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西北重镇的常德城里,从前流传有一首民谣:“上南门高,下南门低,银子出在河街里。”它诠释了旧时河街里的生意是多么的流金淌银。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作家沈从文在《常德的船》中说:常德“是湘西一个大码头”, 还讲述了“常德沿河的长街,街市上大小各种商铺不下数千家,都与水手有直接关系。杂货店铺专卖船上用件及零用物,可说是它们全为水手而预备的。至如油盐、花纱、牛皮、烟草等等庄号,也可说水手是为它们而有的。此外如茶馆、酒馆和那经营最素朴职业的户口,水手没有它不成,它没水手更不成。”沈从文的这篇文章只点睛了常德的船与沿河长街之间的关系,却没有讲述这条河街里的商业是多么地繁华无比。 今有戴炳辉先生在《昔日大河街》中作了补充。他说:“据历史考证:也就是这千米的大河街,竟能汇集41种行业,云集近200户的富商、巨贾,做到物流通四海,财源聚千万(银元),难怪在很久以前大河街就被民间传说称之为‘银子街’。” 他还补充说:“实际上大河街的‘银子街’ 还应泛指河下聚城旁的‘大舟小艇’。那也是‘产金’‘出银’的‘金土地’呢。” 如今将在穿紫河再现闻名遐迩的昔日大河街、小河街和麻阳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