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集编撰《毛泽东主席的常德情怀》过程中,我曾于2015年国庆节撰写了《毛泽东和开国大典主持人林伯渠》,今年9月撰写了《笔记:1923年9月毛泽东给林伯渠写信汇报发展湖南国民党组织的情况》。 最近,有幸在线上品读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96年编撰的《毛泽东传》、1993年编撰的《毛泽东年谱》和中央党校1986年编撰的《林伯渠传》等著作。大量信史佐证,在第一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和常德林伯渠两位国共两党高层人物,两位湖南老乡,凝心聚力、互相支持、默契配合,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林伯渠都是中共一大代表。 林伯渠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1月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陈独秀安排他继续留在国民党内工作,他在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整个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3年,毛泽东30岁,林伯渠37岁,两位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国民党员。
1923年1月,林伯渠任国民党本部总务部副部长,协助廖仲恺筹备改组国民党的工作。4月,毛泽东从中国湘区委书记岗位调中共中央,帮助筹备中共三大。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毛泽东当选中央委员,担任中央局秘书;林伯渠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委国民运动委员会委员。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林伯渠和毛泽东中央候补执委,林伯渠任农民部长;毛泽东任国民党上海执行表组织部秘书兼任文书科主任。1925年8月,林伯渠任国民党中央执委、执委常委,直接参加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工作。1925年10月,毛泽东任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召开,林伯渠当选中央执委、执委常委,继任农民部长;毛泽东当选为候补中央执委,任代理宣传部长、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 1926年5月,根据《整理党务案》,毛泽东离开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岗位,出任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6月,林伯渠离开农民部长岗位,后任第六军政委。11月,毛泽东任中共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中国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到会代表亲笔签名,其中有毛泽东、林伯渠(林祖涵)
毛泽东与林伯渠互动组建湖南国民党
人们通常认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夕,国民党是一个大党,共产党是一个小党。但在当时的湖南,情况恰恰相反。1921年8月,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后回到长沙,立即着手组建共产党组织。10月,中共湖南支部成立,毛泽东任书记,成员有何叔衡、易礼容等人。此后湖南共产党组织迅速发展,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如郭亮、陈昌、夏明翰、蒋先云、毛泽民、夏曦、黄静源、杨开慧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加入共产党的。1922年5月,中共湘区委成立,毛泽东任书记。毛泽东以其卓越才干,博得陈独秀的赏识。1923年4 月,毛泽东从中共湘区委调至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帮助筹备中共三大,并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
此时,湖南仅有邱维震一名国民党员。
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由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组成中央局,毛泽东为中央局秘书,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央工作。
此时,国民党元老覃振(常德桃源人),奉命从广州回湖南发展国民党组织,他向时任国民党总务部副部长的林伯渠求援人力支持。林伯渠请毛泽东帮助,毛泽东立马给中共湘区委书记李维汉写了一封信。上世纪八十年代李维汉回忆说,覃振从广东到湖南,拿了毛泽东同志亲笔信给他,要他帮助覃振做恢复国民党组织的工作。中共湘区委按照毛泽东的建议,安排何叔衡、夏曦、刘少奇与覃振、邱维震成立筹备组,开展湖南国民党组织的组建筹备工作。
此后,毛泽东一直挂念这件事情。9月16日,他照中共中央决定和国民党本部总务部副部长林伯渠的委托,回到长沙直接筹建湖南国民党。为便于工作,林伯渠还委任他为国民党中央党部筹备员。但这时,湖南军阀谭延闿和赵恒惕互相争夺湖南省控制权,战事吃紧。9月28日,毛泽东向国民党本部总务部部长彭素民和副部长林伯渠汇报了他在湖南组建国民党的计划:“第一步组织长沙支部;第二步组织常德、衡州及其他可能的支分部;第三步再组织湖南总支部。”还建议委任夏曦为筹备主任。全文如下
伯渠、素民二位同志:
弟十六日到长沙,政局忽又变化。赵于二十三日由平江入省,大张布告恢复省政府;北军一部业已到岳州,前途如何尚难逆料。惟谭军现占优势,长沙以下压湘水而阵,长沙以上则掩有醴陵之半,使北军仅据岳州如前年张福来故事不图进取,则谭赵必议和,而赵仍站不住。
关于本党在湘发展,虽在军事时代仍应努力进行,昨与夏希同志(夏希极能做事,在学生界有力量)商议分三步办法:第一步组织长沙支部;第二步组织常德衡州及其他可能的支分部;第三步再组织湖南总支部。关于长沙支部,现决定即日租定房子成立筹备机关(秘密的),多邀信仰三民主义及有活动能力的人入党,然后开成立会推出候补支部长,呈请本部委任。惟经费极困,机关既立,每月至少须一百元内外,现正邀集热心同志设法捐集应用。在沪时请本部委我以筹备员名义(夏希为筹备主任)以便与各方面接头,请早日寄到为荷!
素民苏中二同志来信并《通信》四份业已收到,当如嘱办理,《通信》稍后或还可以增加销路。《本部公报》请按期寄二份来,以前的并请检一全份见寄。
弟泽东 九月二十八号 此信托人带汉寄上,因检查极厉害,来信请写交毛石山,莫写毛泽东。
毛泽东给国民党本部总务部副部长林伯渠、部长彭素民的汇报信
信中所说谭赵即指谭延闿、赵恒惕二人。“北军”,系指支持赵的北洋军阀吴佩孚的军队。信中所说的夏希,即共产党人夏曦;苏中即国民党总理办公处秘书徐苏中。 毛泽东这封信,不但反映了他本人在筹备改组中国国民党中的作用,同时也充分说明了林伯渠在帮助孙中山改组与复活中国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合作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毛泽东这次回湘,直到年底才离开。他先后在长沙、宁乡、安源等地建立了国民党分部和湖南总支部。后来,湖南成为国民党组织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林伯渠高度赞赏毛泽东主持的宣传工作
1926年5月15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届二中全会,林伯渠在汇报总结国民党中央工作时,欣喜地说: 有一件事可以乐观,那就是本党在海内外的宣传工作很有进步,本党在以前对于指导民众运动的宣传工作不很统一,现在说可以比较的统一了,在深入民众宣传反帝反军阀方面,本党也都可以指导而有成效。 林伯渠赞赏的,正是毛泽东主持的国民党中央宣传工作。 1925年9月,国民党中央候补执委毛泽东从湖南回到广州。
一个月前,著名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刺杀后,林伯渠接替了廖仲恺的工作,出任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央常委,兼理中央秘书处工作。 10月5日,在国民党第111次中央执行委员会议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国民党政府主席、政治委员会主席汪精卫,以政府事繁,难于兼顾宣传部长职务为由,向会议推荐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得到会议通过。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工作8个月,宣传工作生气勃勃,在国共合作史上谱写了反对国共两党共同敌人的新篇章。 此前的宣传工作无计划、不敏捷、不普遍、不规范。 毛泽东10 月7日到任,随即召开第一次会议,提交宣传计划和编纂事宜。决定先组织专人根据已出版的中外文报刊,针对工农商学各界的知识程度,有分别地制订宣传、编纂计划。会议还提请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出通知,今后有关党义的宣传品,都得先交宣传部审查。当时政局动荡造成交通不畅,国民党的一些宣传品几乎仅及广东一省,中央和各地的机关,也限于条件疏于联系。11 月,毛泽东以中央宣传部的名义向国民党中央建议在上海设立交通局,作为中央与各地党的机关联系的部门。国民党中央立即同意这一建议,设立交通局,并由宣传部管理。本是一潭死水的中央宣传部,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工作制度,立即活跃起来。到1926年5月,中央宣传部的工作范围由广东1个省扩大到12个省市。
11 月12 日,在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19 次会议上,毛泽东被推选为国民党二大代表资格审查 委员会委员。 11月27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及各部部长联席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向大会报告的《中国国民党之反奉战争宣传大纲》。12月3日,《政治周报》创刊号、广州《国民新闻》等报刊都以醒目标题转载了《大纲》。《政治周报》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创办的,毛泽东在发刊词中说:“我们现在不能再放任了,我们要开始向他们反攻,‘向反革命派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传’便是《政治周报》的责任。“ 同一天,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代理部长名义,发出《中央宣传部对反奉宣传之通告》,要求全国各地高级党部宜指挥所属全体同志为广大之宣传,引起民众之革命高潮,以夺取国民革命的部分成功进而至于全部成功。《宣传大纲》及《通告》发出之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反奉高潮。 11月23日,林森和张继等在北京西山非法召开所谓一届四中全会,史称西山会议,掀起反苏反共的逆流。为了维护国共合作大局,毛泽东在理论宣传上做出了可贵的努力。11 月27日,由中央执行委员汪精卫 等10人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等5人通电各级党部,指出在北京西山召开的所谓中央全会为非法, 并警告西山会议派“勿持异端,致生纠纷”。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25次会议上,通过了由毛泽东 起草的《中国国民党对全国及海外全体党员革命策略之通告》,《通告》一针见血地指出,西山会议派是在分裂国民党,是叛党行为,并斩钉截铁地表示:“若吾党之革命策略不出于联合苏俄,不以占大多数之农工阶级为基础,不容纳主张农工利益的共产派分子,则革命势力陷入孤立,革命将不能成功。” 1926年1月1日 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2月1日,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编印的《革命》第四期上,发表了国共合作以来毛泽东的第一篇最重要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次年年2月1日出版的《中国农民》和3月13日出版的《中国青年》,都先后转载这篇文章,随后又在广州汕头出单行本。 1926年1月10日,在国民党二大期间,毛泽东亲自编辑了《政治周报》第四期,其中发表他的《国 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等十多篇文章,揭露一切反革命宣传的实质,是“以国民革命指为共产革命,以国民党指为共产党,以国民政府指为共产政府,以国民革命军指为共产军,无非承了帝国主义意旨,制造几个简单名词散布出来,企图打破国民革命中各阶级合作的联合战线”。而且摘发了一组从中央到 地方以及军队国民党组织与个人反对西山会议派的29份文 电。 这些措施严厉批评了西山会议派的言论和行为。 《政治周报》每期发行4万份,在反对西山会议派、维护国共合作、准备北伐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是革命阵营内部一份具有权威性的政治刊物。毛泽东以“润”、“子任”等笔名在该刊发表了不少重要文章。毛泽东主编了前4期,后因忙于筹备召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会后其他工作,同时,毛泽东还兼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届所长,从第5期起,毛泽东交给了茅盾(沈雁冰)、张秋人主编,直至1926年6月5日共办16期。
在国民党二大会议上,毛泽东还作了一大以来的《宣传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宣传决议案》、《宣传报告决议案》和《党报决议案》。国民党二大,毛泽东再次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继续代理宣传部长。林伯渠当选中央执委、执委常务,继任农民部长。 1926年12月,毛泽东还兼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员养成所所长。在此期间,他经常来所讲演《帝国主义》、《共产主义》、《农民运动》等课程。该所学员毕业后,绝大多数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担任政治宣传干部和营、团党代表。 台湾的国民党党史馆展览的毛泽东当年为国民党中央和中央宣传部等领导机构亲笔起草的文件 毛泽东出色的组织才能和显著的工作业绩,理所当然地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 遗憾的是,5月28日,根据国民党《整理党务案》精神,国民党中央执委第29次联席会议通过毛泽东、林伯渠、谭平山三同志的辞职案。
林伯渠鼎力支持毛泽东开展农民运动
毛泽东和林伯渠都是农民的儿子,都为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林伯渠是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他在国民党一大后、二大后都担任农民部长。当时,中共中央虽然也成立了农民部,但工作主要是在国民党的旗帜下进行的。 林伯渠在发动和领导农运时,认真执行孙中山扶助农工的政策和中共农民运动指示,吸收毛泽东、澎湃等从事农运和对农民问题有深刻见解的同志参加农民运动,尽力争取国民党左派的支持与合作,实行国共两党对农民运动领导的有机统一。1924年任国民党第一任农民部长时,林伯渠就聘请彭湃为农民部的秘书,制定了农运发展计划,提出应调查农民生活和土地占有状况,帮助农民建立农民协会和自卫团。后来国民党的农民运动,就是以这个计划为发端的。 推荐毛泽东参加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并鼎力支持毛泽东工作,是林伯渠在国民党中央工作期间的最大贡献。毛泽东在担任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期间,不仅主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班,培养学员1066人,是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总数1520人的百分之七十;而且毛泽东深入开展农民运动调查,撰写了经典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为中国革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农村大革命运动的继续发展。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地址(武昌) 国民党二大后,林伯渠继任农民部长,他首先向国民党中央提出建立农民运动委员会的主张,亲自拟定了该会的组织大纲和拟聘请的委员名单,很快在2月5日得到国民党中央常委的批准。 参加这个委员会的成员,除林伯渠本人以农民部长兼任主席外,还有毛泽东、陈公博、甘乃光、宋子文、肖楚女等8名委员,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共从事农民运动的著名党员。
林伯渠一直十分尊重和倚重毛泽东。
在建党初期,毛泽东虽然首先关注的是工人运动,但也时刻关注着农民运动。1923年4月,湖南水口山矿区工人罢工胜利后,毛泽东派工会领导成员、共产党员刘东轩、谢怀德回到他们的家乡开展农运工作,9月中旬成立了湖南第一个农会——岳北农工会,会员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刘东轩、谢怀德回白果开辟农运时,毛泽东已到广东出席中共三大。参加三大的张国焘回忆说,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一个新问题——农民运动,是“这个农家子弟对于中共极大的贡献”。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毛泽东和谭平山起草的《农民问题决议案》,但他忙于中共中央局工作和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一时也无暇去做。1925年2月至9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养病期间,在韶山组织了卓有成效的农民运动,积累了农运经验。在1926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大上,毛泽东受主席团委托,为会议修改 了《农民运动决议案》。3月10日至17日,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他和邓演达、陈克文向全会提交了《土地问题案》(后改为《农民问题案》)和《对农民宣言案》16日,全会正式通过《对农民的宣言》和《关于农民问题的决议案》。
林伯渠虽然是农民运动委员会的主席,但每次开会都非常尊重各委员的意见,许多有关全国农运的重大战略决策,都先经过集体充分讨论决定,然后再报请国民党中央批准下达。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等当时关于农运的许多正确主张,才得从此以贯彻到全国。
二是为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积极创造条件。
3月19日,代理宣传部长毛泽东被任命为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1924年7月由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已有五届毕业生,共454人。最初的主办人是彭湃。毛泽东接办的是第六届于1926年5月15日正式开课,收有来自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同一天,毛泽东按照《整理党务案》精神,被迫辞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后,依然是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农讲所的工作。
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地址(番禺)
由于第六届学员规模扩大,农讲所的校舍、经费和招生等存在诸多困难,林伯渠为此花过许多心血。农讲所原所址在广州乡贤祠、日新斋、节孝堂等处,农民运动委员会决定增加番禺学宫为农讲所新址。但是,当时不但学宫仍为第二军官学校所占,而且广东大学校长还索要原有乡贤祠等处学生宿舍。经过林伯渠向有关方面多次交涉,农讲所校址的问题才得以解决。当时仅开办费即要六千余元,另外每月经常费(包括办公费、教员薪水、学生活动费)还需要近八千元,而农民部每月的经费总共才有七千余元。在林伯渠的努力下,国民党中央才决定农讲所的经常费由中央财政中拨付。
7月,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为了配合快速推进的北伐战争,第六届农讲所在9月间结束。这些经过毛泽东等的培养教育的学员们分赴各地,直接投身农民运动。绝大多数后来成了各地农运骨干。 《农民问题丛刊》部分
学员听毛泽东讲《农民问题》课程笔记
毛泽东在担任第六届农讲所所长期间,悉心指导学员研究中国革命和农民问题,并带领学员开展农村调查实习。1926年9月,毛泽东把搜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农运的重要文献、农讲所教员对农民问题的专题研究以及学员的调查材料等汇集起来加以审订和修改,编成《农民问题丛刊》出版,其中《农民问题丛刊》部分内容就选自林伯渠担任农民部长期间编辑和出版的《中国农民》月刊、《农民丛书》《农民运动小丛书》等有关农运的刊物与书籍。毛泽东在《农民问题丛刊》发刊词《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丛刊的出版发行,改变了以往研究农民问题资料匮乏的状况,为农讲所学员以及全国各地的农运干部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学习材料,在宣传革命思想、提供政策指导、介绍农运经验和传播知识信息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广东乃至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1926年5月26日,林伯渠被迫辞去农民部长职务后,虽然在第六军担任政委和政治部主任,仍然是国民党中央常委,一直关心农民运动,特别是鼎力支持毛泽东主办武汉讲习所。北伐前,他就曾与毛泽东计议在中国中部创设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年九9月,广州第六届农讲所结束,毛泽东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第一件事就是制定《目前农运计划》,并于11月15日得到中央局批准,决定在武昌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徽章
11月下旬毛泽东赴长江沿线一带考察,联络江西、湖南、湖北诸省国民党省党部,商办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事宜。在去武汉途中经南昌,毛泽东再次与林伯渠筹商此事。林伯渠在11月26日的日记中记载:“晚开会晤润之。归寓已十二时矣”。第二天,他们又一同访问第二军代理军长鲁涤平和该军副党代表李富春,以争取支持。晚上,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宴请林伯渠、毛泽东等。由于毛泽东、林伯渠、李富春多方面地做工作,江西省临时政治委员会29日作出决定:江西省选送150名学员到武昌农讲所,并负担经费一万二千元,即平均每个学员八十元。林伯渠在这天的日记中说:“十一时开十一次政委会,议决农讲经费、农民协会补助费、合作社各案。”林伯渠1926年26日至30日日记(第48、49页)截图
后来,湘、鄂两省选派农讲所学员及所承担的经费,基本上也都是仿照江西的办法。林伯渠、李富春还与毛泽东商量,在武汉组织农讲所筹备处,以龙式农,王礼锡为江西省的筹备员。从湖南农村回武汉后,毛泽东向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提议,将原定只招收湘、鄂、赣三省学员的计划加以扩大,农讲所直接由中央办理,名称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提议得到中央批准。
在讲习所开课之前,为了回答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从1927年1月4日开始,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身分下乡考察农民运动。在戴述人等陪同下,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历时32天,行程七百公里,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瞿秋白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做序,称毛泽东为农民运动王,并受到共产国际推崇。
国内报刊当年刊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班于3月7日开课,学员有来自17个省的739人(学员几乎是前广州六届农民讲习所的总数)。4月4日,先期已开课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补行正式的开学典礼。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为农讲所常务委员。毛泽东负实际主持之责,亲自担任《农民问题》和《农村教育》等主要课程的教学,并作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专题报告。恽代英、方志敏、彭湃、夏明翰等优秀共产党人都曾在这里任教或工作。1927年6月18日,农讲所举行毕业典礼。农讲所培养了一批有马列主义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农民运动的优秀骨干。大多数学生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许多师生参加和领导各地的武装起义,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点击链接阅读毛泽东与主持开国大典的常德林伯渠https://bbs.cdzy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029&extra=
史料主要来源: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96年编纂的《毛泽东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93年编纂的《毛泽东年谱》
中央党校1986年编纂的《林伯渠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