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1882~1913年),别号渔父,桃源人。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为“中国宪政之父”。1904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成立,宋教仁任副会长为第二号人物;1905年,加入同盟会,为第三号人物。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起草了宪法草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8月25日,宋教仁在北京湖广会馆组建成立国民党,并委任为代理理事长(代理孙中山),实际主持国民党的党务工作。1913年2月,宋教仁自汉口抵达上海,大讲三权分立的宪政设想,以激烈言辞全盘否定袁世凯当局的内政外交,认为只有国民党组织的议会政党责任内阁,才能救治“不良政府”。3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结束,在宋教仁的主持经营下,国民党取得重大胜利,进一步抬高了宋教仁的政权预期和政治热情。宋教仁正准备按照欧洲“内阁制”,以党首身份组阁之时,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11月4日,袁世凯将国民党定为叛乱组织,下令彻底解散国民党。 蔡元培说:中国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合并组建为国民党,是宋教仁“百计联络”的结果,是宋教仁而非他人做到这一步。可以认为,宋教仁就是国民党的创建人。
1924年6月,在上海闸北建成宋公园(现闸北公园),葬宋教仁于园内,墓呈半球形,立有“宋教仁先生之墓”的石碑。墓前方立有宋教仁先生的石雕像,石座上有章太炎的阳篆“渔父”二字,于右任撰书刻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