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傅启芳 于 2014-11-18 11:41 编辑
毛遂自荐与平原君养士不知士 —读《史记》笔记之十五 (读毛氏谱牒文章,以此拙文助兴)
平原君,名赵胜。是赵武灵王次子,赵惠文王之弟。曾事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三次去相,三次复位。“喜宾客,宾客益至者数千人。”可见他养士之多。 平原君养士虽多,也不过沽名钓誉而已,而且是一位养士不知士者。故未能发挥士者的谋国作用。当邯郸被围时,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救,在门客中挑选了十九位,尚缺一人,不知谁可。门客中有一位毛遂者自荐愿随往楚国,平原君问:先生在我门下几年?毛答:迄今已三年。平原君说:一个贤士生活在世上,就如锥处囊中,其末(锥尖)立见。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左右未有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为也。不同意他去。毛遂又说:我今天才请求装在囊中,如果我早一点被装入囊中,整个锥锋早就露出来了,不只是嚣个锥尖而已。平原君终于同意他随行。其余十九人互以目视,讥笑不语(其实讥笑者多是南郭之辈)。 平原君到达楚国后,与楚王会谈合纵抗秦,从日出谈到日中尚定不下来。毛遂持剑至楚王面前,厉言合纵抗秦大势,晓以利害,说动楚王同意歃血结盟。随后,派春申君领兵赴赵救援,与信陵君所率魏军共同解了邯郸之危,挽救了赵国。 平原君回国后说:我观察过的士人,多说已有千人,少说也数以百计,自以为不会漏掉一个天下难得人才,可现在竟在毛先生身上看漏了。毛先生到楚国,便使赵国地位重于九鼎、大吕(周代庙里的大钟),毛先生以三寸不乱之舌胜过百万大军。我赵胜不敢再来观察评价士人了。自此,奉毛遂为上客。 笔者读了这个故事后认为:仅仅喜士、养士而不知士和用士,无异如子思所言“犬马畜伋”①。 其意是孔子的孙子孔伋被鲁穆公养而不用,他发牢骚说这是把我当狗马一样畜养。用现代时髦话讲,是埋没和浪费人才。平原君在毛遂自荐前就是这样的人。类似平原君者恐非古代独有。 ①引自《孟子·万章篇(下)》:“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