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398|回复: 7

浅说屈原诗赋与汉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6 08: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运曙 于 2022-3-18 21:16 编辑

浅说屈原诗赋与汉寿

汉寿县老干部网宣协会  周运曙 曹冬枝

      内容摘要:屈原著述甚丰,其中大部分诗赋如《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哀郢》《怀沙》等,都是他行吟沅湘时创作的,以沅澧流域为背景。如沧浪、辰阳、江潭等打上汉寿的印记,这为解读屈原和故里之谜提供了佐证,值得思考。
   关键词:屈原 诗赋 地名与汉寿

       屈原,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一生著术甚丰,共创作了25篇诗赋(另一说是23篇)。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深邃,情感浓郁,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文辞瑰丽。其中大部分诗赋如《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哀郢》《怀沙》等,都是他行吟沅湘时创作的。这些不朽的诗赋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具有鲜明的沅湘地域特色,带着浓郁的洞庭湖特有的水乡气息,体现了思想内涵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特别是汉寿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常常涌于笔端,皆以沅澧流域为背景,如沧浪、辰阳、江潭、橘洲、濯缨桥、沅芷澧兰等等,无不打上沧山浪水的印记,这为解读屈原,揭开屈原故里之谜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屈原笔下今天可考证的位于汉寿的地名有哪些呢?
       一是沧浪水
       屈赋的《楚辞·渔父》中,有这么一句千古名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至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天下的沧浪水有四条,而诗中提到的沧浪水,在哪里呢?清代学者蒋骥对沧浪进行了考证,在《山带阁注楚》中,他把各种说法进行比较后说:“沧浪水,在今常德府龙阳县。及观楚省全志,载原与渔父问答者多有,皆影响不足凭,唯武陵龙阳,有沧山浪水,又有沧港市、沧港乡、三闾巷、屈原巷,参而覆之,最为有据。沧浪水,县西七十里,发源于浪山,一支由沧山东北出梅溪东流。流入鹞子洞与中西溪汇合,又一支由西南鹿溪,益阳界至梅溪合焉,皆谓沧浪水。
       二是沅澧。
       屈原在《九歌·湘夫人》关于沅澧流域风物的诗句也是脍炙人口:“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诗中提到的沅、澧指的是沅水和澧水,在中国只有汉寿同时才有澧水和沅水经过。屈子笔下的“沅芷澧兰”并非空话,常德汉寿一带,自古就有不少人把这段沅水称为芷水,把澧水下段称为兰江。屈原爱有芷有兰的土地,才有“沅有芷兮澧有兰”的绝唱。《龙阳县志》记载,汉寿的西湖垸自古生长白芷得名的“白芷障”,《方舆胜览》云,芷水,即沅水之派别。郭沫若则翻译说:沅水有白芷啊,澧水有幽兰。
       三是江潭坪
       屈原在《渔父》中写道:“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江潭在何处?《龙阳县志·山川》是这样记载的:“江潭坪,县沧浪西。屈原游于江潭,袭传即此。”江潭,在沧港镇西1里处,潭湖中央,深不可测。江潭湖原与沧浪河相通相连,今沧港镇仍有江潭坪组。从战国至今,虽沧海桑田,但地名依旧。屈原在《九章》的《抽思》篇里也有关于“江潭”的诗句:“长濑湍流,溯江潭兮,狂倾南行,聊以娱心兮。”可见,江潭这个地方,屈原是非常熟悉的,要不然,怎么会多次出现于笔下?
       四是辰阳
       屈原在《涉江》篇中也事关汉寿的诗句:“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儃回兮,岂不知吾所知”。“辰阳”和“溆浦”这是两个颇有争议的地名。但是已有不少专家论证,还有史料佐证:“辰阳”和“溆浦”均在汉寿。湖南文理学院教授陈致远撰文:从不少资料看,真正的“辰阳”和“溆浦”当在湖南汉寿县。
       张中一学者考证:“辰水”在今汉寿县东,已淤塞,无存,现仅在汉寿县境内留下“辰阳村”“辰阳港”“辰阳障”“辰阳镇”等地名。
湖南商学院陈书良教授指出:我也比较倾向于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的“汉寿辰阳说”。其原因,汉寿境内确有辰水,是沅水入江之前的别称。清同治《龙阳县志·序》云,洞庭之西,邑曰龙阳,为古辰阳县,盖泽国也。《元和郡县志》等典籍都说汉寿“为古辰阳县”,应该不会是空穴来风。《龙阳县志·艺文志沧浪记》亦言“辰阳正龙(阳)境也”,说明汉寿在西汉前已有“辰阳”之称,朝发夕至的辰阳就应是顺水七八十里的汉寿县。
       汉寿之所以名辰阳,其义为辰水之阳,乃汉寿县的一个普通地名。古沧港全景图标明,流经汉寿县的这段沅水为辰河来水,辰阳正是因为水乡泽国的汉寿有辰水流过。
       五是濯缨桥
       屈原在《楚辞·渔父》篇“濯缨濯足”的诗句也在汉寿也能得到印证。这里原有座小木桥,叫“濯缨桥”,该桥位于沅水南岸的汉寿县沧港镇,即沧港境内杨家湖水注入沅江出口处,是古代龙阳县通往常德府州县的通道。旧称西梅古道,桥由岩石垒成单孔,桥左边竖有一块大石碑,上书“濯缨桥”三字,公元前328年,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被贬来沧港后,曾在此处与渔父对话,并濯缨濯足,唱“沧浪渔歌”。
       清《龙阳县志·地理》载:“《寰宇记》沧浪之水合流处为渔父濯缨处。《楚辞》屈原行吟泽畔遇渔父歌沧浪即此。”史称“屈原行吟泽畔,遇渔父歌沧浪即此。”后来,为纪念屈原,老百姓就把这座小木桥修成石拱桥,并取名濯缨桥。1964年,因修碈缺石而拆毁,现存遗址。
       六是橘洲
       “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这是屈原早期作品《橘颂》中的诗句,《橘颂》就是以橘洲为背景而写成的。
       橘洲,又称汜洲,位于牛鼻滩地段沅水河中,长方形,历属古沧港管辖。清《龙阳县志》载:“金石障、大汜洲,县西四十里。”“小汜洲县西四十里”,“即今之金石障、古橘洲也。”战国时,这里形成了大片橘林。屈原出仕之前,常泛舟橘洲。屈原《橘颂》有可能写于沧港附近的橘洲。
       汉寿还有七星堆、迎水桥、鸡鸣井等地均为屈原《九歌》祭神处。屈原的作品中出现的地名,与汉寿关系密切,遗址遗迹众多,难以尽述。屈原对汉寿熟悉,自然就会将这些沅湘独有的风土人情反映到他的作品之中来。沅湘景物,成了他作品中最突出的色彩,沅湘民风给了他最丰富的精神营养。需要指出的是,古汉寿的范围比今天广阔得多,屈原诗赋中提及的地名好些与汉寿能一一对应,或者关系密切,可以说屈原的大量诗赋中涉及的地名都与汉寿有关。屈原为什么看重汉寿?这里可输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信号,即屈原同汉寿的关系十分密切,汉寿是屈原故里。是汉寿的山山水水、神话传说、巫风楚俗成就了屈原的伟大诗篇。屈原对屈氏祖籍之地,有舐犊之情和恋乡情结。越来越多的专家根据出土的文物和史料,推出“屈原故里汉寿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理由越来越充分,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认可,成为全国“屈原故里说”中的重要一说。
       我们应该梳理好“屈原诗赋与汉寿”这种文化脉络,高扬屈原这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求索精神和恋乡情结,增强认同,留住记忆,保护好遗迹遗址,彰显历史文化底蕴,使其成为汉寿的屈原文化地标,推动屈原故里研究和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


       附:参考文献:
       1、岳麓书社:《历代名诗一万首》1995年版。
       2、杨杰、叶志芬选注:中华诗词学会、图书编著中心主编。
       3、侯文汉主编《屈原故里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
       4、湖南省屈原学会《湖南省屈原学会2015年学术讨论论文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6 08: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6 08: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寿还有七星堆、迎水桥、鸡鸣井等地均为屈原《九歌》祭神处。屈原的作品中出现的地名,与汉寿关系密切,遗址遗迹众多,难以尽述。屈原对汉寿熟悉,自然就会将这些沅湘独有的风土人情反映到他的作品之中来。沅湘景物,成了他作品中最突出的色彩,沅湘民风给了他最丰富的精神营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6 10:25: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在汉寿的经历和所写詩詞挺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6 10:25: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转发给汉寿网宣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6 16: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8 08: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阳呈祥 于 2022-3-18 08:26 编辑

文章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逻辑性强。为我县屈原研究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4 12: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应该梳理好“屈原诗赋与汉寿”这种文化脉络,高扬屈原这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求索精神和恋乡情结,增强认同,留住记忆,保护好遗迹遗址,彰显历史文化底蕴,使其成为汉寿的屈原文化地标,推动屈原故里研究和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5:40 , Processed in 0.0373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