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188|回复: 4

西藏归来 ·读《西藏佛教发展史略》(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8 19: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2-2-8 19:10 编辑

西藏归来
读《西藏佛教发展史略》(8


得银协巴(噶玛噶举黑帽系第五世活佛).jpg
大宝法王得银协巴(1384—1415)

西藏八王
    西藏八王,是明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分封的三大法王,即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和五大地方之王,即阐化王、护救王、赞善王、辅教王、阐教王的合称。
    一、三大法王
    1、大宝法王
    永乐四年(1406),以为洪武帝后做佛事的名义召噶玛噶举黑帽系活佛第五世得银协巴(1384—1415),原名却贝桑波至南京。五年(1407)春命他在灵谷寺建普渡大斋,为高帝后荐福领天下释教”(简称“大宝法王”)。赐银诰并赐名“如来”(藏译即得银协巴)。其徒亦有数人先后受封为大国师、国师称号。
    2、大乘法王
    永乐十一年(1413),明廷为安抚萨迦派,封尚师昆泽思巴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宣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领天下释教”(简称大乘法王)。尚师是藏语对高级僧侣的尊称。昆泽思巴(1349~1425)为元代帝师之后,永乐八年曾应明廷之召入京,成祖优为款待,居三年,乃有大乘法王之封,这是继大宝法王之后的第二位超越地域的教法王爵,位亦尊显。
    3、大慈法王
    格鲁派是在藏区新起的宗教﹑社会力量,其领袖人物宗喀巴声名远扬,早已引起明廷的注意,曾于永乐六年(1408)﹑十二年(1414)两次遣使征召,第一次宗喀巴因正忙于筹备于次年年初在拉萨举行大祈愿会(即传大招),第二次即十二年则因为他长期患病初愈,未能成行。但于永乐十二年遣其上首弟子释迦也失(1352~1435)为代表晋京。次年,明廷封其为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宣德九年(1434)释迦也失再度入朝,宣宗册封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静般若弘照普慧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大圆道佛”。虚的十年(1435)辞归,卒于途。
大慈法王释迦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是宗喀巴八大弟子之一,曾在明朝永乐年间和宣德年间两次奉旨来朝,接受朝廷封号,从而确立了格鲁派与明朝中央的封授关系
    二、五大地方之王
    1、赞善王
明永乐四年(1406)封河州卫(今甘肃临夏)辖境的喇嘛教领袖著思巴儿监藏为灌顶国师。五年(1407),加封赞善王。洪熙元年(1425)卒,其从子喃葛监藏袭职为赞善王。1445年喃葛监藏长子班丹监锉袭职为赞善王。成化三年(1467)又有塔儿巴坚灿袭封为赞善王。封爵世袭,嘉靖(1522-1566)后仍有使者到北京。
    2、护教王
     明永乐四年(1406),封西藏贡觉(《明史》作“馆觉”)地方喇嘛教领袖宗巴斡即南哥巴藏卜为灌顶国师。次年,加封护教王。十二年(1414),护教王卒,其子嗣爵。其子死后,无嗣,爵绝。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p260:宗巴斡,《明史》成为馆觉僧,馆觉即今西藏昌都东南贡觉县。在《青史》中曾提到得银协巴于1401年云游至馆觉时,他曾供养大量财物。《明史》上说他406年遣使入贡,诏授灌顶国师,并赐诰命。1407年遣使入谢,遂加封为护教王,赐金银诰命,国师如故。1414年,宗巴斡即南哥巴藏卜卒后,明朝又命其从子斡些儿吉刺思巴藏卜嗣为护教王。其人卒后无嗣,其爵遂绝。但万历年间又有护教王进贡的记录,其详已不得知矣。
    3、辅教王
辅教王,思达藏僧。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封后藏萨迦地方僧人南喀雷必坚赞(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封爵世袭,正德(1506-1521年)、嘉靖(1522-1566年)中,仍常有使臣到北京。
    其地视乌斯藏尤远。成祖即位,命僧智光持诏招谕,赐以银币。永乐十一年(1413)封其僧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赐诰印、彩币,数通贡使。杨三保、侯显皆往赐其国,与诸法王等。景泰七年(1456),使来贡,自陈年老,乞令其子喃葛坚粲巴藏卜代。帝从之,封为辅教王,赐诰敕、金印、彩币、袈裟、法器。以灌顶国师葛藏、右觉义桑加巴充正、副使往封。至四川,多雇牛马,任载私物。礼官请治其罪,英宗方复辟,命收其敕书,减供应之半。知成化五年(1469),王卒,命其子喃葛答刂失坚参叭藏卜嗣。六年申旧制,三年一贡,多不过百五十人景泰七年,由四川雅州入。国师以下不许贡。弘治十二年,辅教等四王及长河西宣慰司并时入贡,使者至二千八百余人。礼官以供费不赀,请敕四川守臣遵制遣送,违者却还,从之。历正德、嘉靖世,奉贡不绝。
    4、阐教王
阐教王为止贡噶举僧人。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封西藏止贡寺座主领真巴儿吉监(生卒不详)藏为阐教王。封爵世袭,明嘉靖时(1522-1566年)仍有使臣到北京。
明初在藏族地区一共封了5个王,其中赞善王管辖甘青藏区,护教王管辖原西康地区,阐化王、阐教王、辅教王则均在今前后藏。
    5、阐化王
明朝对西藏帕木竹巴政权首领的封爵。洪武二十一年(1388)封扎巴坚赞(1374-1432,《明史》作吉剌思巴监藏巴藏卜)为“灌顶国师”。永乐元年(1403)遣使进京入贡,永乐四年(1406),封授乌斯藏帕木竹巴的吉剌思巴监藏(1374—1432年)为灌顶国师阐化王,赐印并厚赏。帕木竹巴是西藏封教噶举派中的一支,因创派人为帕木竹巴·多吉杰博(1110—1170年)而得名。元时曾获万户府之封援,为十三万府之一。大司徒普提幢(1302—1364年)时已基本上取萨迦派力量而代之。吉剌思巴监藏为大司徒普提幢之侄孙辈。这一举措改变了元朝以宣政院掌治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并专任萨迦一派的做法,开始以王爵封授各教派僧人,因俗而治 。其后继者终明一朝始终袭封“阐化王”。清崇德八年(1643),其后嗣附清,献明朝敕印。
    明初在藏族地区一共封了5个王,其中赞善王管辖甘青藏区,护教王管辖原西康地区,阐化王、阐教王、辅教王则均在今前后藏。


藏王墓.jpg
西藏行。2021年9月27日,笔者拍摄的藏王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8 19: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8 19:38: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师的精品佳作分享精彩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8 20: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还真要点水平才搞得懂的,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9 10: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160503excjvs1wqxzzcziw.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6 08:53 , Processed in 0.03627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