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希奇 于 2022-2-25 10:33 编辑
蒋翊武(1884~1913年),澧县人,字伯夔。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孙中山称其“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是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
1909年秋,蒋翊武到汉口,任《商务报》编辑,加入群治学社。不久,群治学社的活动受挫,1910年9月改为振武学社,也为清政府所不容,翌年,振武学社改名“文学社”,蒋翊武被推为社长。文学社成立后,在新军中积极发展会员。不久,新军各标营都有了文学社的成员和组织。当时,新军15000人,文学社成员占20%以上。 1911年9月,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举行联席会议,推举蒋翊武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10月9日,汉口机关失事,起义计划暴露,形势十分危急。是日,蒋翊武赶回武昌,毅然决定当晚起义。12日,蒋翊武任湖北军政府军事顾问兼联络使,奔走于武昌、汉口之间。组建两支义勇军,保卫汉口、汉阳。11月27日,汉阳失守,黄兴离汉,蒋翊武被推为战时总司令部监军,后接任总司令。
1911年,长沙新军根据与湖北会党的约定,于10月22日起义,相对武昌“首义”,长沙称为“首应”。在武汉三镇处于清军重重包围之中,革命之火有可能被扑灭之时,湖南开辟第二战场,分散了清廷的精力,给予武汉极大的支持和鼓舞。湖南是湖北之后第二个宣布独立的省份,随后,又有陕西、山西、云南、江西、贵州、江苏、浙江、广西、安徽、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14个省份在辛亥革命爆发50天之内,相继宣布独立。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发布《逊位诏书》,宣布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1912年6月,袁世凯电邀蒋翊武去北京当临时大总统府高等军事顾问。蒋翊武在北京是闲职,他对袁世凯采取了不合作态度。 1912年,因拥护孙中山武力讨袁,蒋翊武被任命为鄂豫招抚使,讨袁失败,遭袁世凯通缉。1913年8月29日,蒋翊武在广西全州被驻军捕获。广西都督陆荣廷致电袁世凯促袁速杀蒋以绝后患。9月9日,蒋翊武在桂林从容就义,时年28岁。1916年,归葬长沙岳麓山。 1921年12月,孙中山出师桂林,专程到丽泽门外凭吊蒋翊武,下令修建纪念碑,并亲笔题写了“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