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05|回复: 6

梁山最聪明好汉,识破宋江心思,谎称母亲患病,提前下山得以善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8 08: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梁山最聪明好汉,识破宋江心思,谎称母亲患病,提前下山得以善终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水浒传》讲述的是宋朝末期,皇帝无能,奸臣当道,百姓民不聊生,起义不断的背景之下,一些人因为各种各样无奈的原因而落草为寇,走上梁山,并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与朝廷相抗衡的故事。


×

然而,到了后来,作者却笔锋一转,讲述了宋江带领兄弟接受朝廷的招安,为国家南征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最终却死伤无数的悲惨经历。当然,也并非是每一个梁山英雄都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一些聪明的人,早就看出了朝廷即将卸磨杀驴的状态,于是提早离去,比如公孙胜便是如此。
公孙胜是梁山中的老人了,此人是最早投奔梁山人之一,在梁山大聚义之时排名第四。公孙胜长着八字眉、杏子眼,身穿短袍脚穿麻鞋,一副道士打扮,兵器为松文古锭剑。公孙胜是蓟州九宫县人氏,自幼便喜欢枪棒,后来又拜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为师,道号“一清先生”,因此学得一身道术,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人称“入云龙”,每逢术法之战未曾败过,全书第二强的道士。



后来,公孙胜与晁盖等人听闻官府命杨志押运送给蔡京的生辰纲,认为生辰纲是不义之财,于是组成了一支抢劫的队伍,并成功劫走了生辰纲。可惜的是,事情败落了,于是他们七人不得不走上了逃亡的道路,并最终选择了在梁山入伙。
后来,宋江进入了梁山,并且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公孙胜是个明白人,他早就看出宋江是个不可靠的人,并且知道晁盖是比不过宋江的,于是便有了退隐的想法。于是乎,当宋江上山之后,公孙胜便用探母参师为名,返回家乡蓟州,自此一去不回。


×

当宋江攻打高唐州,并且败于太守高廉的妖法之时,他们想到了公孙胜。于是乎,在戴宗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下,公孙胜不得不出山辅助宋江,并且后来留了下来,成为了梁山机密军师。
梁山接受招安之后,公孙胜也跟随大军南征北战,先后征讨辽国、河北田虎、淮西王庆,并立下了大功。等到淮西平定之后,宋江班师回朝,准备接受朝廷奖赏的时候,公孙胜突然想起了罗真人“遇汴而还”之语,于是便向宋江辞行,返回蓟州二仙山,“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获得了善终。



参考资料:《水浒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08: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却笔锋一转,讲述了宋江带领兄弟接受朝廷的招安,为国家南征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最终却死伤无数的悲惨经历。当然,也并非是每一个梁山英雄都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一些聪明的人,早就看出了朝廷即将卸磨杀驴的状态,于是提早离去,比如公孙胜便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08: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孙胜是梁山中的老人了,此人是最早投奔梁山人之一,在梁山大聚义之时排名第四。公孙胜长着八字眉、杏子眼,身穿短袍脚穿麻鞋,一副道士打扮,兵器为松文古锭剑。公孙胜是蓟州九宫县人氏,自幼便喜欢枪棒,后来又拜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为师,道号“一清先生”,因此学得一身道术,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人称“入云龙”,每逢术法之战未曾败过,全书第二强的道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8 09: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孙胜比吴用的计谋不会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8 09: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到淮西平定之后,宋江班师回朝,准备接受朝廷奖赏的时候,公孙胜突然想起了罗真人“遇汴而还”之语,于是便向宋江辞行,返回蓟州二仙山,“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获得了善终。
——高明,得以善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09: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22-4-18 09:00
公孙胜比吴用的计谋不会差。

谢谢关注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09: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22-4-18 09:03
等到淮西平定之后,宋江班师回朝,准备接受朝廷奖赏的时候,公孙胜突然想起了罗真人“遇汴而还”之语,于是 ...

谢谢关注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8 08:34 , Processed in 0.0328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