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83|回复: 0

高氏渔阳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9 09: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氏渔阳堂



【文献考源】
渔阳,源出有二:
1、郡望堂号。渔阳高氏,据《唐韵·豪》:“高,齐太公之后,食采于高,因氏。出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五望。”
2、典故堂号。源出《北齐书·高绍信传》:“渔阳王绍信,文襄第六子也。”



【地域沿革】
渔阳,《中国历史大辞典》载其有二:
1、渔阳县有二:
(1)秦置,治今北京密云县西南。为渔阳郡治。西晋废。后复置,北齐废。
(2)隋大业末改无终县置,治今天津市蓟县。为渔阳郡治。唐开元后为蓟州治。明洪武初废入蓟州。
2、渔阳郡。战国燕置。秦、汉治渔阳县,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上游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市海河以北,北京市怀柔、通州区以东地区。西晋废入燕国。十六国后赵石勒时复置。北魏移治雍奴县,即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北旧县。北齐移治潞县,即今北京通州区东城子。隋开皇初废。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间又曾先后改玄州、蓟州为渔阳郡。



【古今名人】  
高隐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与侄瞻率部人数千家北徙幽州,后迁辽东。(见《晋书·卷一百八·高瞻传》
高瞻,字子前,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少英爽有俊才,身长八尺二寸。光熙中,调补尚书郎。永嘉之乱,还乡里,与叔父隐率部人数千家北徙幽州,依幽州刺史王浚。浚政令无恒,乃投浚内戚崔毖,随毖如辽东。及毖败,随众归降慕容瘣。瘣署为将军,称疾不起。瞻与平原宋该有隙,有谗言自不安,遂以忧故。(见《晋书·卷一百八·高瞻传》
高闾(?—502),字阎士,渔阳雍奴(今河北武清西北)人。早孤,少好学,博综经史。司徒崔浩见而奇之。太武帝时,征拜中书博士,迁中书侍郎。冯太后称制,引入禁内甚重之,参决大政,赐爵安乐子。诏令书檄碑铭赞颂皆其文。太和三年(479),反对出师讨淮北。迁都洛阳时,上表言迁有十损,请迁于邺,孝文帝颇嫌之。宣武帝时致仕。卒,谥文侯。闾廉俭自谨,有良牧之誉。发言有章句,下笔富文彩,亦一代之伟人。(见《魏书·卷五十四·高闾传》《北史·卷三十四·高闾传》)
高绍信(?—578),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北齐文襄帝高澄六子,初封上党王,改封渔阳王。历任特进、开府、中领军、护军、青州刺史。经过渔阳,与大富人钟长命同床而坐。太守郑道盖来拜谒,钟长命欲起,绍信不听:“此何物小人,而主人公为起!”与钟长命结为义兄弟,王妃与长命之妻结为姊妹,责其阖家老幼,都有馈赠,钟氏因此遂贫困。北齐灭亡,卒于长安。(见《北齐书·卷十一·高绍信传》《北史·卷五十二·高绍信传》)



【相关家族】  
  渔阳堂高隐后裔高氏 据《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之第五篇第六章第一节《堂号》载:“(渔阳)是高隐发祥地”。
渔阳堂高瞻后裔高氏 据《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之第五篇第六章第一节《堂号》载:“(渔阳)是高瞻发祥地”。

                              (高家协 童桂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5 12:00 , Processed in 0.0310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