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模式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916期。57位开国上将,均有丰功伟绩、身居要职,战争年代他们多数在军队当中立有赫赫战功。但是有一位上将,从来都没参加过红军、八路军(而且并非国军起义将领身份),却依旧在1955年获得了上将军衔。若论军事指挥战绩,他在上将里面也算不得多么出众的一位,但是建国后却出任了多个副国级岗位,得到空前重用,他的职务比大部分同时期的上将要高不少。
图片模式
×
乌兰夫身为开国上将中尤为特殊的一个,看似打的大仗不多,但实际上却功绩过人,不是简单的“带过多少兵”就能衡量的,主席、总理等人都对他赞赏有加。总理高度评价他:“一人就歼灭了一个伪共和国”。他不仅仅被评为上将,后来还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更是57位上将中唯一当过国家副主席的。为何乌兰夫会获得如此重用?
图片模式
×
乌兰夫出生于1906年,是内蒙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由于自小生活就不富裕,父亲是当地农民,很支持少年乌兰夫多投入学习,希望他能够靠知识改变命运,也改变自己家庭的面貌。父亲的期望没有错,因为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上,乌兰夫的思想明显开阔起来。特别是学到共产主义理论时,乌兰夫深受触动,这也让他在19岁这年便入党了,积极地参与学生运动。青年乌兰夫的表现十分出色,受到了组织的赏识。1925年,乌兰夫得到去苏联学习的机会,回国后的乌兰夫已经具有先进的思想和组织能力。他积极组织了内蒙地区的共运活动,带领当地群众抗捐抗税,掀起革命热潮。
图片模式
×
地处我国最北部边境的内蒙地区,上世纪三十年代几乎无法受到国民政府的管控。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的贵族又受到日军拉拢,妄图形成傀儡政权,客观上使得日军有更多侵略机会。这无疑对我国的统一造成极大负面影响,也对我国主权形成了威胁。学习了新思想,又具有深谋远虑的乌兰夫,马上认识到了家乡问题的严重性,他跟试图分裂祖国的“蒙独”分子展开了斗争。1936年乌兰夫组织暴动,并宣布自此脱离德王统治,同时创立起蒙古族抗日武装保安队。这让日军侵略的势头大受打击,此举更是被主席称之为“打响草原抗战的第一枪”,足见其意义重大。
图片模式
全面抗战爆发的第二年,乌兰夫全力扩编少数民族军队,前赴绥远与八路军并肩作战。乌兰夫原本小小的队伍,很快扩编为新三师,人数多达三千余人。深谙管理制度重要性的乌兰夫,在这支蒙古族队伍中实行我党特有的政工管理方法,让少数民族军队的素质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
图片模式
×
抗战成功后,民族分裂的危机仍未完全化解。顽固的内蒙分裂势力,仍妄图通过成立伪政府的方式来达到独立。乌兰夫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孤身一人单刀赴会,凭着自己多年来在蒙古族中的威望和影响力,竟说服并瓦解了该“政府”。其勇敢无畏的精神和孤军奋战的能力,让人不得不佩服。而解放战争时期,乌兰夫在内蒙指挥部队歼灭大量反动势力,让内蒙成为北方战场的坚实后盾,更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出兵支援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虽然参战人员多为骑兵,数量有限,却可以看出乌兰夫的大局观和革命觉悟。
图片模式
×
相比多数开国上将,战争年代的乌兰夫手上没有太大体量的战役军团,能指挥的人确实不算多。但是乌兰夫却为我国的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少数民族干部更是能够起到团结、稳定局面的关键作用,这也是为何乌兰夫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来更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副主席、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等要职的原因。1988年,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做出伟大贡献的乌兰夫,因病在北京去世。