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家协 于 2022-3-8 10:57 编辑
高氏中山堂
【文献考源】 中山,其本源“中山”待考。典出有二:
1、地望堂号有四: (1)中山县有二: 1唐武则天载初元年(689)改镇州为中山县,治今河北正定县。神龙元年(705)复名真定县。(见《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2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置香山县,治今广东中山市。民国十四年(1925)为纪念孙中山改中山县。(见《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2)中山国。春秋末白狄的一支鲜虞人所建,又称鲜虞。都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武公时徙都顾,即今河北定州市。为魏文侯灭,后复国,桓公徙都灵寿,即今灵寿县西北。战国前期疆域有今河北西南部涞源县以南,唐县以西,高邑、宁晋等县以北,平山、井陉等县以东地。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和赵、燕等国同时称王。(见《中国历史大辞典》) (3)中山府。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定州置。治安喜县,即今河北定州市。属河北西路。辖境相当今河北定州、唐县、新乐、顺平、望都、曲阳、无极等市、县地。靖康元年(1126)割于金。金天会七年(1129)降为定州,后复升为府。元属真定路,辖境缩小,仅有今定州、新乐、无极三市、县地。明洪武二年(1369)降为定州。(见《中国历史大辞典》) (4)中山郡。西汉高帝末年分常山郡东部置中山郡,景帝改为国,五凤三年(前55)改为郡,永光元年(前43)改为国,建始二年(前31)又改为郡,阳朔二年(前23)复为国。治卢奴县,即今河北定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保定、定州、安国、蠡县、深泽、无极、新乐、望都、唐县、顺平县、满城等市、县及徐水县部分地区。东汉属冀州,辖境略有扩大,北有今涞源县,东南有今博野县。三国魏辖境北扩至今山西灵丘县。西晋北部、东部略有缩小。十六国后赵改为郡,前燕又曾改为国,前秦复为郡。(见《中国历史大辞典》)
2、通用堂号有四: (1)中等的山。《周礼·地官·序官》:“山虞,每大山:中士四人,下士八人……中山:下士六人。” (2)山中。《荀子·富国》:“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虽为之逢蒙视……由将不足以免。” (3)《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於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殮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於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中山不知醉,饮德方觉饱。”唐骆宾王《咏云酒》:“无復中山赏,空吟吴会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陵乙》:“金陵卖酒人某乙,每酿成,投水而置毒焉,即善饮者,不过数盏,便醉如泥。以此得‘中山’之名,富致巨金。” (4)指明初著名将领徐达。徐达卒后谥封中山王。章炳麟《征信论》:“其武略虽不逮明祖,视中山,开开犹近。”
【相关家族】 1、 中山堂福州鼔楼区鳌峰坊高氏 (见《中华高姓大典·福建卷•高姓郡望、堂号精选》)
2、中山堂福州鼔楼区道山路高氏 (见《中华高姓大典·福建卷•高姓郡望、堂号精选》) (高家协 童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