不知念佛,亦可怜可悯也。”

063317ommnxx06vvqqoczn.jpg


(源自本人2011年10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荆楚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4 07:36: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毛会长旳沅澧民俗佳作,转发到群里供大家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4 07: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赞佳帖,遥祝冬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4 08: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乡亲们将灶台上的东西捡拾干净,灶前灶后打扫整洁,点上锅灯,一边在灶门口烧烟,一边口中念道:“一把稻草一把烟,送你司命上南天。灶前灶后有得罪,玉皇面前多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4 08: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4 08: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只要不搞迷信还是有所敬畏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4 08: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许灶前刮锅响碗,赤身露体,大解小便,涕唾吵闹,指猪骂狗;不许牛马粪破鞋烂底,鸡毛蒜皮推入灶门,烤破衣烤鞋烤脚和妇女及小孩衣服;八不许抛米撒饭,杀鸡宰鸭,吃牛狗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4 08: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你孝父母,敬兄长,亲宗族睦乡邻,行仁义,顾廉耻,安生理,守本分,行善良,你完全没有必要舍近求远烧香,只要你灶王前诚心祷告,灶王将有求必应,万事如意,求名的功名显达,求利的财发万金,驱病的疾病全好,求寿的寿过九旬,求子的生育贵子,连科高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4 08: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俗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4 08: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赞佳帖,遥祝冬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6:41 , Processed in 0.04462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