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494|回复: 0

高氏 渤海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9 10: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家协 于 2022-3-9 10:40 编辑



                                                                高氏渤海堂




【文献考源】  



渤海,源出有二:
1、郡望堂号。渤海高氏,据《新唐书·卷七十一·宰相世系一》:“高氏出自姜姓,齐太公六世孙文公赤,生公子高,孙傒,为齐上卿,与管仲合诸侯有功,桓公命傒以王父字为氏,食采于卢,谥曰敬仲,世为上卿。敬仲生庄子虎,虎生倾子。倾子生宣子固。固生厚。厚生子丽。子丽生止,奔燕。十世孙量,为宋司城,后入楚。十世孙洪,后汉渤海太守,因居渤海蓚县。洪四世孙褒,字宣仁,太子太傅。褒孙承,字文休,国子祭酒、东莞太守。生延,字庆寿,汉中太守。延生纳字孝才,魏尚书郎、东莞太守。纳生达,字式远,吏部郎中、江夏太守。四子:约、乂、隐、汉。隐,晋玄菟太守。生庆,北燕太子詹事、司空。三子:展、敬、泰。展,后魏黄门侍郎、三都大官。二子:谠、颐。谠、冀、青二州中正、沧水康公。二子祚、祐。祐字子集,光禄大夫、建康灵侯。二子:和璧、振。”(童按:本支唐代名人高士廉相唐太宗,高璩相唐懿宗。)
2、典故堂号。有诸多高氏后裔被封为渤海王、渤海公、渤海侯的诸多高氏名人,据此,也可为典故堂号。



【地域沿革】  



典出有三:
1、渤海县。唐垂拱四年(688),析蒲台、厌次地置,治今滨州市东。属棣州。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置滨州,治渤海县。明洪武初省渤海县入滨州。民国二年(1913)改滨县。(见《中国历史大辞典》)
2、渤海国。唐代粟末靺鞨等族所建政权。唐圣历元年(698)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建立震(振)国,有众四十余万。先天二年(713),唐派崔忻封之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自此去靺鞨号,改称渤海。立国二百十九年,传十五世。最盛疆域东临今日本海,西坻辽宁省开原一带,南达朝鲜半岛北部,北至黑龙江南与南黑水靺鞨接。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都上京龙泉府,治今黑龙江宁安渤海镇。辽天显元年(926),为辽太祖阿保机攻灭,改称东丹。(见《中国历史大辞典》)
3、渤海郡有三:
(1)、南朝宋孝武帝侨置,治临济城,即今山东高青县高苑。属冀州。北魏、东魏属青州。(见《中国历史大辞典》)
(2)隋开皇六年(586)置棣州,大业二年(606)改沧州,三年改为渤海郡,治阳信县,即今山东阳信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山东滨州市、商河县以北,乐陵市及河北南皮县以东,黄骅市以南,东至海。唐初复改棣州。(见《中国历史大辞典》)
(3)西汉高帝五年(前202)置,治浮阳县,即今河北沧县。东汉移治南皮县,即今河北南皮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北河闾以东,沧县以西,南至无棣。(见《中华姓氏大辞典》)



【迁徙流变】



东汉起发轫于渤海郡的高氏郡望。渤海高氏于东汉末形成后,至西晋渐趋兴盛,并形成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等多个支系。南北朝时期,渤海高氏已成为山东(指太行山以东)门阀士族的代表,进入鼎盛阶段,控制北魏、东魏政治,建立北齐政权。出身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的高欢、高澄父子相继任东魏大丞相、封渤海王,控制东魏军政大权。至高澄弟高洋,以相国、齐王接受东魏孝静帝的禅让,成为北齐王朝的开国君主,是为北齐显祖文宣皇帝(529-559)。
渤海郡,是高姓最大的郡望,也是高姓的主流和高姓五望之首,五望皆出于渤海。上起后汉,下至隋唐,渤海高氏即为当时北方的名门望族之一。见于《晋书》《北史》《魏书》《北齐书》《隋书》《新唐书》等史书的记载中,渤海高氏中有官爵者有一百四十多人。北魏至北齐,高氏发展到鼎盛时期,渤海蓚人高洋建立北齐。至隋,继隋开国元勋、左领军大将军、宰相、太常、渤海郡公高颎之后,渤海郡王及以下的爵位多被授予渤海高氏。
高傒二十五世孙、高量十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太守,迁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子孙众多。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高氏五大望族有四支出自渤海高氏。因此,当今高氏子孙多自称为渤海高氏后裔,尊高洪为开堂始祖。
渤海高氏,封王、公、侯爵者绵延史册。封渤海王或渤海郡王者有高欢、高澄、高固、高崇文、高骈、高季兴、高怀德等七人,分享如次。



      【古今名人】
      高傒,春秋时齐国大夫。与齐襄公次弟小白相友善。襄公卒,立小白为桓公。与管仲、鲍叔、隰朋共同治理齐国政治,连王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瞻贫穷,录用贤能,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见《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
     高欢(496—547),一名贺六浑,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长而深沉有大度,轻财重士,为豪杰所宗。北魏孝昌元年(525)参加杜洛周起义。继归葛荣,又叛归尔朱荣,率兵镇压各地起义军。孝庄帝立,封铜鞮伯。尔朱荣死,依靠鲜卑武力,联络山东世族讨尔朱氏,掌握朝权。先后立后废帝、节闵帝,受封渤海王。孝武帝即位,为大丞相,总掌兵事。永熙三年(534),孝武帝集军欲讨欢。欢举兵反,南向洛阳。孝武帝西奔关中,欢另立孝静帝,迁都于邺。其后,握朝政十四年,卒。高洋称帝,谥神武皇帝,庙号高祖。欢性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至于军国大略,独运环抱。雅尚俭素,少能剧饮,自当大任,不过三爵。(见《北齐书·卷一、二·神武帝纪》《北史·卷六·齐本纪》)
高澄(521―549),字子惠,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神武帝高欢长子,北魏孝武帝时立为封渤海王世子。后娶孝静帝妹为妻。东魏初,为使持节、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天平三年(536),年十五,入朝辅政。大象元年(538),迁吏部尚书,不用停年之制,选拔才名之士。武定二年(544),除大将军,领中书监,并将门下省职事移归中书省,以重其权。七年,澄进位相国,封齐王,镇晋阳,剪除魏室旧臣,密谋受禅,为膳奴所杀。高洋建北齐,追谥文襄皇帝,庙号世宗。澄美姿容,善言笑,谈谑之际,从容弘雅。性聪慧,多筹策,当朝作相,听断如流。(见《北齐书·卷三·文襄》《北史·卷六·齐本纪上》)
高固(?—809),字黄岑,里籍待考。自幼被卖为奴,辗转至浑瑊家,性敏惠,有膂力,善骑射,能读《左氏春秋》,瑊大爱之,养如已子。以齐有高固,因以名固。从瑊守朔方。建中四年(783),德宗避乱至奉天,固随驾保护,击退乱军,以功封渤海郡王。次年,李怀光复叛,并调其旧部邠宁军万人为其援,固寻机杀邠宁留后张昕,其谋遂败。贞元十七年(801),迁邠宁军节度使、邠州刺史。宪宗朝,进检校右仆射。数年在外,入朝,终检校左仆射,兼右羽林统军。卒,赠陕州大都督。(见《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高固传》《新唐书·卷一百七十·高固传》)
高崇文,见南平堂。
高骈(?—887),字千里。幽州(今北京市)人。其家世仕禁军。先率禁军万人御西蕃有功,继而为安南都护,镇抚绩著,又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防御南诏,位至检校司空、润州剌吏、静海军节度使、浙江西道观察等使。进封燕国公。中和二年(882),晋侍中,赐爵渤海郡王。讨王仙芝时,心怀怨望,拥兵自保。晚年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后为部将毕师铎所杀。骈幼而朗拔,好为文,多与儒者游;喜言理道,两军中贵,翕然称重。少曾一发贯二雕,号“落雁侍御”。(见《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二·高骈传》
高季兴,见见南平堂。
高怀德(926—982),字藏用,真定常山(今河北正定西南)人。后晋末,为东京留守,时郡盗大起,遂行坚壁清野,敌不能入。从周世宗征淮南、北讨,克瓦桥关,功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建隆元年(960),拜殿前副都点检,尚太祖妹长公主。与石守信先后平李筠、李重进叛乱,迁忠武军节度使。从征北汉,后镇曹州,封冀国公。卒,追封渤海郡王,谥武穆。怀德将家子,习戎事,性简率,善音律,度曲极精妙。(见《宋史·卷二百五十·高怀德传》)
高由禧(1920.—2001),福建福清人。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历任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长期从事气象科学的研究,在海南岛气候,青藏高原天气气候、台风,黄河流域降水、季风,都取得卓越成就。是我国台风、季风天气候学和高原气象学等研究领域的倡导者和开创者。(见《中华高姓大典·福建卷·传承篇》)






    【相关家族】
      (待续)
                              (高家协 童桂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4 13:26 , Processed in 0.0332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