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19|回复: 10

段弘古与刘禹锡、吕温、柳宗元交往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6 17: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显宗永贞元年九月,顺宗朝推行政治改革的二王八司马被贬出京城,刘禹锡贬连州,柳宗元贬邵州。十一月,刘禹锡尚在江陵途中,又贬朗州司马,柳宗元改贬永州司马。是年冬,刘禹锡抵朗州。
    次年,也就是元和元年。正月,柳宗元乘船经过安乡黄山头时正值傍晚时分,突然大风大雨,船无法继续行驶,只好寻一避风湾暂歇。吃过晚饭,风雨仍很大,天色也完全黑了,只得暂宿此处。柳宗元百无聊赖,就着油灯看书。二更时分,风雨停了。柳宗元打算上岸活动一下坐麻了的双腿再回船睡觉。上得岸来随意走去,忽见山脚下一灯如豆,还传出琅琅书声。柳宗元心想,这么偏远地方还有人深夜读书?于是循声前往,见一禅院坐落在山脚下,读书声就从里面传来。来到传出读书声的窗户外,柳宗元轻轻敲了几下窗户,朗声问道:“何人深夜在此读书?”此刻在禅院读书的正是段弘古。他打开门,见来人一身官服,几缕青须,双目炯炯有神,知非凡人,赶紧躬身一揖,说道:“扰了大人清净了,得罪得罪!”便邀柳宗元入内品茶。段弘古问道:“大人深夜至此,可有公干?”柳宗元笑道:“鄙人赴永州就职,途经此地,被老天爷留下了。”段弘古说:“既然上天留客,大人不妨逗留几日。这黄山虽小,然葱茏幽静。老禅师道行高深,刘弘墓松柏森然,颇可一游。”柳宗元性爱山水,也与佛道中人时有来往,便来了兴趣。问道:“足下尊姓大名?莫非在此隐居?”段弘古答道:“非也。敝庐就在寺旁,一借此清净之地读书,二便于向老禅师讨教。余姓段名弘古,排行第九。二十多岁时乡试考中秀才,然屡试不举。家中尚有几亩薄田,日间劳作,夜晚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得一官半职,为国效力,亦振我家声,养我妻子。”柳宗元听了,深为同情。便自报家门道:“吾河东柳宗元也。因与王翰林叔文等推行新政,打击宦官势力,得罪当朝,被贬永州司马。吾好友刘禹锡亦贬朗州司马,近日应该已到朗州了。”段弘古惊喜得立刻站起来又施一礼,道:“不知郎中到此,未曾远迎,失礼失礼!”段弘古久慕刘柳二人盛名,今日得会,喜出望外。又说:“此地去朗州,顺水一日可到,届时一定前去拜望御史大人。”刘禹锡被贬前为御史大夫,故段弘古如此称呼。二人愈谈愈融洽,不觉已过三更。柳宗元便辞别弘古回船,弘古一直送至船边。
    次日,天气放晴,段弘古来岸边迎接柳宗元。二人舍舟登岸,抬头见几树红梅傲立陡岩之上,昨夜风雨洗得满山葱绿,朝日适从东方升起,映照得叶翠梅红。柳宗元诗兴大发,随吟道: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段弘古赞道:“好一个‘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大人欲持梅赠友,在下可代驿使之劳。”柳宗元说:“欲效陆凯为国征战而不得,聊以此慰我客游之心耳。”二人相视一笑。
此时,南禅寺内晨钟响起,悠悠扬扬。山里人家燃起炊烟,山鸟啾啾,一派祥和。柳宗元叹道:“真仙境也!”行行上得山来,道旁頹墙边一枝翠竹笔直指向苍穹。昨夜的雨滴尚在叶上凝聚,晨光映照,晶莹可爱。竹旁苍松翠柏簇拥,端的一道风景。柳宗元说:“竹多丛生,此枝独立墙边,与松柏为邻,若江边红梅移此,可称三友会了!”段弘古解释说:“此地原有人家,生有竹林。人去园空,竹也为乡人砍伐殆尽,独余此枝。在下曾有一诗咏此孤竹。”遂诵道:
亭亭骨屹短墙颠,摇曳空明漾素妍。
带雨微添寒鹤唳,淩霜不受野云怜。
老松立地同高节,芳草何心吊谪仙。
抱此孤根滋九畹,青山一道送流泉。
    柳宗元赞道:“秀才是以孤竹自比了?”段弘古莞尔一笑,只说:“若得大人此类君子为友,也不枉此生了!”两人边谈边游,登上黄山大顶,只见如轻烟般的云雾漂浮在丛林之上,山下千里平畴,茅屋零星其间。山上淌下的溪水散布开去,又汇成一条条河流直向东方。薄雾在远处似隐似现,时而一声鸡鸣,顿显无限生机。柳宗元郁闷多日的心境也顿时开朗起来。他感叹道:“难怪陶靖节要把他心中的桃花源放在武陵了!”
    游罢黄山头,柳宗元重登旅程。临行前对段弘古说,此去永州若有机会,定邀弘古一游。禹锡近在咫尺,可先去一会。
   
    段弘古读书千卷,博通经史,好读纵横家书。性格孤傲,与自己意趣不合者则避而远之。一生不重视置业积财。贞元末,段弘古曾北上武昌谒见鄂岳观察使何士幹,与其论法家治国之道,深为士幹所喜。然而何士幹不久病逝,段弘古只得怏怏而回。元和初,李景俭贬江陵户曹参军,段弘古曾前往拜会,但是李景俭在江陵时间不长,未能拔擢段弘古。当时李景俭在京城的好友吕温恰好在李景俭处,二人初次会面,有相见恨晚之意。离开李景俭,段弘古听说襄州刺史于頔善待士人,遂去求见,与于頔谈论征战谋略,深得于頔欢心。住了一个月,观察到于頔对下属很凶残,且横征暴敛,倨傲自大,觉得不是做大事之人,就离开了他。

    话说刘禹锡到朗州后,举目无亲,刺史郭丞对刘禹锡很不友好。刘禹锡是朝廷命官,本当为他安排官舍,但郭丞却把他一家安排在沅江边招屈亭旁的几间茅屋里。刘禹锡初到朗州,想熟悉当地风俗和人文历史,就一面借阅当地史志书籍,一面向当地人打听。他这个司马只挂个名,是个闲职,于是除了读书写作,就四处游览。他听说澧州城内有张旭的洗墨池,文庙也很壮观。澧州在朗州西北,路程不远。朗州澧州河湖港汊甚多,乘船四处可达。约在元和二年,趁天气晴和,他携带仆人去游览了一番。随后又便道登上黄山头,游览南禅寺。在南禅寺遇见了在那里读书的段弘古,两人谈古论今,吟诗作对,相谈甚欢。段弘古言及去年春夜遇柳宗元事,刘禹锡非常高兴邀段弘古闲暇时去朗州一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6 17: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约在元和三年,段弘古南下朗州,拜会朗州司马刘禹锡。二人在沅江边刘禹锡的茅屋里纵论天下,并与朗州俊彦顾彖、董颋及诗僧元暠、游学武陵的秀才李策等相与游处。小小的茅屋内时而高谈阔论,时而琴声悠扬,时而把酒吟诗,时而挥毫泼墨,虽柴门陋室,粗茶淡饭,而主客雅兴不减。酒酣之际,刘禹锡挥毫写就《陋室铭》,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众人抚掌大笑,皆说:“妙哉!妙哉!豪气干云!”
    段弘古在朗州逗留期间向刘禹锡表达了想谋得一官半职以实现平生理想的意愿。在朗州,刘禹锡有职无权,当时刺史郭丞对他又很不客气,自然无法为段弘古在朗州谋职,就写了两封信,一封给时在道州刺史任上的吕温,一封给永州司马柳宗元。这两人皆是刘禹锡挚友,吕温且为一方要员,当可为段弘古出力。元和五年,吕温迁任衡州,段弘古就南下衡阳去谒见吕温。
    段弘古到衡阳时正当桃花盛开时节。吕温官衙的南面有一座馆舍,其内有荷塘数亩,荷塘边十几株桃树一夜间红花怒放,正值春阳灿然,柳丝拂岸,美不胜收。公事了毕,吕温登楼远眺,见南馆如此美景,兴致盎然,于是赋诗一首,并令人送给几位同仁,诗题作《衡州登楼望南馆临水花呈房戴段李诸公》。诗曰:
夭桃临方塘,暮色堪秋思。

托根岂求润,照影非自媚。

罥挂青柳丝,零落绿钱地。

佳期竟何许,时有幽禽至。

    并邀诸人今夜把火看花。是日傍晚,段弘古刚巧抵达衡州,晚饭后即去刺史府拜望吕温。故人来访,吕温非常高兴,即留他晚上一同赏花。
    入夜,吕温命随从们在南馆荷塘边设案几座椅,备酒菜纸笔,并点亮红烛十几枝。段弘古随同前往,只等客人到来。不一会,吕温的几位同事陆续来到,大家先后入座。吕温端起酒杯欢迎大家赴会,随即吟诗一首:
红芳暗落碧池头,把火遥看且少留。

半夜忽然风更起,明朝不复上南楼。

(《衡州夜后把火看花留客》)

    接着,又将段弘古介绍给诸位同事。段弘古于是站起来,举杯先敬大家一杯酒,然后吟道:
城上芳园花满枝,城头太守夜看时。

为报林中高举烛,感人情思欲题诗。

(《奉陪吕使君楼上夜看花》)

    众人纷纷举杯同赞:“相公和秀才好诗!”也各吟诗作答。吕温见段弘古诗提及自己,遂随口吟道:
尽日看花君不来,江城半夜与君开。

楼中共指南园火,红烬随花落碧苔。

(《答段秀才》)

    段弘古高兴地说:“相公此诗非只为不才也。相公日间登楼见桃花盛开,遂想邀诸位仁兄一起赏花。又恐夜半风起,明日只见落红,故特把火夜看。今宵共借南园烛火一赏红英芳姿,即便明日红烬花落,也不负此夭桃了!相公拳拳之心,不才心领心领!”众人也异口同声:“正是此意!”于是大家又推杯换盏,吟诗作赋,并效古人西园盛会,挥毫记之。
    段弘古在衡州逗留数月,日陪吕温公干,夜与吕温促膝长谈,有时甚至谈到天亮。吕温十分欣赏段弘古,觉得他很有才华,愿意擢引。但是吕温当时也是被贬至远州,尚需依靠朝廷中人代为援引。他就给时在朝中担任吏部郎中的窦群写了一封信举荐段弘古。谁知这时窦群因荐举羊士谔、吕温为御史中丞未被丞相李吉甫批准而忌恨李,把为李吉甫看病的医生陈登抓起来拷打,逼其用药害李吉甫。事发,宪宗要杀窦群,李吉甫反而为窦群说情,只贬为湖南观察使。吕温只好要段弘古先回安乡等待时机。临行,吕温赠诗一首:
湘南孤白芷,幽托在清浔。

岂有馨香发,空劳知处深。

摧贤路已隔,赈乏力不任。

惭我一言分,贞君千里心。

寸义薄联组,片诚敌兼金。

方期践冰雪,无使弱思侵。

(《送段秀才归澧州》)


勉励他不要灰心,要继续保持冰雪之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6 17: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段弘古回到安乡后,八月,刘禹锡传来吕温去世的消息,并随信附上他写的《哭吕衡州》:
一夜霜风凋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

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

朔方徙岁行当满,欲为君刊第二碑。

    时吕温不足四十岁,儿女尚未成人。段弘古接函大哭,写诗多首以悼故友。

    元和八年,黔中观察使崔能因张伯靖反,崔能讨张伯靖无功,被贬永州刺史。崔能到永州后,与柳宗元惺惺相惜,给予柳宗元很多照顾。柳宗元在给刘禹锡的信中提到崔能。崔能的弟弟崔从时在朝中很得宪宗信任。刘禹锡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就向柳宗元提到段弘古。柳宗元也在游黄山头时会过段弘古,知道他是一位很有才学,志向高尚的人,就向崔能举荐段弘古。崔能就要柳宗元通知段弘古去永州。于是,元和九年初,段弘古先去朗州拜访刘禹锡。在朗州,二人把酒相谈之际,提及吕温,均不胜伤感。
    次日,段弘古拜别刘禹锡,乘船入洞庭湖,溯湘江,经月余方至永州。柳宗元高兴地接待了段弘古,互诉别后思念之情。柳宗元问到段弘古在衡州与吕温相交相处之情状,既高兴,又惋惜。宗元向弘古出示他写的《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诗:
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

只令文字传青简,不使功名上景钟。

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记若堂封。

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惜元龙。

    弘古读后唏嘘不已,亦和之曰:
江陵同载逐波峰,南馆看花欣再逢。

三月夭桃斟浊酒,五更衙署听晨钟。

二州德政堪入史,千卷诗文非自封。

长念东平千顷浪,只将岩壁凿云龙。

    宗元读罢叹曰:“秀才此作胜余多矣!”段弘古又自袖中出示当年吕温在衡州写给他的诗的手迹,宗元摩挲良久,含泪吟诗曰:
交侣平生意最亲,衡阳往事似分身。

袖中忽见三行字,拭泪相看是故人。

(《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弘古读之,泣涕不已。
    柳宗元携段弘古遍游永州周边名胜,二人诗酒唱和,谈易论道,甚为融洽。一日,柳宗元偕段弘古拜会崔能,三人纵谈天下得失,言至痛切处,段弘古慷慨激昂,言辞激烈,给崔能留下很深印象。柳宗元叹曰:“段九,吾畏友也!”崔能对柳宗元说:“段九博通经史,熟谙兵书与纵横家说,笔力雄健,宜为幕府。惟当敛其锋,不尔,祸易生也。”时崔能好友窦群自开州刺史改容州刺史、容管经略观察使。崔能认为,段弘古与窦群性格相近,容管经略使须平定广西一带叛乱,正需要段弘古这样的人。于是推荐段弘古西去见窦群,并给窦群写了一封信。是年六月,段弘古自永州出发,南赴容州。七月,经桂林。桂林郡守原为弘古旧交,此时却不愿接见弘古。此时弘古旅资将罄,又染病,困居旅舍,愤愤而叹曰:“平生与大人相交,未曾相下。今日穷困如此,年即将老,竟无处可容身,徒为俗人笑。还活着则甚?就埋在路边算了!”又反复吟诵昔日在衡州从吕温游时所作《秋怀》诗:
野阔平收潦水香,园林恰似郑公乡。

懒云未许寒风卷,落叶从他零露伤。

夜静猿声添客泪,朝闻雁字引诗狂。

生涯不共秋光老,浊酒丹经一钓航。

    边吟边哭,渐渐声微,气绝而死。时元和九年八月十六日,弘古年不足五十,二子一女皆未成年。哀哉!旅舍老板急忙告诉那位桂林郡守。郡守顿觉不妙,连忙差人赴永州报知崔能。崔能听说,不禁泪如雨下,怔了半天,不意荐其西去竟落得如此下场。于是命人速去桂林接回弘古,又赠丧葬之资,托柳宗元送其回澧州。柳宗元忍痛料理弘古后事,并含泪写了一篇祭文:
世病乎直,人悦其和。行而不容,虽圣奈何?提其信义,谁与同波?硁硁以终,

坚不可磨。游得其人,友择其益,始如可进,终会于厄。精诚介然,将贯精石。追

恩怀旧,兴词愤激。君昔来辱,备闻嘉言。宵会北堂,昼宴南轩。去适于越,不日

其旋。载除我居,望尔北辕。今者之来,丹旐有翩。閟兹英志,限此中年。呜呼哀

哉!

居实斯贫,有子而幼。孰云履信,惟天所祐?道途之资,敢废于旧,志君之行,

铭石斯授。有洁其觞,有楚其豆。庶鉴于诚,临兹飨侑。

    诸事毕,柳宗元扶柩北上,至朗州,会禹锡。禹锡作诗哭之。今不存。不数日,禹锡陪同宗元乘船载弘古灵柩直抵黄山头。上得岸去,寻至弘古家,其妻子见得,顿时嚎啕大哭。宗元、禹锡再三抚慰,又与商定安葬事宜。数日后,会弘古家小葬其于黄山南麓。宗元作《处士段弘古墓志》,其文曰:
段处士弘古,读纵横书,刚峭少合,尤濩落,不事产。人或交之,度非义,

辄去,以故年五十,不就禄。尝以法家言抵御史大夫何士幹,延以上座,将用之。

会士干死,闻襄阳节度使于頔爱人大言,遂干以兵画,一见喜甚。居月余,视頔

终不可与立功,又遁去。陇西李景俭、东平吕温,高气节,尚道艺,闻其名,求

见,大欢。留门下,或一岁,或半岁,与言,不知日出。温卒,景俭逐,前右拾

遗张宿与然诺,南见中山刘禹锡、河东柳宗元,二人者言于御史中丞崔公。公时

降治永州,知其信贤,徼其去。又南抵好义容州扶风窦群,途过桂,桂守旧知君,

拒不为礼。君愤怒,发病,不肯治,曰:“平生见大人,未尝相下。今穷于此,年

加老,接接无所容入也,益困于俗笑,吾安用生为?埋道边耳!” 居六月,死逆

旅中。崔公为出涕,命特赠赙,致其丧来永州,哭为祭之。与丧具道里费,归葬澧

州安乡县黄山南麓上。君之死,元和九年八月十六日,后某月日葬。祖某官,父某

官,妻彭城刘氏。子知微、知章,皆未冠。铭曰:

廉不贪,直不倚。困者吾之,通者不以。不惩其踬,卒以亢死。观游非类,有贱

非鄙。何以葬之?黄山南趾。



    (笔者按:段弘古生平仅可从柳宗元《祭段弘古文》《处士段弘古墓志》约略窥见一斑。根据该墓志分别考索与段弘古相关人士刘、柳和吕温、崔能、窦群、李景俭、何士幹等人行状,据以敷衍出此篇故事。主要情节基本有据,具体细节则根据资料合理想象。所引诗文,除段弘古步韵和柳宗元《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诗为笔者杜撰外,余均引自各人诗文集或《全唐诗》。柳宗元《段弘古墓志》中提到的“桂守”即当时桂林太守不知何人。待有暇,再将考索经过整理成文,以飨读者,亦为本土文化整理之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6 20: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6 22:06: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7 07: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位早上好!谢谢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7 15:1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7 17: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见如故,乃性情中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8 07: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原创文章,必须注明来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8 07: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8 03:56 , Processed in 0.0364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