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70|回复: 2

西藏归来· 读《西藏佛教发展史略》(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15 14: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2-2-15 17:17 编辑

西藏归来
读《西藏佛教发展史略》(9)

宗喀巴大师壁画_副本.jpg
郭耀庭民国初期所绘雍和宫法论殿宗喀巴大师五次示现壁画

宗喀巴生平
    按 王森著《西藏佛教发展史略》,全书十篇,另有两个附录:宗喀巴传论和宗喀巴年谱,因此我的第九篇读书笔记,就是阅读这两篇附录的心得。至此,全书读完,我的“西藏之旅”也就此结束。
    宗喀巴(1357—1419)元末明初宗喀(今青海湟中)人,藏族。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父名鲁木布格,元末官达鲁花赤。幼时,从噶当派僧人顿珠仁钦出家于甲琼寺(在今青海循化)。十六岁进藏深造,住第瓦仅寺(在拉萨西南郊)。先后在前后藏各地投师求法,在噶当、萨迦诸大师指导下,系统学习近二十年,同时为人讲经传教,提倡僧人应持守戒律,颇著声望。明永乐七年(1409)初,在帕竹地方政权及其属下贵族支持下,创大祈愿法会于拉萨,又在拉萨东北汪古尔山建立甘丹寺,正式创立格鲁派。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书。生前将衣钵传给首席弟子贾曹杰·达玛仁钦。圆寂后,由贾曹杰继承法位。后其法嗣在蒙古和硕特部及清朝支持下,使格鲁派逐渐成为在西藏地方执政的教派,并在蒙藏地区广泛流行
    1、7岁在甲琼寺(又译夏琼寺)出家,师从曲杰顿珠仁钦。
    曲杰顿珠仁钦,青海“诸寺之祖”夏琼寺的创建者。藏族。先祖为萨迦家族人。生于日贡地区。出家后赴卫藏,先后在聂塘、纳塘、夏鲁等地求师学法。后返回安多本土,任临洮新寺(或临洮德萨寺,该寺系元代法王八思巴帝师下令所建)堪布。后应邀赴藏,云游诸寺学法。采纳綝洛桑查巴建议,返安多下部建寺,倡戒律。选定古绒流域夏琼崖为寺址,由顿珠僧格为施主,建造了神殿囊热塞康,是为夏琼寺之始,又称泰钦云丹达杰林(意为“大乘功德宏扬寺”)。该寺自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在此出家后而名扬,号称安多诸寺之祖。今甘青大德多出任此寺方丈。
    夏琼寺(又译甲琼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海省化隆县查甫乡,距省会西宁95公里,临平公路南侧15公里处,是化隆县风景区中较著名的宗教文化游览胜地,始建于1349年,为青海最古老的藏佛寺之一,
    2、16岁,即1372年遵师命启程去前后藏深造。1373—1381年,从17岁到25岁,是宗喀巴在前后藏以学习显教经论为主的学习阶段。
    (1)主要师从萨迦派的仁达瓦。
    (2)经论著作:《俱舍论》《集论》《量释论》《戒经》《入中论》等。
    (3)1380—1381,宗喀巴依《俱舍论》《集论》《量释论》《戒经》四论立宗答辩,这说明他对几部有代表性的论已经学习完毕,如果用后来黄教学习制度去比拟,宗喀巴此时(25岁)已达到“格西”的地位。
    3、约在1385年(29岁),宗喀巴在雅垄地区南结拉康从粗墀仁钦受比丘戒。自1385—1392(36岁),为宗喀巴在显教方面,参访师友,研讨疑义,深造自得阶段;在密教方面,是宗喀巴遇机专修,密法学习的完成阶段。
    1388年冬,住第瓦仅寺为僧众讲经。约于此时,宗喀巴改戴黄色僧帽。宗喀巴 所创黄教,藏人称之为格鲁派,是由甘丹寺寺名而来,意为“甘寺派”;又称之为黄帽派,即由于他和他这一派的人戴黄色僧帽而来,内地称之为黄教,是黄帽派的省称。
    (1)说宗喀巴“改戴黄帽”,根据松巴堪布的《佛教史》,原文称这种帽子为“班霞”,即印度人班迪达戴的帽子样式,尖顶、下面二条长带垂于两肩的那种帽子。原为深红色,宗喀巴改用黄色。
    (2)藏传佛教历史上,在宗喀巴之前曾有格瓦饶塞(892—975)和释迦室利跋陀罗(1127—1225)戴过黄色帽子。
    (3)……因此,宗喀巴改戴黄色帽子,意味着他抛弃当时藏僧的红帽,改戴传授戒律的祖师的黄帽,可以说这是和他重视戒律有关的,甚至可以说,在他改变帽子的颜色的时候,就有重整戒规的意思。(p323—324)
    从1390年至1393年,三年之间,宗喀巴用来全部时间学习密法。主要是从布顿(1290—1364)的两个及门弟子却吉贝瓦和琼波雷巴,以及再传弟子怛桑瓦等人学的。
    4、1393年至1399年,37岁—43岁,是宗喀巴的思想体系逐渐形成,同时开始他的宗教社会活动的阶段。
    (1)1395至1396年两年,宗喀巴先后在罗札的卓窝寺,聂地的扎廓寺,从噶丹派中教授派传人南喀坚參和噶丹派中教典派传人却交桑布学习领悟噶丹派教义并在聂地得到卓垄巴所著《菩提道次第》与《圣教次第》两书,这些都为他提供了纲领规格,使他据以形成他自己的佛学思想体系。1398年,在拉顶寺得到一部《中论佛护释》。详读之后,于中观性空义及中观派下清辩、月称二家见解之优劣,获决定见解。到此,宗喀巴的思想成熟,体系形成。
    (2)同时,宗喀巴也开始他的宗教活动。分三个方面:
    第一,提倡并自己严格遵守戒律;
    第二,修复寺庙;
    第三,创立讲经法会。
    5、1400年(44岁)至1409年(53岁),宗喀巴积极进行宗教活动(即所谓“改革喇嘛教”的活动)的阶段。
    一方面,积极撰写出若干部重要著述,同时广为宣传。赶写了8部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菩萨戒品释》《侍师五十颂释》《密宗十四根本戒释》《密宗道次第广论》《辨了不了义论》《建立次第广释》等。
    另一方面,继续前一段的宗教活动。1409年藏历正月初一日至十五日,宗喀巴在拉萨大昭寺主持大祈愿会。各地来参加会的僧众共有万余人,来观光的俗人则有几万人。阐化王扎巴坚參君臣为大会施主。这一次祈愿大会,计议于407年初,正是在扎巴坚參受永乐帝封为阐化王(1406年)之后。请宗喀巴主持,自然有扎巴坚參的用意;宗喀巴能成功地主持这样的大会,他自己也就获得了当时全喇嘛教界第一号人物的地位。会后,宗喀巴在拉萨东50里旺古尔山旁,以帕竹属下贵族仁钦贝、仁钦伦布父子为施主,创建甘丹寺。到此,一个以宗喀巴为首的新教派格鲁派,以甘丹寺为主寺,逐渐形成了。
    6、1410年(54岁)至1419年(63岁),是宗喀巴“名成业就”、更进一步扩大他的影响的阶段,也是他人生的最后阶段。
    (1)1409年十二月三日,宗喀巴作隐语诗,实际含义是宣布自己绍继阿底峡噶丹派之传承。这一点对黄教之骤兴很重要,因为宗喀巴当时的声势已极显赫,又受阐化王的大力支持,他既自认继承噶丹派,则与噶丹派各寺接上更直接的同属一派的关系。此后噶丹派大量寺院多自动改为黄教属寺,对增强黄教势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1414年,明永乐帝又派使者邀请宗喀巴进京,宗喀巴本人此时大病初愈,不胜长途跋涉,遂派弟子释迦也失(1352—1435)代表自己进京。1415年,永乐帝封释迦也失为西佛子大国师,于是宗喀巴又成为明封大国师之师。
    (3)1415年,为阐化王扎巴坚參的弟弟丹萨替寺京俄琐南桑布受比丘戒。
    (4)根敦主巴(1351—1474),即后世所谓第一世达赖喇嘛来谒,遂为宗喀巴弟子。
    (5)1416年,宗喀巴弟子札希贝敦在拉萨西郊建哲蚌寺;释迦也失在拉萨北郊建色拉寺和甘丹寺,三寺奠定了黄教此后发展的稳固基础。
宗喀巴创立的黄教的特点:一是要求教徒必须严格遵守戒律。二是它的有计划、成系统的教学组织。
    P305:总起来看,宗喀巴出身相当于元末官宦人家,自1373年到前后藏各寺游学,很认真地学习了佛学,成绩优异。40岁前后,他的学问形成体系,思想逐渐成熟,开始了在宗教界移风易俗的活动,获得一定成功,成为一时人望。由于当时卫藏社会情况的要求,明封阐化王扎巴坚參对他长期大力支持,公元1409年,创办拉萨大祈愿会,抬高了他的社会地位,使他获得了很大的声望。又在帕竹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几个大寺院,开创了实力强大的黄教教派。影响所及,其他喇嘛教派在他以后也或多或少改变了旧有作风。由于他的努力,使喇嘛教恢复并进一步发挥了为农奴制度服务的作用。至于黄教在他死后,以寺院实力为基础,经过与其它教派的斗争,后来在17/18世纪插手西藏地方行政事务,也丢弃了宗喀巴的一些信条作风,恐非宗喀巴始料所及,历史演变也非一人之所能左右。
IMG_20210930_153312_副本.jpg
再见,西藏!
2021年9月30日下午,贡噶飞机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5 21: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141550jjxff1u9vofjmdj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6 11: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神秘,人向往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7 00:44 , Processed in 0.03605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