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善若水 于 2022-3-23 08:34 编辑
中共党史读本之七十八
女排精神
“爱国是女排的灵魂,团结是女排的法宝,拼搏是女排的特质。” “新时代女排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时代表达,也是中国奥运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的生动彰显。” “女排精神就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中国女排历来承载祖国的期望、人民的重托,一步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代代女排姑娘前赴后继,不断传承、彰显、弘扬着女排精神。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时刻,中国女排以11战全胜的骄人战绩获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代表体育战线全体工作者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其英勇形象更是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电祝贺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专门邀请中国女排队员、教练员代表,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并在会前亲切会见女排代表。在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中国女排乘“祖国万岁”方阵的花车压轴出场,“中国女排、世界第一”的欢呼呐喊声响彻天空,这是“女排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的聚集体现,彰显了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创新引领女排精神对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的提升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既高度肯定了她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更肯定了她们的表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显然,新时代“女排精神”已成为一种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代表。 创造精神。在体育界学习解放军郭兴福的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周恩来总理邀请大松博文带领的世界冠军日本女排访华,中国女排总结和归纳了“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中国女排大力倡导顽强拼搏的训练作风,使中国女排战胜日本、美国等世界强队,夺得世界冠军。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女排创造性提出的训练理念和展现出的精神面貌,成为体育工作者的典范,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倡导科学训练的背景下,中国女排以创新、包容、开放的理念,更新训练观念、强化体能训练、钻研技术战术、注重科技支撑,延续了女排精神,创造了中国体育的辉煌战绩。 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初期,女排精神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巨大动力。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体育已成为人民休闲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中国人已从“观看式体育”转变成为“参与式体育”,体味体育运动中超越自我、挑战自我、诠释自我的生存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表示:“拿到金牌奖牌的,值得尊敬和表扬。同时,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拿到金牌奖牌,同样值得尊敬和表扬。”中国女排十夺世界“三大赛”冠军,诠释一辈辈排球工作者在训练、竞赛、管理中奋斗精神、拼搏精神的传递和发扬,更是影响全国人民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奋斗拼搏的革命精神。 团结精神。排球作为一项集体项目,在场上尽管各有分工,但需要及时、有效的相互补位,其团结协作是排球项目制胜的关键因素。中国女排在国际大赛的稳定表现和大赛中的绝地反击,其长期性、持续性的品质绝非一日之功。郎平认为女排精神不只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难赢,也会竭尽全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秉承团队精神。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干出来的,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女排精神旨在引导全国上下凝聚中国力量,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梦想精神。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结果的不确定性。几十年来,中国女排并非一路高奏凯歌,也曾有过低谷,但中国女排面对低谷并不彷徨,女排精神一直鼓舞着她们前进。中国女排屡次“逆袭”对手,从袁伟民、陈忠和到郎平,他们从怀揣世界冠军的梦想,到夺得世界冠军、蝉联世界冠军,女排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的梦想精神是实现冠军梦的内生动力。 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会遭遇挑战;新时代的追梦路上,我们并非一路平坦。我们要传承和创新发展女排精神,助力体育强国建设,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