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833|回复: 10

初中时代的回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8 09: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中时代的回忆

我的初中是“过苦日子”的时候在澧县二中渡过的。在这个特殊年代,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件事。
一、进食堂。那是旧市制一斤十六两,学生每餐三四两米;有时吃的是泡泡松松的“双蒸饭”,有时是米里分别掺些萝卜丁、红薯块、蚕豆粒、麦麸蒸了和着吃。吃的菜,轮番上桌的是萝卜、萝卜腌菜、白菜、芋禾杆,油星星也看不到几颗。十多二十岁的人,正吃“长饭”,满足不了身体的发育。这样,学生吃饭,常因偷饭、混饭,分饭不公引发打架闹事。每次开餐前20分钟,班上的生活委员,带着两个拿箩筐扁担的生活值日员,到食堂抬饭;饭摆到各班餐桌上后,长长的队伍才鱼贯而入进食堂。进食堂后,是学生自带碗筷,一桌八个学生,在一个盆里分饭,分饭中经常出现的矛盾。一次,隔壁班上有一桌,席长分饭的那只筷子没拿直,三角形的饭块有点歪;由此产生矛盾,七份饭拿走了,留下一份你推过去,他拉过来,不慎落到了地上。后来,班主任和生活委员,两个人端来两份饭,才把问题解决。



二、晚自习。那时,我们虽住县城,但学校用电已是末端,亮是红红的,一闪一闪;一个晚自习,要停七八次;有时接连几天不来电。学校一期一组发一盏煤油灯,有的灯打破了,学生就用墨水瓶装油,“眼眼钱”装灯芯,点亮读书;对学生的视力影响很大。有时候,把七、八节的几节课外活动课调到晚上,搞传统教育讲座。学校里从校长到老师,参加革命的地下党员不少;教生物的李老师,是任过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的林伯渠的亲表弟。李老师年轻时跟随表哥闹革命,是湖南最早的青年团员。他目睹过1927年5月21日晚,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袭击省总工会等革命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杀害惨状。听他们讲后,班上组织同学讨论,发动大家写入团申请书。这一举措,获得了学校党支部的表彰;学校团委还到班上了解情况,并号召全校师生向我们班学习。



三、学俄语。那时的“吃不饱”,使得不少学生休学、逃学;我们年级六个班,还没读完一年级,就不足三个班了;县里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撤了全县的几个附中,把同年级剩下的学生转到学校来,才勉强补充。1962年,县里没有了附中,学校也只招两个班。社会上流传着:“读书升学当干部,不如种块灰萝卜”;这对在校学生的影响很大。学校里的学习风气很差。加上,当时和苏联的关系紧张,学生对学俄语不感兴趣。上课不听讲,早自习不来者大有人在。有个要退学的学生,竟在外语老师进教室之前,让门小开,上放一报纸;待老师推门进来,报纸落在老师的头上,惹得哄堂大笑。但是,多数人对学习很认真,不偏科。有的为了把俄语学习好;每天晚餐后,还到学校外边的树林里,自觉读俄语单词。  
                                                               

                                                                高家协    2012年10月 于长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8 09: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艰苦年代的日子是比较困难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8 09: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8 09: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那个岁月走来的人,有点看不惯今天的奢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8 10: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的大作,为老师的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0: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张新泉、于乾松等老师点赞!向老师们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8 17: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年代,人的记忆里就是那些事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8 20:1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清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8 23: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旧市制一斤十六两,学生每餐三四两米;有时吃的是泡泡松松的“双蒸饭”,有时是米里分别掺些萝卜丁、红薯块、蚕豆粒、麦麸蒸了和着吃。吃的菜,轮番上桌的是萝卜、萝卜腌菜、白菜、芋禾杆,油星星也看不到几颗。十多二十岁的人,正吃“长饭”,满足不了身体的发育。这样,学生吃饭,常因偷饭、混饭,分饭不公引发打架闹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8 23: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钱绪志 发表于 2022-4-18 23:18
那是旧市制一斤十六两,学生每餐三四两米;有时吃的是泡泡松松的“双蒸饭”,有时是米里分别掺些萝卜丁、红 ...

艰难岁月,,刻骨铭心,如何能够忘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20:12 , Processed in 0.0363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