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53|回复: 23

《澧县方言研究》近日正式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9 09: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澧县方言研究》近日正式出版

2.jpg
          2016年6月,中山大学教授宋长栋编著的《澧县方言研究》由江西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对澧县方言进行了规范的、系统的学术性研究。正文部分分为历史文化、方言分析、方言词汇、语法。另附录本书所用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方案对照表、澧县方言语汇增编。
8.jpg
【作者简介】宋长栋,1923年1月出生,男,湖南澧县人。曾就读于澧县县立中学、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师从王力、岑麟祥、严学群等语言学大师,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首批语言学专家。长期从事民族语言调查研究和语言学与人类学、民族学相互关系的教学与研究。出版《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教程》《云浮方言志》等论著,发表《语言学与地名学研究》《运用语言学材料探索民族文化》等数十篇论文。2013年被授予“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


        方言,是在一定地域中通行的语言。澧县方言当然是在澧县境内通行、具有澧县地方色彩的语言。语言的地方色彩,是一种悠久的文化积淀,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汉语的地方色彩正在逐渐消失。我们儿时的很多方言词汇,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既听不到、也听不懂了。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研究和保存方言,就是保存我们民族的某种文化遗产。


        宋长栋先生是国内研究方言的知名专家。老人家今年已93岁高龄,除因前几年遭遇车祸导致腿脚不便、耳朵稍有见背外,尚精神健旺、思路清晰。研究澧县方言,倾注了他一辈子的心血。大学期间他攻读的科目就是语言学,曾师从王力、岑麒祥、严学群等语言学大师,毕业论文的内容即为澧县方言研究,此后也一直没有放下这个课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专著,能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老先生浓厚的家乡情怀和精湛的学术功力。


        《澧县方言研究》的出版,既填补了过去方言研究的一处空白,也为今后的方言研究提供了一个精致的范本。


        澧县,位于湖南省北部,与湖北接壤,是古澧州的首善之区,县城到长江的直线距离约80公里,是由中原南跨长江的第一站,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宋代曾辟为澧阳军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澧县成为南北文化(包括语言)的一个交汇点,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语言特色——它既具有北方语系的基本特征,又使用着大量的湘方言语汇。然而,也正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学者们对澧县(澧州)方言的研究形成空白——研究湖南方言的学者,认为澧州方言属西南官话,未将其纳入视野;研究西南官话的学者,则因其非典型区域而一笔带过。宋教授作为一位资深的语言学学者,用学术研究的方法潜心研究澧县方言,形成较为系统的成果,这对澧县(澧州)来说是一大幸事。


        实事求是地说,今天关注方言还是大有人在的。互联网上,有“中国方言网”“方言大全网”等专门网站。有一些内容不是规范的方言研究,基本停留在方言现象的罗列,尤其发音一般用普通话汉字或汉语拼音标注,不是本地人就很难读出方言的原始味道。相对而言,本书对澧县方言的研究,是一种规范的、系统的学术研究。澧县方言的要素,如语音结构、词汇结构和语法结构等,书中都有系统的阐述。收集的方言词汇和词法、句法举例等,均采用国际音标记音。尤其对澧县方言的23个声母和37个韵母的发音、5种声调的读法,均有详细的说明,并归纳成简洁的声母表、韵母表和声调谱;对澧县方言的通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归纳,对语音变化做了细致的介绍;从专业的角度,将澧县方言与广韵、与北京话做了声、韵、调等要素的深入比较。书中的部分内容,普通读者或许难以一眼洞悉其堂奥,但对语言工作者而言,则是难得一见的瑰宝。
        ……
赵绪清
2015年1月于北京
(赵绪清,澧县一中原校长,特级教师,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
3.jpg

7.jpg

6.jpg

4.jpg

资料来源/《澧县方言研究》  编入“以澧为荣”



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09: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澧县成为南北文化(包括语言)的一个交汇点,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语言特色——它既具有北方语系的基本特征,又使用着大量的湘方言语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09: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小刺提个建议:应该把“雷啵”加进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0: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澧县方言研究》近日正式出版,恭贺!龚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0: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澧县方言研究》的出版,既填补了过去方言研究的一处空白,也为今后的方言研究提供了一个精致的范本。大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0: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住地方方言,不忘乡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2: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少了“雷啵”,就少了澧县方言的精髓!

小刺,搞本书看看,我看里面有不有“雷啵”!如果没有,那是不全面的!少了“雷啵”,就少了澧县方言的精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2: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16-7-19 12:48 编辑

        澧县北方语系的形成,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年李自成兵败后,带了3000宫女,先是直接到了澧州府,然后来到石门夹山。这3000宫女来后,对澧县、石门一带口音的影响很大,所以,常德地区中,石门、澧县、津市一带北方语系的特征尤其明显。   同时,这3000宫女来到这里后,就无法返回北方,于是在这里繁衍后代。因此,石门、澧县、津市一带出美女,上溯到明末清初,那也是有历史渊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20: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澧县方言研究》的出版,既填补了过去方言研究的一处空白,也为今后的方言研究提供了一个精致的范本。大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21: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先金 发表于 2016-7-19 09:33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澧县成为南北文化(包括语言)的一个交汇点,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语言特色——它既具有北方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4 03:57 , Processed in 0.0370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