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弘古回到安乡后,八月,刘禹锡传来吕温去世的消息,并随信附上他写的《哭吕衡州》:
一夜霜风凋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
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
朔方徙岁行当满,欲为君刊第二碑。
时吕温不足四十岁,儿女尚未成人。段弘古接函大哭,写诗多首以悼故友。
元和八年,黔中观察使崔能因张伯靖反,崔能讨张伯靖无功,被贬永州刺史。崔能到永州后,与柳宗元惺惺相惜,给予柳宗元很多照顾。柳宗元在给刘禹锡的信中提到崔能。崔能的弟弟崔从时在朝中很得宪宗信任。刘禹锡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就向柳宗元提到段弘古。柳宗元也在游黄山头时会过段弘古,知道他是一位很有才学,志向高尚的人,就向崔能举荐段弘古。崔能就要柳宗元通知段弘古去永州。于是,元和九年初,段弘古先去朗州拜访刘禹锡。在朗州,二人把酒相谈之际,提及吕温,均不胜伤感。
次日,段弘古拜别刘禹锡,乘船入洞庭湖,溯湘江,经月余方至永州。柳宗元高兴地接待了段弘古,互诉别后思念之情。柳宗元问到段弘古在衡州与吕温相交相处之情状,既高兴,又惋惜。宗元向弘古出示他写的《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诗:
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
只令文字传青简,不使功名上景钟。
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记若堂封。
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惜元龙。
弘古读后唏嘘不已,亦和之曰:
江陵同载逐波峰,南馆看花欣再逢。
三月夭桃斟浊酒,五更衙署听晨钟。
二州德政堪入史,千卷诗文非自封。
长念东平千顷浪,只将岩壁凿云龙。
宗元读罢叹曰:“秀才此作胜余多矣!”段弘古又自袖中出示当年吕温在衡州写给他的诗的手迹,宗元摩挲良久,含泪吟诗曰:
交侣平生意最亲,衡阳往事似分身。
袖中忽见三行字,拭泪相看是故人。
(《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弘古读之,泣涕不已。
柳宗元携段弘古遍游永州周边名胜,二人诗酒唱和,谈易论道,甚为融洽。一日,柳宗元偕段弘古拜会崔能,三人纵谈天下得失,言至痛切处,段弘古慷慨激昂,言辞激烈,给崔能留下很深印象。柳宗元叹曰:“段九,吾畏友也!”崔能对柳宗元说:“段九博通经史,熟谙兵书与纵横家说,笔力雄健,宜为幕府。惟当敛其锋,不尔,祸易生也。”时崔能好友窦群自开州刺史改容州刺史、容管经略观察使。崔能认为,段弘古与窦群性格相近,容管经略使须平定广西一带叛乱,正需要段弘古这样的人。于是推荐段弘古西去见窦群,并给窦群写了一封信。是年六月,段弘古自永州出发,南赴容州。七月,经桂林。桂林郡守原为弘古旧交,此时却不愿接见弘古。此时弘古旅资将罄,又染病,困居旅舍,愤愤而叹曰:“平生与大人相交,未曾相下。今日穷困如此,年即将老,竟无处可容身,徒为俗人笑。还活着则甚?就埋在路边算了!”又反复吟诵昔日在衡州从吕温游时所作《秋怀》诗:
野阔平收潦水香,园林恰似郑公乡。
懒云未许寒风卷,落叶从他零露伤。
夜静猿声添客泪,朝闻雁字引诗狂。
生涯不共秋光老,浊酒丹经一钓航。
边吟边哭,渐渐声微,气绝而死。时元和九年八月十六日,弘古年不足五十,二子一女皆未成年。哀哉!旅舍老板急忙告诉那位桂林郡守。郡守顿觉不妙,连忙差人赴永州报知崔能。崔能听说,不禁泪如雨下,怔了半天,不意荐其西去竟落得如此下场。于是命人速去桂林接回弘古,又赠丧葬之资,托柳宗元送其回澧州。柳宗元忍痛料理弘古后事,并含泪写了一篇祭文:
世病乎直,人悦其和。行而不容,虽圣奈何?提其信义,谁与同波?硁硁以终,
坚不可磨。游得其人,友择其益,始如可进,终会于厄。精诚介然,将贯精石。追
恩怀旧,兴词愤激。君昔来辱,备闻嘉言。宵会北堂,昼宴南轩。去适于越,不日
其旋。载除我居,望尔北辕。今者之来,丹旐有翩。閟兹英志,限此中年。呜呼哀
哉!
居实斯贫,有子而幼。孰云履信,惟天所祐?道途之资,敢废于旧,志君之行,
铭石斯授。有洁其觞,有楚其豆。庶鉴于诚,临兹飨侑。
诸事毕,柳宗元扶柩北上,至朗州,会禹锡。禹锡作诗哭之。今不存。不数日,禹锡陪同宗元乘船载弘古灵柩直抵黄山头。上得岸去,寻至弘古家,其妻子见得,顿时嚎啕大哭。宗元、禹锡再三抚慰,又与商定安葬事宜。数日后,会弘古家小葬其于黄山南麓。宗元作《处士段弘古墓志》,其文曰:
段处士弘古,读纵横书,刚峭少合,尤濩落,不事产。人或交之,度非义,
辄去,以故年五十,不就禄。尝以法家言抵御史大夫何士幹,延以上座,将用之。
会士干死,闻襄阳节度使于頔爱人大言,遂干以兵画,一见喜甚。居月余,视頔
终不可与立功,又遁去。陇西李景俭、东平吕温,高气节,尚道艺,闻其名,求
见,大欢。留门下,或一岁,或半岁,与言,不知日出。温卒,景俭逐,前右拾
遗张宿与然诺,南见中山刘禹锡、河东柳宗元,二人者言于御史中丞崔公。公时
降治永州,知其信贤,徼其去。又南抵好义容州扶风窦群,途过桂,桂守旧知君,
拒不为礼。君愤怒,发病,不肯治,曰:“平生见大人,未尝相下。今穷于此,年
加老,接接无所容入也,益困于俗笑,吾安用生为?埋道边耳!” 居六月,死逆
旅中。崔公为出涕,命特赠赙,致其丧来永州,哭为祭之。与丧具道里费,归葬澧
州安乡县黄山南麓上。君之死,元和九年八月十六日,后某月日葬。祖某官,父某
官,妻彭城刘氏。子知微、知章,皆未冠。铭曰:
廉不贪,直不倚。困者吾之,通者不以。不惩其踬,卒以亢死。观游非类,有贱
非鄙。何以葬之?黄山南趾。
(笔者按:段弘古生平仅可从柳宗元《祭段弘古文》《处士段弘古墓志》约略窥见一斑。根据该墓志分别考索与段弘古相关人士刘、柳和吕温、崔能、窦群、李景俭、何士幹等人行状,据以敷衍出此篇故事。主要情节基本有据,具体细节则根据资料合理想象。所引诗文,除段弘古步韵和柳宗元《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诗为笔者杜撰外,余均引自各人诗文集或《全唐诗》。柳宗元《段弘古墓志》中提到的“桂守”即当时桂林太守不知何人。待有暇,再将考索经过整理成文,以飨读者,亦为本土文化整理之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