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8-30 15:48 编辑
最近我回长沙,有闲,清理历年照片。下面这组照片是2003年4月4日在河洑森林公园拍的。 那天,我请诗墙的邱翠英女士为一块宋碑拓片。河洑一个山头先后发现两块宋碑,一块是1976年2月发现的张颙碑,后被省博物馆收藏了;一块是张頡碑,1997年冬发现的。墓主是桃源的两个兄弟,张颙(1007—1086)是兄长,历官雅州、袁州、荆南等地知州。与王安石意见相左,最后加朝散大夫,赐三品服。宋嘉佑元年(1056)与大学士梅尧臣在京师相遇,向梅索要写桃花源的诗歌,带回桃源刻碑,自己也写诗唱和,对宣传桃花源有功。张頡(1020—1090)是弟弟,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进士,官至左朝议大夫,宝文阁待制,也是三品官,他的夫人是水部郎范仲回的女儿。夫妇墓碑同时发现。据说是1977年冬天,武陵区一个退休干部在常德县和桃源县交界处的严颜寨修墓,挖出了两块宋碑和碑盖,林场花钱把墓碑碑盖抬下山了。据毛欣法先生说,两块碑被放在新修的派出所的阶沿上。我知道张氏兄弟是北宋人,《宋史》有传,很感兴趣。我和陈国安是朋友,知道他夫人会拓片,于是请她去河洑。毛欣法是林场干部,热心文化工作,很热情地接待我们。我们在拓片时找不到碑盖,经打听,派出所房前场坪垫地基时,将碑盖敲碎,派上了用场。从碑文可以知道,“纂盖”的人是管师仁,官至吏部尚书,“同枢密院士”,相当于副宰相。我们不甘心,毛欣法请民工帮助挖找,结果找出来几块,合起来可以认出四五个字,篆体字,很漂亮。邱女士也拓了片。时至初夏,天气很热,加之阶沿上不通风,邱女士忙完还中暑了。
我把发现宋碑的事情告诉市委书记吴定宪,并转告毛欣法的意思,就在出土的地方修一个宋碑亭,包括修一条从太和观到严颜寨的水泥路,当时只需要5万元钱就行了。现在大家都说河洑是森林公园,除了树还是树,没东西好看,修一个“宋碑亭”,不就多了一个景点吗?滨湖公园的宋碑亭,是南宋的两块碑,时间迟得多。吴听我说是北宋碑很感兴趣,但他对修亭子的事情没有说话。我不放心,补充说发现宋碑的事情最好不要对文物处说,这是公园的意思,文物处知道了,公园得不到好处,还要花钱运送。但吴定宪书记真正做了的,当然也是他当书记的应该做的,恰恰就是通知市文物处。文物处奉命去寻找,宋碑不翼而飞了。有人私下告诉我,如果我要看还是能看到的。
当时,我正在写作的《善卷邑里》,记下了这件事情。
邱翠英女士在为张颉碑拓片。
笔者和毛欣发先生在参观邱女士拓片。
河洑山,古时又称武山、平山、高吾山,晋时的古剎耆阇寺就在这山的山麓;黄闻真捕鱼的地方就在山下的沅江里,这里是桃花源故事的摇篮……
我和毛欣发先生都曾当过兵,但脱下军装后,都喜欢舞文弄墨,毛欣发写小说,写诗,自称“平山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