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涔阳老客 于 2022-4-30 10:50 编辑
中唐时期安乡黄山头有一位秀才段弘古,家中排行第九,人称段九秀才。段弘古史无传。唯一记载他行迹的只有柳宗元为他写的《祭段宏古文》和《处士段弘古墓志》,其他记述段弘古生平者均据此二文,但有的未能透彻理解原 文,以致于时有错误或不准确之处。 清康熙年间编《全唐诗》并无段弘古诗,后来日本人上毛河子静(又作上毛河世宁)补入逸诗三卷,其中有段弘古诗一首,即《奉陪吕使君楼上夜看花》,其名下有简介:“段弘古,澧州人。吕温守道州,尝客焉。后谒窦群容州,殁旅舍。有诗一首。”可谓惜墨如金。 道光年间,湖南新化人邓显鹤编纂《沅湘耆旧集》,收入段弘古诗三首,即《秋怀》《孤竹》《奉陪吕使君楼上夜看花》,这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段弘古诗全部。诗前有段弘古简介,比《全唐诗》略详:“弘古,安乡人,刚峭寡合,不事产业,不交非义。年五十不能禄。吕温守道州,尝客焉。后谒窦群容州,殁旅舍。有诗三首。” 清康熙丁卯年(1687)王基巩修《安乡县志》卷八“乡贤”载段弘古:“处士。居黄山,刚方寡合,不事生产。或交以非义,则面斥之。故终生无所遇。贞元间,谒李景俭,温留门下,夜与语,不知日出。温卒,景俭不能用,乃南从刘禹锡、柳宗元游。二人言其贤于永州刺史崔敏,敏甚爱之,柳子称曰畏友。后南游容州,谒窦群,卒桂林之逆旅,归葬于山南麓。宗元为文以祭之。”该志卷六《选举志·乡贡》载段弘古,下有按语:“吕衡州往来诗题段云:奉陪吕郎中楼上夜把火看花。吕云:送乡贡进士段弘古。”清伍崇曜輯《粤雅堂丛书》有《吕衡州集》,其卷一有段弘古《奉陪郎中楼上夜把火看花》诗,题下注曰:“乡贡进士段宏古”。可知段弘古的正式身份是乡贡进士。另有吕温诗《送段九秀才归澧州》,不作《送乡贡进士段弘古》。可见康熙《安乡县志》所录有误。 康熙《安乡县志》载刘禹锡、柳宗元向崔敏举荐段弘古,崔敏当是崔能。因为柳宗元《唐故朝散大夫永州刺史崔公墓志》:“维元和五年九月十五日壬子,永州刺史崔公薨于位,享年六十八。”“以某年某月日,归葬于某县某原,祔于皇考吏部侍郎赠户部尚书府君之墓。尚书讳漪”。知此崔公父亲名崔漪,死后赠户部尚书,这位崔公在元和五年九月就去世了,不可能与段弘古有交集。《柳宗元集》还有《祭崔君敏文》,则此崔公即崔敏。而《旧唐书·崔慎由传》载:“祖异,位终渠州刺史。”崔慎由是崔能的弟弟崔从的儿子,故知崔能父亲名崔异,官终渠州刺史。崔能任永州刺史应在崔敏之后。故段弘古去世后,柳宗元《处士段弘古墓志并序》曰“特赠赙,致其丧来永州,哭为祭之。与丧具道里费,归葬澧州安乡县黄山南麓上”者乃崔能,非崔敏。 乡贡进士,古代经乡试、府试两级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未能考上者称为乡贡进士,考上者径称进士。乡贡进士,明清时称举人。至于秀才,汉代时未实行科举制度,而是由地方官吏考察和举荐人才,称为察举,所举人才称为秀才,意即优秀人才。隋代开科举考试,设秀才科。唐代沿袭,后来秀才科选拔条件甚严,鲜有入选者,遂废。而秀才成为一般读书人的通称。所以秀才并不是段弘古的正式身份,他的正式身份是乡贡进士,又简称为乡贡、贡士。
一 段弘古生卒年及柳宗元对他的评价
段弘古,或作段洪古、段宏古。柳宗元《祭段弘古文》《段弘古墓志》均作段弘古,当以柳文为准。元和九年八月,段弘古卒于桂林。永州刺史崔能为治丧具,派人从桂林将段弘古接回永州,柳宗元为作《祭段弘古文》,文曰: 世病乎直,人悦其和。行而不容,虽圣奈何?提其信义,谁与同波?硁硁以终,坚不可磨。游得其人,友择其益,始如可进,终会于厄。精诚介然,将贯精石。追恩怀旧,兴词愤激。君昔来辱,备闻嘉言。宵会北堂,昼宴南轩。去适于越,不日其旋。载除我居,望尔北辕。今者之来,丹旐有翩。閟兹英志,限此中年。呜呼哀哉!居实斯贫,有子而幼。孰云履信,惟天所祐。道途之资,敢废于旧。志君之行,铭石斯授。有洁其觞,有楚其豆。庶鉴于诚,临兹飨侑。 (按:康熙《安乡县志》所录此文有多处异文。“虽圣奈何”作“虽病奈何”,“提其信义”作“拟其信义”,“追恩怀旧”作“追思怀旧”,“兴词愤激”作“其词愤激”,“君昔来辱”作“居肯来辱”。) 随后,柳宗元扶柩送归安乡黄山,又为其撰《处士段弘古墓志并序》,全文曰: 段处士弘古,读纵横书,刚峭少合,尤濩落,不事产。人或交之,度非义,辄去,以故年五十不就禄。尝以法家言,抵御史大夫何士幹,延以上座,将用之。会士幹死,闻襄阳节度使于頔爱人大言,遂干以兵画,一见喜甚。居月余,视頔终不可与立功,又遁去。陇西李景俭、东平吕温,高气节,尚道艺,闻其名,求见,大欢。留门下,或一岁,或半岁,与言,不知日出。温卒,前右拾遗张宿与然诺,南见中山刘禹锡、河东柳宗元,二人者言于御史中丞崔公。公时降治永州,知其信贤,徼其去。又南抵好义容州扶风窦群,途过桂,桂守旧知君,拒不为礼。君愤怒,发病,不肯治,曰:“平生见大人,未尝相下。今穷于此,年加老,接接无所容入也,益困于俗笑,吾安用生为?埋道边耳!” 居六月,死逆旅中。崔公为出涕,命特赠赙,致其丧来永州,哭为祭之。与丧具道里费,归葬澧州安乡县黄山南麓上。君之死,元和九年八月十六日,后某月日葬。祖某官。父某官,妻彭城刘氏。子知微、知章,皆未冠。铭曰: 廉不贪,直不倚。困者吾之,通者不以。不惩其踬,卒以亢死。观游非类,有贱非鄙。何以葬之?黄山南趾。 这篇墓志明确的说,段弘古死于“元和九年八月十六日”,“年五十不就禄”。则段弘古死时五十岁。古人计年岁皆以虚岁,则元和九年段弘古实有四十九岁。所以柳宗元在《祭段弘古文》中说:“閟兹英志,限此中年。”元和九年为公元814年,按此倒推,段弘古生于765年,即唐代宗永泰元年。永泰只有一年多,接着就是唐德宗大历元年(766年十一月改元大历)。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柳宗元生于大历八年,段弘古年长刘禹锡八岁,年长柳宗元九岁。据《段弘古墓志》,段弘古的祖父、父亲均曾居官,但很可能是地方小吏,故墓志未详载。依古人撰写墓志的习惯,即便为一县之守,墓志都会载明。其妻彭城刘氏,不过因其姓刘,而攀附为彭城后人而已,不见得一定就是彭城刘氏后人。有两个儿子知微、知章,都只有十多岁(未冠)。这便是段弘古家庭的全部情况。 段弘古能与柳宗元、刘禹锡和吕温成为至交,当然是因为段弘古才学、人品都得到了刘柳吕三人的高度认可。柳宗元在这篇墓志中称其“廉不贪,直不倚”,在《祭段宏古文》中称其“世病乎直,人悦其和”,“提其信义,谁与同波?硁硁以终,坚不可磨。游得其仁,友择其益”,“精诚介然,将贯精石”。评价段弘古清廉、耿直,虽然有人不喜欢他的直爽,但喜欢他的平和易交,而且十分讲信义,为学行事坚韧不拔。“精诚介然,将贯精石”,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段弘古无一官半职,柳宗元在祭文和墓志中给予他这样高的评价,当然不是因为阿谀,而是实打实的认为他值得这么称颂。 段弘古去世前数年,柳宗元为一秀才赵群作墓志,就远没有段弘古这篇墓志精彩。该墓志曰: 婴臼死信孤乃立,王侯世家天水邑。群字荣成系是袭,祖某父某仕相及。 嗟然秀才胡伋伋,体貌之恭艺始习。娶于赤水礼犹执,南浮合浦遽远集。 元和庚寅神永戢,问年二纪益以十。仆夫返柩当启蛰,潇湘之交瘗原隰。 稚妻号叫幼女泣,和者悽欷行路悒。追初悯夭铭兹什。 这篇墓志没有采用通常的前序后铭的写法,径直采用七言诗体。因为墓主姓赵,故一开头就用春秋时赵世家中屠岸贾欲灭赵家一族,赵朔门客公孙杵臼与友人陈婴隐匿赵朔遗腹子,即有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以此称颂墓主家族高贵。然后屡叙赵群郡望是天水,赵群字荣成,祖父、父亲均相继为官,秀才读书很努力(伋伋即汲汲,努力进取貌),娶了家在赤水的妻子,犹如合浦珠还。元和庚寅即元和五年,“神永戢”就是去世了。“问年二纪益以十”,时年三十四岁。一纪十二年,再加十年,合计三十四年。后面几句不需解释,皆为套话。 仔细阅读柳宗元写的段弘古墓志,我们可以了解到,段弘古非常耿直。所谓“刚峭少合”,刚峭,刚正严峻;少合,不易合群。“尤濩落”,濩落,空而无用,引申为落拓失意。“人或交之,度非义,辄去。”意思是与人交往,若发现此人不义,就离开他。清康熙《安乡县志》的段弘古小传说:“或交以非义,则面斥之”,在柳宗元的记述上就走样了。“不事产”,即不事产业,不注重添置家产。而康熙《安乡县志》却改为“不事生产”,即不做事,不劳动。这意思就差远了。柳宗元墓志写道:“故年五十而不就禄”,是说段弘古年纪五十岁了还没有获得一官半职。“就禄”是说得到俸禄,即为官的秩俸。康熙《安乡县志》则在说段弘古“或交以非义,则面斥之。故终生无所遇。”这使得读者以为段弘古不能出头是与他的性格密切相关。且“无所遇”与“不就禄”意思有很大区别。段弘古先为李景俭、吕温看重,后又与柳宗元、刘禹锡成为至交,何士幹“延以上座”,于頔“一见甚喜”,怎么是“无所遇”呢?综观段弘古一生,他未能出仕,虽然有性格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机遇。下面一一进行考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