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洋河海 于 2022-4-7 18:48 编辑
津 市 民 俗 举 略---杨泗会 王 泸
清末、民国时期,津市已成湖南六大内河港口之一,领“茹、温、渫、溇、涔、澹、道、黄、澧”等九水悠悠而来,俗称“九澧”,绕碧树叠翠的嘉山,注入浩渺洞庭。由于水路如网,鄂、滇、川、浙的商贾纷纷乘船到津市做生意,一时舳胪云集,舟楫蔽江。众多的船古佬(船民)惧怕水上的灾祸,便祈求神灵保佑,吉祥平安,于是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在新码头北段的二神庙(供钟相、杨么)举行“杨泗会”,祭祀杨泗菩萨。这一天,成百上千的船民沐手焚香,将珍肴供品放置香案,磕头作揖。若是船民赚了大钱,还要请客聚餐,并请傩堂戏班到新建坊的“傩愿坛”唱“孟姜女下池”。入夜,用草绳或彩布扎成龙形,点起彩烛,放响鞭炮在庙前挥舞,消祸保福。 “杨泗会”又称“将军会”,是津市驾船业的行会,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举会,除商量驾船业的大事外,主要是举行一种巫傩祭祀仪式。杨泗菩萨是南宋建炎四年(1130)在古楚地洞庭湖区领导起义的杨幺将军。杨么本名杨太,排行第四,津澧俗称排行最小者为么,所以叫杨么。南宋时期,洞庭一带巫傩甚炽。而巫傩作为人们的思想信仰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宗教就是这个背景的主要成分,巫傩与宗教有着信仰的契机和遇合,所以钟相、杨么便利用染上宗教色彩的巫傩进行宣传和组织义军,以“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相号召。这为杨么牺牲后,人们供其为傩神打下基础。杨么领导的义军利用畅通水道,造了不少数丈高的战船,与官兵作战于沅澧洞庭,履巨浪如平地,被沅澧一带的船民奉为船神。 杨么死后,百姓修庙供为“杨四菩萨”,但恐官府知晓,巧妙地在四字旁加三点水,后人便称“杨泗菩萨”了。到了明末清初,津市渔业、船业逐渐兴旺,遂在农历六月六日(相传是孟姜女万里寻夫时晒衣的日子,此时晒衣,一年四季不生虫,不长霉)举行“将军会”,后改为“杨泗会”,把“杨泗菩萨”当成傩神祭祀,并与神孟姜女巧妙联系在一起。新州镇百姓至今还流传这样一个动人传说:船民晚上或雾天驾船到嘉山脚下时,都会看见半空中挂着一盏红灯,一说是孟姜女娘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 津市文史丛书》;原文无照片,现照片从互联网上获得。
原文作者简介------王泸1945年4月出生于重庆市。1960年考入津市戏曲学校,1985年进市文化馆,曾担任文学、戏剧、曲艺创作和辅导员,创作了长篇小说《疯人村》《孟姜女》,发表中短篇小说40余部,并收集研究津市地方文化,直至2013年,王泸共出版了地方文化研究专著《兰津芳韵》《嘉山傩韵》《王泸话津市》等多部民间著作,先后荣获17个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