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398|回复: 12

唐安乡处士段弘古生平与交友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30 10: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涔阳老客 于 2022-4-30 10:50 编辑

       中唐时期安乡黄山头有一位秀才段弘古,家中排行第九,人称段九秀才。段弘古史无传。唯一记载他行迹的只有柳宗元为他写的《祭段宏古文》和《处士段弘古墓志》,其他记述段弘古生平者均据此二文,但有的未能透彻理解原
文,以致于时有错误或不准确之处。
    清康熙年间编《全唐诗》并无段弘古诗,后来日本人上毛河子静(又作上毛河世宁)补入逸诗三卷,其中有段弘古诗一首,即《奉陪吕使君楼上夜看花》,其名下有简介:“段弘古,澧州人。吕温守道州,尝客焉。后谒窦群容州,殁旅舍。有诗一首。”可谓惜墨如金。
    道光年间,湖南新化人邓显鹤编纂《沅湘耆旧集》,收入段弘古诗三首,即《秋怀》《孤竹》《奉陪吕使君楼上夜看花》,这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段弘古诗全部。诗前有段弘古简介,比《全唐诗》略详:“弘古,安乡人,刚峭寡合,不事产业,不交非义。年五十不能禄。吕温守道州,尝客焉。后谒窦群容州,殁旅舍。有诗三首。”
    清康熙丁卯年(1687)王基巩修《安乡县志》卷八“乡贤”载段弘古:“处士。居黄山,刚方寡合,不事生产。或交以非义,则面斥之。故终生无所遇。贞元间,谒李景俭,温留门下,夜与语,不知日出。温卒,景俭不能用,乃南从刘禹锡、柳宗元游。二人言其贤于永州刺史崔敏,敏甚爱之,柳子称曰畏友。后南游容州,谒窦群,卒桂林之逆旅,归葬于山南麓。宗元为文以祭之。”该志卷六《选举志·乡贡》载段弘古,下有按语:“吕衡州往来诗题段云:奉陪吕郎中楼上夜把火看花。吕云:送乡贡进士段弘古。”清伍崇曜輯《粤雅堂丛书》有《吕衡州集》,其卷一有段弘古《奉陪郎中楼上夜把火看花》诗,题下注曰:“乡贡进士段宏古”。可知段弘古的正式身份是乡贡进士。另有吕温诗《送段九秀才归澧州》,不作《送乡贡进士段弘古》。可见康熙《安乡县志》所录有误。
    康熙《安乡县志》载刘禹锡、柳宗元向崔敏举荐段弘古,崔敏当是崔能。因为柳宗元《唐故朝散大夫永州刺史崔公墓志》:“维元和五年九月十五日壬子,永州刺史崔公薨于位,享年六十八。”“以某年某月日,归葬于某县某原,祔于皇考吏部侍郎赠户部尚书府君之墓。尚书讳漪”。知此崔公父亲名崔漪,死后赠户部尚书,这位崔公在元和五年九月就去世了,不可能与段弘古有交集。《柳宗元集》还有《祭崔君敏文》,则此崔公即崔敏。而《旧唐书·崔慎由传》载:“祖异,位终渠州刺史。”崔慎由是崔能的弟弟崔从的儿子,故知崔能父亲名崔异,官终渠州刺史。崔能任永州刺史应在崔敏之后。故段弘古去世后,柳宗元《处士段弘古墓志并序》曰“特赠赙,致其丧来永州,哭为祭之。与丧具道里费,归葬澧州安乡县黄山南麓上”者乃崔能,非崔敏。
    乡贡进士,古代经乡试、府试两级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未能考上者称为乡贡进士,考上者径称进士。乡贡进士,明清时称举人。至于秀才,汉代时未实行科举制度,而是由地方官吏考察和举荐人才,称为察举,所举人才称为秀才,意即优秀人才。隋代开科举考试,设秀才科。唐代沿袭,后来秀才科选拔条件甚严,鲜有入选者,遂废。而秀才成为一般读书人的通称。所以秀才并不是段弘古的正式身份,他的正式身份是乡贡进士,又简称为乡贡、贡士。

一  段弘古生卒年及柳宗元对他的评价

    段弘古,或作段洪古、段宏古。柳宗元《祭段弘古文》《段弘古墓志》均作段弘古,当以柳文为准。元和九年八月,段弘古卒于桂林。永州刺史崔能为治丧具,派人从桂林将段弘古接回永州,柳宗元为作《祭段弘古文》,文曰:
世病乎直,人悦其和。行而不容,虽圣奈何?提其信义,谁与同波?硁硁以终,坚不可磨。游得其人,友择其益,始如可进,终会于厄。精诚介然,将贯精石。追恩怀旧,兴词愤激。君昔来辱,备闻嘉言。宵会北堂,昼宴南轩。去适于越,不日其旋。载除我居,望尔北辕。今者之来,丹旐有翩。閟兹英志,限此中年。呜呼哀哉!居实斯贫,有子而幼。孰云履信,惟天所祐。道途之资,敢废于旧。志君之行,铭石斯授。有洁其觞,有楚其豆。庶鉴于诚,临兹飨侑。
    (按:康熙《安乡县志》所录此文有多处异文。“虽圣奈何”作“虽病奈何”,“提其信义”作“拟其信义”,“追恩怀旧”作“追思怀旧”,“兴词愤激”作“其词愤激”,“君昔来辱”作“居肯来辱”。)
    随后,柳宗元扶柩送归安乡黄山,又为其撰《处士段弘古墓志并序》,全文曰:
    段处士弘古,读纵横书,刚峭少合,尤濩落,不事产。人或交之,度非义,辄去,以故年五十不就禄。尝以法家言,抵御史大夫何士幹,延以上座,将用之。会士幹死,闻襄阳节度使于頔爱人大言,遂干以兵画,一见喜甚。居月余,视頔终不可与立功,又遁去。陇西李景俭、东平吕温,高气节,尚道艺,闻其名,求见,大欢。留门下,或一岁,或半岁,与言,不知日出。温卒,前右拾遗张宿与然诺,南见中山刘禹锡、河东柳宗元,二人者言于御史中丞崔公。公时降治永州,知其信贤,徼其去。又南抵好义容州扶风窦群,途过桂,桂守旧知君,拒不为礼。君愤怒,发病,不肯治,曰:“平生见大人,未尝相下。今穷于此,年加老,接接无所容入也,益困于俗笑,吾安用生为?埋道边耳!” 居六月,死逆旅中。崔公为出涕,命特赠赙,致其丧来永州,哭为祭之。与丧具道里费,归葬澧州安乡县黄山南麓上。君之死,元和九年八月十六日,后某月日葬。祖某官。父某官,妻彭城刘氏。子知微、知章,皆未冠。铭曰:
    廉不贪,直不倚。困者吾之,通者不以。不惩其踬,卒以亢死。观游非类,有贱非鄙。何以葬之?黄山南趾。
    这篇墓志明确的说,段弘古死于“元和九年八月十六日”,“年五十不就禄”。则段弘古死时五十岁。古人计年岁皆以虚岁,则元和九年段弘古实有四十九岁。所以柳宗元在《祭段弘古文》中说:“閟兹英志,限此中年。”元和九年为公元814年,按此倒推,段弘古生于765年,即唐代宗永泰元年。永泰只有一年多,接着就是唐德宗大历元年(766年十一月改元大历)。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柳宗元生于大历八年,段弘古年长刘禹锡八岁,年长柳宗元九岁。据《段弘古墓志》,段弘古的祖父、父亲均曾居官,但很可能是地方小吏,故墓志未详载。依古人撰写墓志的习惯,即便为一县之守,墓志都会载明。其妻彭城刘氏,不过因其姓刘,而攀附为彭城后人而已,不见得一定就是彭城刘氏后人。有两个儿子知微、知章,都只有十多岁(未冠)。这便是段弘古家庭的全部情况。
    段弘古能与柳宗元、刘禹锡和吕温成为至交,当然是因为段弘古才学、人品都得到了刘柳吕三人的高度认可。柳宗元在这篇墓志中称其“廉不贪,直不倚”,在《祭段宏古文》中称其“世病乎直,人悦其和”,“提其信义,谁与同波?硁硁以终,坚不可磨。游得其仁,友择其益”,“精诚介然,将贯精石”。评价段弘古清廉、耿直,虽然有人不喜欢他的直爽,但喜欢他的平和易交,而且十分讲信义,为学行事坚韧不拔。“精诚介然,将贯精石”,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段弘古无一官半职,柳宗元在祭文和墓志中给予他这样高的评价,当然不是因为阿谀,而是实打实的认为他值得这么称颂。
    段弘古去世前数年,柳宗元为一秀才赵群作墓志,就远没有段弘古这篇墓志精彩。该墓志曰:
婴臼死信孤乃立,王侯世家天水邑。群字荣成系是袭,祖某父某仕相及。
嗟然秀才胡伋伋,体貌之恭艺始习。娶于赤水礼犹执,南浮合浦遽远集。
元和庚寅神永戢,问年二纪益以十。仆夫返柩当启蛰,潇湘之交瘗原隰。
                    稚妻号叫幼女泣,和者悽欷行路悒。追初悯夭铭兹什。
    这篇墓志没有采用通常的前序后铭的写法,径直采用七言诗体。因为墓主姓赵,故一开头就用春秋时赵世家中屠岸贾欲灭赵家一族,赵朔门客公孙杵臼与友人陈婴隐匿赵朔遗腹子,即有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以此称颂墓主家族高贵。然后屡叙赵群郡望是天水,赵群字荣成,祖父、父亲均相继为官,秀才读书很努力(伋伋即汲汲,努力进取貌),娶了家在赤水的妻子,犹如合浦珠还。元和庚寅即元和五年,“神永戢”就是去世了。“问年二纪益以十”,时年三十四岁。一纪十二年,再加十年,合计三十四年。后面几句不需解释,皆为套话。
    仔细阅读柳宗元写的段弘古墓志,我们可以了解到,段弘古非常耿直。所谓“刚峭少合”,刚峭,刚正严峻;少合,不易合群。“尤濩落”,濩落,空而无用,引申为落拓失意。“人或交之,度非义,辄去。”意思是与人交往,若发现此人不义,就离开他。清康熙《安乡县志》的段弘古小传说:“或交以非义,则面斥之”,在柳宗元的记述上就走样了。“不事产”,即不事产业,不注重添置家产。而康熙《安乡县志》却改为“不事生产”,即不做事,不劳动。这意思就差远了。柳宗元墓志写道:“故年五十而不就禄”,是说段弘古年纪五十岁了还没有获得一官半职。“就禄”是说得到俸禄,即为官的秩俸。康熙《安乡县志》则在说段弘古“或交以非义,则面斥之。故终生无所遇。”这使得读者以为段弘古不能出头是与他的性格密切相关。且“无所遇”与“不就禄”意思有很大区别。段弘古先为李景俭、吕温看重,后又与柳宗元、刘禹锡成为至交,何士幹“延以上座”,于頔“一见甚喜”,怎么是“无所遇”呢?综观段弘古一生,他未能出仕,虽然有性格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机遇。下面一一进行考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30 10: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段弘古交游考


    根据柳宗元《段弘古墓志》,段弘古为了求职,曾经多次外出干谒各地要员。首先是“以法家言,抵御史大夫何士幹”。何士幹,新旧唐书均无传。《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十有何士幹:“柳宗元《李侍御墓志》注:何士幹,永泰二年及进士第。”“旧德宗纪下:贞元四年(788)六月乙未,以谏议大夫何士幹为鄂岳沔蕲黄等州都团练观察使”。又“《祭何大夫文》略云:自公之来,法举令行。除奸翦暴,振独苏惸。疆里封域,缮完甲兵。十五馀年,下水潦清。”(见《文苑英华》卷九八六5187页符载文)知其在鄂十五年而卒。而《段弘古墓志》言“会士幹死”,即段弘古谒见何士幹不久,何士幹就死了。则段弘古见何士幹当在贞元十八年(802)。鄂岳沔蕲黄等州都团练观察使,简称鄂岳观察使,治所在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区)。安乡去武昌,水路约六百余里。何士幹以谏议大夫出为鄂岳观察使,柳宗元在墓志中称其为御史大夫,或许何为谏议大夫之前曾为御史大夫。段弘古与何士幹谈论法家治国之说,深得何的称许,故“延为上座”。唐代州以上的行政机构是道,相当于今天的省。而观察使是军政统揽的,一平常秀才,被治理五州的观察使待为上宾,段弘古的才学应该是很不错的了。
    在《段弘古墓志》中,柳宗元接着写道:段弘古“闻襄阳节度使于頔爱人大言,遂干以兵画,一见喜甚。”这个于頔很有来头。《旧唐书·于頔传》载,于頔为湖州刺史,修治水利,“岁获粇稻蒲鱼之利,人赖以济。”又收葬暴露于野外的朽骨十余处。任苏州刺史,又“濬沟渎,整街衢”,废淫祠。“虽为政有绩,然横暴已甚。”因怨恨以前的湖州尉,便使人设计痛打他。观察使王纬向德宗奏议,德宗听之任之。于是于頔益发骄横残暴。每天都处罚官吏,其手下不堪凌辱,掾吏姚峴实在忍受不了,竟投水而死。贞元十四年,于頔迁任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观察,地位与何士幹同。在襄州,于頔平吴少诚的叛乱,破濯神沟贼,扩充军队,添置兵器,还申请将襄州升格为大都督府,德宗也只能批准。“于是公然聚敛,恣意虐杀,专以凌上威下为务。”若段弘古在何士幹死后不久就去襄州见于頔,则在贞元十八年末或十九年年初,正是于頔威风八面的时候。所以,虽然于頔很欣赏他的兵画策略,但他呆了一个月,了解到于頔的所作所为,觉得不是成事之人,反而有可能卷入祸端,就悄然离开了。
    柳宗元《段弘古墓志》接着写道:“陇西李景俭、东平吕温,高气节,尚道艺,闻其名,求见,大欢。”这里没有写明具体时间,只能从李、吕二人的生平中寻找蛛丝马迹。
    《旧唐书·李景俭传》:“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性俊朗,博闻强记,颇阅前史,详其成败。自负王霸之略,于士大夫间无所屈降。贞元末,韦执谊、王叔文东宫用事,尤重之,待以管、葛之才。叔文窃政,属景俭居母丧,故不及从坐。……窦群为御史中丞,引为监察御史。群以罪左迁,景俭坐贬江陵户曹。”“元和末入朝,执政恶之,出为澧州刺史。”李景俭一生曾先后任忠州刺史、仓部员外郎、谏议大夫、监察御史、江陵户曹、建州刺史、漳州刺史、楚州刺史等。虽两度在朝,然因使酒谈谑,当面凌忽宰臣,两度被出为州官。李景俭与段弘古交游,最可能在贬江陵户曹时。至其贬澧州刺史已在元和末,而段弘古于元和九年已经去世。段弘古曾赴鄂州谒见何士幹,应该在当地留有声名。李景俭到江陵后听说了段弘古,于是“求见”。段弘古当赴江陵会见李景俭。据《旧唐书·窦群传》,元和初,窦群为吏部郎中时,举荐吕温、羊士谔为御史,丞相李吉甫认为二人险躁,压下不报。窦群因此忌恨李吉甫。元和三年八月,李吉甫罢相,出镇淮南。据《旧唐书·吕温传》,李吉甫夜召术士陈登留宿于安邑里李吉甫的住所。次日,窦群与吕温使吏捕拷陈登,密奏宪宗李吉甫图谋不轨。事在当年九月。宪宗召陈登核实认为无此事,欲杀窦群。李吉甫为之说情,贬湖南观察使,又改黔州刺史、黔州观察使;吕温贬道州刺史。因为窦群与李景俭关系密切,曾提拔李景俭,所以一并受牵连,贬为江陵户曹,当与窦群被贬同时,其具体时间,窦群传、李景俭传均未载,宪宗纪也未录。然《吕衡州集》卷五《道州刺史谢上表》曰:“臣某言,臣去(年)十月十七日,蒙恩受使持节、道州诸军事、守道州刺史,奉命星驰,不敢遑息,以今月七日到州上讫。”(《粤雅堂丛书·呂衡州集》卷五)则吕温被贬在元和三年十月十七日。何时动身不明,但不会耽搁很久。李景俭应与吕温同时被贬,则离京时间可能与吕温同,也可能同行。卞孝萱先生《元稹年谱》也载:“十月,窦群出为湖南观察使,改黔中观察使。李景俭贬江陵府户曹参军。”《吕衡州集》卷二有《江陵醉中留别坐客》诗:


寻常纵恣以青春,不契心期便不亲。
今日烟波九疑去,相逢尽是眼中人。


    “今日烟波九疑去”,九疑即九嶷山,在今湖南省永州市境内,可知此诗写于南赴道州途中,此时江陵“坐客”当指李景俭,对应的“行客”便是吕温自己。由此可推知吕温在江陵与李景俭呆了一段时间。柳宗元《段弘古墓志》中李景俭、吕温“闻其名,求见”就在此时。因为吕温元和三年十月先贬均州刺史,均州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还不够远,随即又贬道州,到了湖南最南端。按吕温《道州刺史谢上表》所记,吕温自京城长安动身,到达道州花了两个多月,这自然与途中会友耽搁有关。在江陵,听说了段弘古的名声,便邀约他会面,段弘古于是去江陵见李、吕二人,时间约在元和三年十一、十二月间。在江陵,李、吕与段弘古谈得很高兴,甚至彻夜长谈,不知日出,说明三人思想、见识与文学水平很相近。至于段弘古此时是否在江陵呆了半年或一年,难确定。但吕温肯定很快要南赴道州,留段弘古住下来的只能是李景俭。由于李景俭在江陵不过一户曹,无法拔擢段弘古。而吕温为道州刺史,有权安排佐吏。于是李景俭可能推荐段弘古去道州见吕温。上引吕温《江陵醉中留别坐客》诗末句“相逢尽是眼中人”,“眼中人”当指刘禹锡、柳宗元还有窦群等与其气味相投之人。段弘古肯定也读到了这首诗,李、吕二人也必然会向段弘古提到刘、柳和窦群等,所以就有了后来段弘古南下见刘禹锡和柳宗元。
    段弘古南下会见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具体情况,史无载,不过安乡倒是留下了柳宗元南下永州时,因风雨阻于黄山,夜访段弘古,和刘禹锡黄山头访段弘古的故事,原载《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安乡资料卷》(安乡县文化馆编,内部发行)。段弘古肯定会见了刘禹锡和柳宗元,但是除了柳宗元有一首《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说明柳宗元和段弘古会了面之外,再无其他证据。然据《元稹年谱》, 元稹和李景俭均与刘禹锡、柳宗元等在元和十年正月奉诏入京,且刘禹锡在朗州期间与元稹、李景俭有多首往来诗。刘禹锡并且到过江陵,他的《后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诗有可能是在元和四年暮春作于江陵。这首诗不长,不妨全录如下:


玉马朝周从此辞,园陵寂寞对丰碑。
千行宰树荆州道,暮雨萧萧闻子规。
   
    此诗弔后梁宣帝萧詧及其子明帝萧岿。萧詧本是南梁开国皇帝萧道成之孙,因与萧绎争皇位不得而投向北魏,在北魏的帮助下打败了时在江陵的南梁元帝萧绎,在江陵称帝,其实只是北魏的儿皇帝。北魏被北周所灭,不久后梁就被北周废弃,萧詧忧愤而死。后人为纪念他,在江陵建庙。“千行宰树荆州道”,说明在荆州治所江陵。此诗末句“暮雨萧萧闻子规”,子规啼时当属暮春。刘禹锡永贞元年冬末抵达朗州,他经过江陵不会在暮春;元和十年正月刘禹锡奉诏回京,若经过江陵,也不在暮春。所以此诗只能是在朗州期间某年暮春去江陵时作。而李景俭是在元和三年十月贬江陵户曹,刘禹锡与李景俭同为革新派,关系密切,当在元和四年暮春前去看望李景俭。刘禹锡应该从李景俭和吕温之口听说过段弘古,或许自江陵返回朗州时便道访问段弘古。刘禹锡在朗州曾与多位士子有交往。他在朗州写的诗就提到过李策秀才、韦秀才道冲、唐秀才。李景俭、吕温对段弘古评价很高,他肯定对段弘古感兴趣。故可推定,刘禹锡与段弘古会过面。而段弘古见柳宗元当在南下道州谒见吕温时。道州、永州相距不远。柳宗元在《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中说:“余居永州,在二州之间。”“二州”即吕温先后任刺史的道、衡二州。所以,段弘古会吕温,自然也会去见柳宗元。因为与柳宗元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所以段弘古死后,柳宗元先是在永州为他作《祭段弘古文》,后来又为他撰写墓志。
    段弘古与吕温有多首唱和诗,可证二人交往,且关系密切。吕温到衡州后的仲春,组织了一场夜间把火看花并吟诗的雅聚。《呂衡州集》卷二有《衡州登楼望南馆临水花呈房戴段李诸公》诗:


夭桃临方塘,暮色堪愁思。托根岂求润,照影非自媚。
罥挂青柳丝,零落绿钱地。佳期意何许,时有幽禽至。


此诗是邀“房戴段李诸公”来看初开的桃花。桃花二月开,故可断定这次雅集在仲春。“房戴段李”之“段”当指段弘古。根据下面的诗题,“李”指李十一兵曹,当为衡州府兵曹,失其名。“戴”,可能为处士戴简。吕温有《道州送戴简处士往贺州谒杨侍郎》诗。贺州即今广西贺州市。戴简可能去贺州后又回到衡州吕温处。“房”为何人,无考。《呂衡州集》卷一有段弘古诗《奉陪郎中楼上夜把火看花》:


城上芳园花满枝,城头太守夜看时。
为报林中高举烛,感人情思欲题诗。


说明段弘古参加了这次聚会。此诗后有吕温《答段秀才》诗:


尽日看花君不来,江城半夜为君开。
楼中共指南园火,红烬随花落碧苔。


卷二还有吕温《衡州夜后把火看花留客》诗:


红芳暗落碧池头,把火遥看更少留。
半夜忽然风更起,明朝不复上南楼。


又有《夜后把火看花南园召李十一兵曹不至呈座上诸公》:


夭桃红烛正香鲜,傲吏闲斋固独眠。
应是梦中飞作蝶,悠扬只在此花前。


可惜除了段弘古的那首七绝,其他人的诗均不存。据此,段弘古与李十一兵曹、戴简、房某等三人在衡州相与交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30 10: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呂衡州集》卷二还有吕温《送段九秀才归澧州》诗:


湘南孤白芷,幽托在清浔。岂在馨香发,空劳知处深。
推贤路已隔,赈乏力不任。惭我一言分,负君千里心。
寸义薄联组,片诚敌兼金。方期践冰雪,无使弱思侵。


    (按:此诗康熙《安乡县志》不载,光绪续修乾隆《安乡县志》有多处异文。“幽托在清浔”,“在”作“傍”;“岂在馨香发”,“馨香”作“馨江”;“推贤路已隔”作“推登路已远”;“赈乏力不任”,“赈乏”作“驰驱”;“负君”作“贞君”;“寸义薄联组,片诚敌兼金”作“一载违缱绻,片诚敞古今”;“践冰雪”作“踏冰雪”。当以吕温集为准。)
    吕温在此诗中赞扬了段弘古孤高清幽的品格,表达了未能拔擢段弘古的歉意,原因是“推贤路已隔”,辜负了段弘古千里迢迢来衡州谒见他的一番诚心。
    吕温《衡州刺史谢上表》说:“伏奉五月十一日恩制,授臣使持节衡州诸军事、守衡州刺史、散官勋赐如故,谨以七月五日到本州上讫。”知其元和五年七月到衡州,则此次雅集在次年即元和六年仲春。当年八月,吕温病故。据柳宗元《段弘古墓志》,段弘古可能在衡州呆了一年半载。则他回安乡不久,吕温就病逝了。
    元和六年,御史中丞崔能转黔中观察使。八年,因为讨伐张伯靖无功,且失郡城于敌手,被贬永州刺史。柳宗元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就与刘禹锡二人向崔能举荐段弘古。崔能也与吕温相善,又是刘柳二人举荐,于是要段弘古来永州。根据柳宗元《段弘古墓志》所记推测,段弘古到永州可能在元和九年初。因墓志说:“居六月,死逆旅中”,应该是指在桂林呆了六个月。段弘古死于元和九年八月十六日,则其从永州动身在二月,其到达永州可能在正月。段弘古到永州后,先见柳宗元,向柳宗元出示他保存的吕温写给他的诗的手迹,于是柳宗元写《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诗:


交吕平生意最亲,衡阳往事似分身。
袖中忽见三行字,拭泪相看是故人。


    随后柳宗元陪同段弘古见崔能,三人交谈后,可能崔能建议段弘古去容州谒见窦群。因为窦群贬湖南观察使后不久迁容管经略使,此时正在容州(今广西容县),权力比州刺史大,而吕温与窦群是好友。于是段弘古自永州西赴容州。经过桂林时,桂林郡守(失其姓名)昔日与段弘古相识,此时却不肯接待段弘古。段弘古很可能当时旅资罄尽,于是滞留桂林达六个月之久,最后病死在桂林。据《段弘古墓志》,段弘古死后,崔能为之落泪,并安排人去桂林将其接回永州,并出资帮助安葬。柳宗元为其写《祭段弘古文》。然后,柳宗元送段弘古灵柩回安乡黄山头,途经朗州,刘禹锡亦随行,二人将其安葬在黄山头南麓,柳宗元并亲撰墓志。
    《段弘古墓志》还提到了张宿:“温卒,前右拾遗张宿与然诺”。似乎这个张宿答应了段弘古要帮助他,但无下文。《旧唐书·张宿传》载:“张宿者,布衣诸生也。宪宗为广陵王时,因军使张茂宗荐达,出入邸第。及上在东宫,宿时入谒,辩谲敢言。洎监抚之际,骤承顾擢,授左拾遗。以旧恩,数诏对禁中。机事不密,贬郴州郴县丞。”张宿本一普通读书人,还在宪宗为广陵王时,就由张茂宗荐入广陵王府,善辩谲,大胆敢言,颇得宪宗赏识。宪宗为太子时监国,(实际上是在太监的拥护下准备夺取皇位)就将他从一布衣直授左拾遗,后来因为泄密而贬为郴县县丞。可能与李景俭、吕温被贬同时,于是有机会遇见段弘古。他可能向段弘古夸下海口要帮助他获得职位,但却无下文。他在郴县十余年后回朝,宪宗欲提拔他当谏议大夫,遭到宰相李逢吉的强烈反对。虽然宪宗很看重他,终究没能获得重要职位。而且等他回朝后,段弘古早已死去。元和十三年,张宿暴病卒。


    由上可知,关于段弘古,无论地方志还是一些关于唐代诗人的介绍,均从柳宗元《祭段弘古文》《段弘古墓志》裁减而得,并未对段弘古的生平及其交友情况进行深入发掘,故均简而不当,未能让今人对段弘古有比较完整而深刻的认识。本文爬梳史料,去伪存真,还段弘古真实面貌,或能让读者重新认识这位才学渊博、傲岸耿介、落拓不遇的唐代安乡诗人,也为安乡以致湖南历史文化添上厚重的一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30 11: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30 11: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柳宗元送段弘古灵柩回安乡黄山头,途经朗州,刘禹锡亦随行,二人将其安葬在黄山头南麓,柳宗元并亲撰墓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30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欣赏,点赞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30 12: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3 14: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位朋友五一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5 16: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乡自古多贤才,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16: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9 18:57 , Processed in 0.0348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